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网络平台黑了客服不给提 2022年以来校园电信网络诈骗案例分享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大学生群体已成为电信诈骗主要群体,为让同学们了解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提升对电信网络诈骗的认识和防范能力,现将2022年以来 15起 校园电信网络诈骗案例进行分享,警示广大师生。
一、网络贷款类诈骗(校内发案1起)
身边案例:2022年6月3日,学校某入驻企业职工,在网上办理无抵押贷款,客服以交保证金为由指导其进行转账操作,被骗5000元。
套路解析:不法分子以无抵押、放款及时等理由诱使事主上钩,然后以提升信用度、贷款需要事主做流水、验资、交保险费、保证金、激活账号等各种理由让事主转到骗子提供的账户。
防骗提醒:以缴纳手续费“解冻费”“做流水”“交保证金”等让交钱的,都是诈骗。不要告诉他人动态验证码、银行卡号。
二、兼职刷单类诈骗(校内发案6起)
身边案例:2022年3月7日,某学院大二学生,网络寻求兼职,加陌生QQ好友,对方指导其下载“学长会议”app软件,共享屏幕操作支付宝转账1000元,并通过京东白条借款 4943元为Q币账号充值和购买电子卡券,操作获利无法提现,损失5943元。
身边案例:2022年3月11日,某学院大一学生,网络寻求兼职,加陌生QQ好友,对方指导其下载“马帮”App软件,以高额返利诱其帮助代刷购买商品,获利无法提现,损失13821元。
身边案例:2022年3月22日,某学院大一学生,网络寻求兼职,加陌生QQ好友,对方让其在淘宝上帮助下单苹果手机,并称有人代付,指导该生下载云闪付绑定银行卡,让其用支付宝扫描对方发来的支付二维码,扫码发现自动支付1284元。“客服”称系统出现错误,让该生加商家QQ账号协商退款,商家称资金被冻结,需向账户中转入5000元保证金才能进行退款,该生向对方提供账户转账5000元,询问对方是否可以退钱,商家说审核超时需要继续转钱,发现被骗,损失6284元。
身边案例:2022年9月16日,某学院大四学生,网络刷单被骗2000元。
身边案例:2022年9月21日,某学院大三学生,网络刷单被骗4000元。
身边案例:2022年10月9月,某学院大二学生,网络刷单被骗5000元。
套路解析:不法分子在各种QQ群、微信群或者短信息中发布兼职信息,第一次往往会兑现佣金,待刷单金额较大时,就会以系统卡单、系统错误、激活账户为由,要求事主继续刷单或汇保证金,骗取当事人钱款。
防骗提醒:通过网络平台找工作或者兼职时,不要被高额报酬盲目吸引,不要有“贪小便宜”和“轻松赚钱”的心态,不要随意点击陌生链接。网络刷单本就属于违法行为、严重失信行为,应珍惜个人信用。网购出现质量问题、订单错误,要求退款退货时,请在官方网站核实交易信息或通过正规渠道获取官方电话核实。银行卡号、验证码一定要保管妥当,不要轻易外泄。
三、冒充电商客服诈骗(校内发案1起)
身边案例:2022年4月5日,某学院大一学生,接到淘宝“客服”人员来电,称其购买的商品损坏,可通过企业微信加对方好友进行理赔,“客服”指导该生开通支付宝赔付功能,随即称由于操作失误需要取消此功能,但是要缴纳保证金,该生转账后又说需缴纳部分流动资金,其按照“客服”指引如数转账后仍需缴纳百分之三的评估金,发现被骗,损失4989元。
套路解析:不法分子冒充淘宝、天猫、京东、抖音、快手、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客服或者物流快递企业客服,谎称被害人网购商品出现问题,以退款、理赔、退税等为由,诱导被害人私下添加“理赔客服”微信、QQ或在虚假的退款理赔网页中提供银行卡或手机验证码等信息对受害人实施诈骗。部分诈骗分子先了解受害人支付宝芝麻信用分,诱骗其开通借贷账号并贷款,谎称受害人贷到的款项是退款,因退款客服操作失误不小心退多了,让受害人扫码退还多余的款项,从而骗取钱财。
防骗提醒:退款退货通常由买家发起申请,陌生来电主动提出退款退货,往往都是骗子的陷阱。正规的退款退货,款项会由支付渠道原路退回,如接到自称“店铺客服”“快递客服”“卖家”等电话,不要轻易透露验证码或银行卡密码等信息,不要点开对方发来的“退款链接”。
四、闲鱼 “保证金”类诈骗(校内发案1起)
身边案例:2022年8月27日,某学院大二学生,在闲鱼平台出售二手衣服,与买家沟通过后,买家声称无法正常付款,遂发来二维码引导该生与“客服”沟通,“客服”称因为卖家没有开通“消费者保障服务”和“假一赔三服务” 账号已经冻结,需要缴纳保证金,该生按“客服”要求,向对方账户进行转账操作,之后被对方拉黑,损失5000元。
套路解析:不法分子伪装成买家,利用卖家对平台规则不熟悉,以无法拍下商品或拍下商品无法付款,需要卖家开通“买家保证”为由,逐步引导卖家添加“客服”联系方式(旺旺、微信、QQ)、点击或扫描骗子伪装成官方客服界面的网络连接或二维码,然后由“客服”实施诈骗。“客服”的主要说辞是因为卖家没有开通“消费者保障服务”和“假一赔三服务”,所以买家无法拍下商品或无法付款。
防骗提醒:在“闲鱼”APP平台中是不存在“消费者保障服务”和 “假一赔三服务”的,如遇到问题请一定要联系官方客服;在购买物品或者转卖闲置物品时,一定要坚持在官方交易平台购买,交易过程中不要点击对方发来的链接,切勿通过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付款,不随意填写个人信息,不泄露验证码。
五、买卖游戏账号诈骗(校内发案2起)
身边案例:2022年4月8日,某学院大二学生,在玩网络游戏时,游戏中有陌生人想要购买其游戏账号,添加对方好友后,按对方提供的某交易平台进行交易,交易后提现时显示银行账户错误,联系该平台客服,客服声称需充值后才可提现,该生充值后仍无法提现,客服以其账户冻结需继续充值解冻为由让其再次转账,转账后资金再次被冻结,发现被骗,损失2200元。
身边案例:2022年9月5日,某学院大二学生,在某游戏平台售卖账号,有陌生人加QQ好友,称要购买游戏账号,希望通过平台验证游戏账号,点击对方提供的链接进入“腾讯游戏”平台进行交易。谈拢价格后对方发来了一张支付截图,对方让该生找“客服”提现,“客服”称该生的账号是首次买卖,需要缴纳1000元的身份认证费,随后,“客服”称其操作失误,需要缴纳解冻费、保证金,该生按照要求先后转给对方的银行账号2000元,被对方拉黑,损失3000元。
套路解析:不法分子在虚拟的网络上,以游戏装备交易、游戏账号交易、游戏币交易等名义,采取通过高价收购等方式诱骗受害者进行交易,一旦受害者上当,就会让受害者下载精心设计的用于诈骗的交易平台,交易过程中再以信用不足、保证金、解冻等借口骗取钱财。
防骗提醒:以交纳各种费用为由的游戏账号、装备交易,一般都是诈骗,特别是“提现需要手续费”“银行卡账号填写错误”“账户被冻结需解冻”等,都是骗子惯用的伎俩,目的在于诱骗受害者不停地向虚假平台账户充值或是向指定账户转账。网上交易时,不要轻易进入不熟悉的网站,不要轻易点击对方提供的网址链接、填写个人资料,更不能越过第三方交易平台,直接向交易对象的账户转账汇款,避免上当受骗。
六、QQ(微信)冒充亲友类诈骗(校内发案3起)
身边案例:2022年5月11日,某学院大一学生,QQ好友账号被盗,联系其帮助验证找回,该生在操作过程中导致自己账号也被盗用,骗子利用其QQ账号给好友发布虚假信息,发布家人受伤抢救视频,向其好友借钱,好友被骗1200元。
身边案例:2022年5月13日,某学院大二学生,QQ好友账号被盗,与其联系称朋友受伤住院,并发来腿部受伤图片,该生未核实对方身份,向其转账,被骗5800元。
身边案例:2022年9月22日,某学院大一学生,QQ好友账号被盗,冒充好友与其联系借钱,该生未核实对方身份,向其转账,被骗6000元。
套路解析: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手段盗取他人QQ账号(网吧或植入木马等),并依靠QQ号码内的好友备注信息,选取最终的施骗对象,或是直接向所有好友发布“钓鱼”信息(亲戚得重病、急需钱等信息),并守株待兔等待受害人联系,同时,诈骗分子盗取QQ号后,会用QQ空间里被盗者的近照伪造视频通话时真人通话的假象,但由于是照片,所以视频通话只持续较短的时间就挂断,假称网络信号不好。期间,冒充账号原主,利用已掌握的信息,编造各种合情合理的理由向聊天对象要钱,诱使对方向指定的银行账户汇款或通过扫描骗子所发的微信二维码骗取钱财,而不是微信直接转账。
防骗提醒:1.在聊天的过程如果涉及到汇款,要检查收款人名字是不是亲友姓名,如果发现是陌生人名字时,一定要及时停止汇款,以防钱财两空的事情发生。2.直接进行电话确认。如果实在不放心或不确定的话,最安全、最快速的方式就是直接进行电话确认。3.看对方发完信息之后是否立即下线:通常诈骗分子为避免露馅,一般发完信息之后都会马上下线的。
七、投资理财类诈骗(校内发案1起)
身边案例:2022年9月27日,某学院大四学生,在QQ群加陌生好友,进行网络理财,下载对方提供理财app软件,先后转账2万余元到账户,由对方为其进行股票操作,一周时间账户盈利1万余元,无法提现,被对方拉黑,被骗2万4千余元。
套路解析:不法分子利用受害人理财需求,通过互联网仿冒或搭建虚假投资平台,分享期货、黄金、股票投资知识,并邀请受害人添加微信、QQ等社交账号,之后推荐受害人登录虚假“投资”网站或下载APP一起赚钱。当受害人深信跟着“导师”有钱赚时,骗子们早已盘算好通过操纵虚假平台数据,以“高收益”“有漏洞”等幌子吸引受害人转账实施诈骗。
防骗提醒:1.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投资。不轻易点击安装他人推荐的来历不明的APP。如需使用APP进行投资理财请先核实是否合法可靠。2.凡是涉及高收益的网络理财,一定要提高警惕。3.面对标榜“专业指导”“高额回报”“稳赚不赔”等网络投资理财推销,要保持清醒头脑,千万不要冲动跟随。4.不要轻信没有资质的所谓专家、大师,不要盲目加入投资理财群。
关键几招防诈骗
1.不要有“贪图便宜”“一夜暴富”“天上掉馅饼”的心理。坚持不轻信,不理睬,不回复,不泄露个人银行卡信息,更不要转账、汇款,或提供验证码等信息。
2.要有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要向陌生人透露个人身份、手机号码、家庭及家长电话、银行账号等相关信息,更不可随意注册、填写自己的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银行卡号等私人信息。
一个“及时”
如果是熟人、朋友发来的,务必要先电话核实;若不小心上当受骗,及时向公安机关(可拨打110) 咨询或报案。
四个“凡是”
凡是在网络招聘兼职刷单刷卡刷信誉之后要求你填写个人网银信息的都是诈骗。
凡是需要提供你银行卡的手机验证码的都是诈骗。
凡是冒充老师或同学向你借钱,又以各种理由拒绝跟你见面的,也都是诈骗。
凡是打电话让你去ATM机或者银行汇款,又不让你跟外界联系的,也是诈骗。
六个“一律”
接电话,遇到陌生人,只要一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掉。
只要一谈到“中奖了”,一律挂掉。
只要一谈到“电话转接XX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的一律挂掉。
但凡让我点击链接的所有短信,一律删掉。
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
一提到“安全账户”一律挂掉。
洛阳理工学院保卫处提醒您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猖獗,诈骗手段复杂多样,请您主动在手机手上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完成实名注册,并开通来电预警及APP自检功能。当您接到不明电话、微信,发现虚假网页、网络信息、不明二维码,务必做到:不轻信盲从、不理睬回复、不泄露信息、不转账汇款!
校园报警电话:
王城校区:0379-
校园诈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