平台钱取不出来怎么办 人不在了,金融账户里的钱怎么办?
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网友抛出这么一个问题:人挂了的话,金融账户里的钱咋办呢?
《我的前半生》里子君的母亲去世后,子君妹妹才发现妈妈的银行卡里居然有30万,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父母账户里的余额,各投资账户里的钱就更不知道了。
假如老人或者自己出了一点意外,这些钱是不是就没了?
最简单:知道钱在哪儿,知道账号密码。
小编父母会在小编很小的时候就告诉小编,咱们家银行卡密码是XXXX,你们记住了,我们不在了别取不出来。
“证明你妈是你妈”就够麻烦了,但“证明你妈确实要把这些钱给你”比这个还复杂几倍,搞不好还要拉着亲戚上个法院,打官司证明你的继承权。
所以,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家人知道钱都在哪儿,账号和密码也都交代清楚。回头凭着账号和密码,以及手机号码、身份证等材料,亲属就很容易将资金从银行、股票账户、支付宝、互联网理财平台里面转移出来了。
复杂:知道钱在哪儿,不知道账号密码。
像小编父母这样早早为儿女着想的,真的是能省了很多事儿。但现在也有不少人戒备心很重,或者不认为自己会突然离世,没有想过做这个准备。
所以,很多时候是家人知道有一些钱在某些账户里,但不知道账号密码。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 钱在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
如果知道钱在银行,但是没有密码,想把钱取走,银行就会要求家人办一大堆难于证明的证明:比如“证明你妈是你妈”,“证明你妈确实要把这些钱给你”。但是再怎么难,看在钱的份儿上该跑断腿还是得跑断腿。
● 家人需要带上存款人的死亡证明、婚姻状况证明、继承人身份证、有关单位出具的亲属关系证明等材料,有继承权的继承人共同到公证机构申办存款继承公证,公证机构经审查确认继承人身份后,为其出具《存款查询函》;
● 然后拿着《存款查询函》去银行查询存款额,获得银行出具的《存款查询情况通知书》;
● 接着再带着《存款查询情况通知书》去公证机构出具继承公证书;
● 最后,带上身份证到银行,凭继承公证书办理取款。
银行这样做,是因为央行、公安部、司法部等部委此前曾就存款人死亡后的存款过户、支付手续问题联合下发通知。通知称,存款人死亡后,合法继承人为证明自己的身份和有权提取该项存款,应向当地公证处(或人民法院)申请办理继承权证明书,银行凭此办理过户或支付手续。
同样的,因涉及到金融安全问题,在不能提供密码的前提下,不仅仅是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一般都会要求出示公证文件才办理账户密码修改等手续。有时候为了规避风险,金融机构还会让当事人去打官司,由法院宣判来实现免责,从而使得办理手续变得更加繁琐。
✪ 钱在支付宝、微信
以前有过传言,说支付宝账户长期不用,账户里的钱会被“充公”,这种情况大可不必担心,不光是钱还在,收益也还在。
支付宝曾经发公告表示,人没了,账户长期不使用的话,支付宝里的钱并不会充公,而是依然归用户所有。
如果家人或者继承人不知道密码的话,可以拨打支付宝客服电话,按指引提供身份证、死亡证明、承诺书等,即可取出离世者的钱,支付宝不会收取任何费用。
当然,也不用担心家人是否知道离世者是否有支付宝账号,因为支付宝是实名制的,通过离世者的身份证号可以轻松查询。骗子是无法通过这一手段骗取资金的,因为通过身份证号只能查到是否有支付宝,无法查询或者操作余额。
至于购买的理财产品,继承者同样可以赎回,客服人员会有详细的指引。
最重要的是花呗、借呗等的债务,支付宝表示在继承离世者遗产的同时,继承者也需要承担离世者的债务。
微信或者其他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要求差不多,大致也是这些资料。
✪ 钱在互联网理财平台
钱在网贷等互联网理财平台的话,办理起来就比较方便。只要知道了账号和密码就很容易转出到银行卡上。
即使不知道,也可以通过绑定的手机号码找回密码和账号。相较于银行、支付宝来说方便许多。
最复杂:钱在哪儿都不知道。
还有一些人自己有多少存款都不会轻易告诉家人,更别说钱在哪儿了。这种情况下,没别的办法,只能是一家家的去查询了。
支付宝、微信还好说,俩电话就能问到,银行也还好,数量也比较有限,换成是网贷等互联网理财平台,真是多如牛毛啊,一家家的问,要吐血。在追回钱的路径上一般跟支付宝大同小异。
最重要的一点,无论是上面哪一个都会不主动告知你的亲属:你家谁谁在我家银行账户还有钱!!!
小编觉得可以通过记笔记或者加密Excel文件等形式,留下一些线索,方便亲属查看。
有几个小窍门
✪ 手机、电子邮件别急着销户
第三方支付平台和股票、基金等一般都会绑定手机和邮箱,可以通过查询相关邮件获取线索。如果有款项到期,或者阶段性账户收益变动,是会发消息通知的。
✪ 查询银行交易流水记录
通过银行查。符合要求的,银行将提供该开户人是否通过其银行的账号开通第三方托管账户,并能查询第三方的托管账户及保证金数目。根据拿到的账户信息,再到相对应的基金、证券公司等查询。
✪ 通过人民银行查询
据说,在人民银行可以查到被继承人在银行的开户和交易情况,但需要公安机关和法院提供相关证明。
上述所有建议都是事后补救,事实上,最周全的方式还是未雨绸缪。
1、通过遗嘱来确保网络财产安全
日本一家公司曾经推出名为“最后的信息”的服务,旨在帮助处理用户去世后的个人信息等“网络遗产”,避免隐私泄露。在确认用户已去世后,公司将向用户生前指定的“特殊联系人”寄送一份资料,通知其删除网络数据的方法。删除内容包括去世者电子邮箱收信和发信记录、网页浏览记录、通讯录以及网上银行密码等。
国内早在几年前就有公司推出网络遗嘱服务,存储用户的银行卡、网络账号密码等信息。但媒体了解到,目前这种方式尚未被普遍接受。“除了订立遗嘱的意识不强外,用户也担心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
律师则建议,对于个人网络财产的处理,最好写到实体遗嘱上,找公证处或是公证律师。具有法律效力的遗嘱应有两个以上无利害关系的公证人证明,公证机关在审查其合法性后,予以确认公证才能生效。这样至少能让网络财产在法律上会多一重保障。
2、网络关键信息养成备份习惯
行业人士则建议,互联网用户应该养成通过网络安全软件备份、存储个人账号和密码等重要网络信息的习惯。
除了树立立遗嘱的意识和进行网络备份外,在日常生活中,也建议不要往第三方支付账户或电商账户中充太多钱。对于银行、基金、股票等交易,最好保留一定的纸质交易记录。
3、与家人共享网络财产信息
最后,提醒要注意与家人共享信息,最少让亲属知道自己的钱都分布在哪些账户中。虽然不能做到“万无一失”,但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亲属追回财产提供方向,避免“人财两空”。
还有什么妙招?欢迎留言和小编分享。
本文由红岭创投小编综合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删除。
戳这里,送380元大礼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