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钱被黑无法取款 【反洗钱“早春行”】警惕洗钱陷阱,保护自身权益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在“3.15”金融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永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将为大家科普反洗钱相关知识,帮助大家认识洗钱行为的危害性,识别生活中的新型洗钱骗局,更好地保护自己,不为犯罪分子所利用。
1、出租出借身份证和银行卡成为洗钱帮凶
身份证、银行卡与个人身份信息密切相关,仅限本人使用,应当妥善保管。如果你毫无防备地出租出借身份证或银行卡,那么你很有可能会掉入陷阱,无意间成为不法分子洗钱的“帮凶”;如果你明知自己的证件可能被他人用于非法活动却仍铤而走险,则可能会构成犯罪,受到法律的制裁。
案例
犯罪分子冒充公安民警,诈骗王某30万余元,其中约25万元通过市民胡某的银行卡进行了资金转移。胡某明知他人欲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仍将自己名下的4张银行卡等以2000元的价格出租、出借给他人使用。最终,胡某因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处罚金5万元。
提示
犯罪分子为了规避银行资金监测,往往会将违法所得分成若干份后存入银行。犯罪分子通常利用“好处费”借用他人的身份证件开设银行账户进行洗钱活动,或直接利用他人银行账号营造资金流水,掩盖资金来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出借银行账户,根据具体情节,有可能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以及洗钱罪等。因此,不出租、出借身份证件和银行卡,既是对自己权利的保护,也是守法公民应尽的义务。一旦发现自己的身份信息遭他人冒用,我们则应当第一时间报警、挂失补办或采取其他管控措施,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
2、利用虚拟货币交易转移赃款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虚拟货币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工具,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但同时,虚拟货币的出现也为不法分子提供了进行洗钱等犯罪活动的渠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规定禁止帮助他人通过虚拟货币交易洗钱等行为为电信网络犯罪活动提供支持。
案例
2024年初,山东警方成功破获一起利用虚拟货币洗钱大案,共抓获犯罪嫌疑人8名,犯罪嫌疑人累计办理17张银行卡,通过各大银行取款50余笔,涉案金额900余万元,获利20多万元。犯罪嫌疑人为赚钱,通过一款名为“”的境外加密聊天软件与境外的上家联系,利用自己的银行卡帮人接收涉嫌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涉案资金,然后通过银行柜台、ATM机等方式提取现金,在虚拟货币交易平台上购买虚拟货币USDT,将虚拟货币再高价卖给境外上家,以中间商赚取高额差价的方式达到谋取非法利益的目的。目前,8名犯罪嫌疑人均因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提示
虚拟货币是一种数字形式的货币,它使用密码学技术进行加密和验证,并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和交易。虚拟货币不是由任何政府或金融机构发行的,而是通过计算机程序算法生成和管理的,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交易和管理。犯罪分子通过大量的虚拟货币交易来模糊资金流向,使得追踪资金来源和去向变得困难,且虚拟货币的交易具有匿名性,他们可能使用多个虚拟货币钱包或匿名交易所进行转账,以隐藏真实身份和资金流向。
虚拟货币交易不合法,莫轻信虚拟货币交易平台。2021年9月15日十部门联合发文《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明确虚拟货币和相关业务活动本质属性,虚拟货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我们应当提高警惕,避免从事虚拟货币交易。
3、利用赌球**网站洗钱
非法**赌球网站通常通过在后台设置赔率或直接操控赌局结果,一开始先让用户尝到赢钱的“甜头”,然后引诱参赌者加大赌注后限制用户提现。此类网站还有可能是犯罪分子洗钱的资金池,通过诱导用户注册并绑定银行卡盗用其银行账户,将诈骗资金以赌球盈利的方式分散至下注人的银行账户,让用户误以为是赌球下注所赢取,无形之中让用户掉入洗钱陷阱。
案例
市民张先生主称其去年架不住朋友怂恿投了一笔钱,参与了网络赌球。然后他的银行卡被封,卡内还有3万多元无法提现。张先生坦承,钱就是赌球平台打进来的。警方表示,张先生的行为是网络**,警方可以立即对其处以行政拘留15日的处罚。很多参与网络**的人都认为,网络**就是自己给A转钱,赢钱后A又把钱转回来;殊不知,网络**背后资金流转真相并非如此。真实情况是,你转钱给A,然后B或C给你转回来钱。这就像一个轮盘,你是运气不错赢了钱,但收到的钱有可能涉赌,也可能涉诈,还有可能涉黑。“白钱”进去“黑钱”出来,网络赌球的真相,其实就是洗钱。
提示
切记不要贪图小利。此类网络**,本质是犯罪分子从头到尾设的局,**平台是虚假搭建,后台操控输赢,从投入第一笔钱开始,就注定了血本无归。
4、代缴电费的新型洗钱模式
近期,出现了代缴电费的新型洗钱模式。犯罪分子可能利用代缴水费、燃气费、手机话费、加油充值、物流行业代收货款等场景渗透,利用其他民生领域洗钱,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
案例
2022年年初,柳某、傅某、陈某三人合作开始了“代缴电费”的洗钱模式。柳某、傅某在诸暨注册了一家空壳公司,专门承接代缴电费业务,并用公司对公账户进行大额走账。两人在微信朋友圈、电商平台发布广告,以98折为各大企业代缴电费,还雇用业务员线下招来企业客户,目标锁定在用电量大的民营企业。与客户达成合作后,两人会要求客户向公司对公账户转入优惠后的电费金额,之后联系陈某通知上线何某、覃某等人将犯罪所得资金汇入客户提供的电力账户内,同时将收到的电费款项层层向上转移。就这样,全额赃款以电费形式被电力公司扣除,折扣电费则流入犯罪团伙的口袋,实现“黑钱变白”。短短四个月时间,该空壳公司对公账户流水达上千万元。
提示
缴费人很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不法分子利用参与了洗钱。在缴纳日常生活费用时,一定要选择安全可靠的正规渠道,莫要轻信“折扣价”、“团购价”等诱惑,以防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做了犯罪分子的帮凶,自身权益收到损害。
面对花样繁多的洗钱形式,客户需要不断提高对洗钱风险的认识,增强洗钱风险防控能力,远离洗钱陷阱。
1.
积极配合金融机构进行身份核查工作。在金融机构办理业务时,应主动出示证件,填写真实的身份信息,配合确认身份信息,回答金融机构的合理提问。身份证件到期更换的,应及时进行信息更新。
2.
不要出租出借自己的银行账户、银行卡、身份证件。出租出借银行账户、银行卡、身份证件可能会协助犯罪分子完成洗钱和恐怖融资犯罪,不光自己诚信声誉信用受损,还可能成为他人金融犯罪的“替罪羊”。
3.
不要用自己的账户替他人提现
注: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材料由永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编制。本材料基于合法取得的信息,但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材料所包含的分析基于各种假设,不同假设可能导致分析结果出现重大不同。在任何情况下,本材料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法律或规则规定必须承担的责任外,本公司及其雇员不对使用本材料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