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数据延迟不可以出款 苹果新款MacBook Pro实测:用数据告诉你M1有多强!
编辑|
尽管搭载苹果自研 M1 芯片的新款 Pro 13 英寸,继续沿用了上代相同的外观设计,不像联想的折叠屏笔记本 X1 Fold 那样,可以为大家带来极大的视觉性冲击,但是在软硬件以及系统层面,这颗拥有“苹果芯”的新款 Pro 13 英寸却发生了质的改变。
而这些内在的改变,足以让我们聊上许久。测试开始之前,先来对这台设备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们手上这台是 16GB+1TB 版本的新款 Pro 13 英寸,搭载了苹果自研 M1 芯片。
新 Pro 13 性能表现
关于新款 Pro 13 英寸的外观,我们就不再赘述了,直奔主题,M1 芯片到底有多强?
既然是性能测试环节,那么各大在主流平台的理论跑分肯定是没得跑了。在 5 跑分测试中,新款 Pro 13 英寸 CPU 单核成绩 1733 分,多核 7426 分。
从测得的数据来看,新款 Pro 13 英寸的 CPU 单核成绩已经超过了 iMac 27 英寸 2020 款(Intel Core i7-),多核成绩比 Pro 16 英寸 2019 款(Intel Core i9-)高出 546 分。 由此可见,这颗 M1 芯片的性能是多么的强悍。
在 R23 测试中,新款 Pro 13 英寸的 CPU 单核表现依旧十分优异,跑分成绩基本上与 Intel Core i7- 持平,多核成绩稍高于 Intel Core i7-,但与 16 线程的 AMD R7 Pro 4750U 还有着一定差距。
而在 测试中,新款 Pro 13 英寸的 GPU 表现也很优秀,性能跑分要比 强 30%左右。这个跑分成绩与 Pro 16 英寸最低配的显卡,AMD Pro 5300M 已经十分接近。 要知道 M1 内置的只是一颗核显,其性能已经超越了部分独显,想想都觉得有点恐怖。
根据苹果官方提供的数据,8 核心的 M1 使得新款 Pro 13 英寸速度最高提升至 2.8 倍,8 核心的 GPU,让这台电脑的图像处理速度最高提升至 5 倍,16 核心的神经网络引擎,让它的机器学习性能最高提升 11 倍。从理论跑分来看,M1 芯片确实帮助新款 Pro 13 英寸在各方面有着明显提升。
为了进一步验证 M1 芯片的实际表现,我们找了几个专业软件和一些大型游戏。凭借 M1 强悍的性能,现在可以使用 Final Cut Pro 流畅剪辑 8K 视频。我们可以看到,当鼠标在时间线上来回滑动时,视频画面可以做到与时间线同步,几乎感觉不到任何延迟。
我们对这段 8K 视频加了很多渲染特效、转场和 3D 字幕,总共大小为 10.5GB,然后使用 422 的编码进行导出,结果只用了 1 分 35 秒。 视频渲染过程中,新款 Pro 13 英寸非常安静,而且也不发热。如果换成上代进行同样的操作,估计现在已经起飞了吧。
按照官方的说法,搭载 M1 芯片的新款 Pro 13 英寸,让 ML Super 推理性能最高提升了 11 倍。 我们使用 Pro 将一张图片放大到 1300 倍左右,然后借助 M1 的神经网络引擎以及软件内置的图像算法,让这张图片变得更清晰,整个处理过程不到 8 秒。最后将图片缩放回原有尺寸,你会发现照片的质感有了进一步提升。
是一款排版设计软件,凭借 M1 芯片的神经网络引擎,我们可以将矢量图像放大到 2 亿倍后,依旧保持清晰,而且一点都不会卡顿。
既然 M1 芯片的核显性能超越了 ,不妨看下它运行《古墓丽影:暗影》的表现。游戏分辨率默认为 1920×1200,我们对画质最低、低、中、高、最高分别进行了游戏内置的性能测试。
测试结果显示,最高画质下,游戏的平均帧率为 20 FPS,最低画质的平均帧率接近 40 FPS,超高、高和高画质帧率差距并不明显,而超低到低再到中画质的画面平均帧率提升显著。也就是说现在的新款 Pro 13 英寸,在 M1 芯片强劲性能的加持下,基本可以流畅运行以前的 3A 大作游戏了。
除单机游戏外,新款 Pro 13 英寸还可以畅玩一些大型网游,例如《魔兽世界》,游玩过程中你压根听不到风噪声,准确地说是风扇都没转,而且机身表面也只是温热。
众所周知,普通笔记本电脑在玩游戏时,风噪都很大,但 M1 却做到了几乎 0 噪音,同时可以流畅运行游戏,单凭这一点就已经超过了市面上大部分笔记本电脑。
当然,M1 的强大不仅限于流畅运行游戏和专业软件,打开 App 的运行速度同样得到了显著提升。将屏幕底部程序栏中的所有软件全部开启,耗时都不超过 20 秒,每款应用基本上做到了秒开。
此外,M1 芯片是首款支持 USB4 规范的商用芯片,这也就意味着新款 Pro 13 英寸的接口传输速率可达 ,同时可向下兼容 USB 3.2,USB 2.0 和 3,以及 Port 产品。
不仅如此,新款 Pro 13 英寸支持了 WiFi-6,这对于网络性能提升还是感知很强的,可以获得与 5G 同样的体验。不过,前提条件是你家的路由器支持 WiFi-6,并且宽带套餐为 1000 兆。
家里使用的路由器是支持 WiFi-6 的华硕 AX-88U,宽带为 1000 兆,刚好满足测试条件。 测试数据显示,新款 pro 13 英寸下载速率达到了 ,上传速率为 56.1Mbps。
实际下载速率也与测试结果十分接近,我们可以看到,新款 pro 13 英寸下载《魔兽世界》速率每秒在 74Mb/s 以上。
而且网页基本上都是秒开,没有任何的延迟。
续航能力增强同样可以将其归类到性能提升的范围内,此次新款 Pro 13 英寸可以说是有史以来续航最强的苹果笔记本电脑。
苹果官方页面显示,得益于 M1 芯片出色的能效表现,新款 Pro 13 英寸的电池续航大幅提升,无线上网时间最长可达 17 小时,视频播放时间最长可达 20 小时,与上代相比,最高多出 10 小时。
为了模拟真实的使用情况,我们没有刻意地去控制变量,WiFi、蓝牙、自动亮度等全部打开。打开 B 站观看 1 小时 4K 视频,电量从 100%降至 92%,耗电 8%,相当于你可以用新款 Pro 13 英寸连续观看 12.5 小时的 4K 视频;观看 1 小时 1080P 视频耗电 5%,刚好可以观看 20 小时视频,与官网描述相符。
玩 1 小时低特效《古墓丽影:暗影》,耗电 36%,也就是说你可以使用新款 Pro 13 英寸玩将近 3 小时的 3A 游戏;播放 1 小时 Apple Music 与使用 iA 写稿同时进行,中途还使用过 PS 以及下载过一个 1.42GB 大小的应用,后台还挂着微信,开着几个网页,总耗电 11%,现在电脑剩余电量为 37%,然后持续播放音乐+PS+写稿 3 小时,在连续高强度使用 7 小时候后,该电脑剩余电量依旧还有 10%。
这样看来,即便你出门不带充电器,日常使用新款 Pro 13 英寸办公 1 天,基本上问题不大。
软件兼容性和直接运行 iOS/ 体验
可能有不少用户想要入手搭载 M1 芯片的 Pro 13 英寸,却又担心它的软件兼容性。当然,苹果也考虑到了这一点,官方提供了三种解决方案,分别是 通用应用、 2 转译应用以及原生 ARM 应用。
指的是横跨 ARM 和 X86 平台的应用,例如 Adobe 的 、 等。
那些原生的 X86 应用可以通过 2,转译成 ARM 平台世界运行的应用,算是一种过渡方法,尽管会损失部分性能,但是却可以提升软件兼容性。
而 ARM 原生应用可以直接在 macOS、iOS 以及 上运行,相当于打通了小屏和大屏的设备。
经实测,目前 macOS 自带的应用,例如 Pages、、 讲演、地图等应用都可正常使用。第三方的软件,像 、战网客户端、Steam、达芬奇等也都可以在新款 Pro 13 英寸上正常运行。
至于在 macOS 上直接运行 iOS 和 的应用,目前选择直接上架 Mac 版 App Store 的第三方应用算不上多,但也不少,只是像抖音、淘宝、吃鸡、王者、原神等 App 暂未上架,可能是开发者还在对软件进行适配。
需要注意的是,首次运行 X86 平台的转译应用时,系统会提醒你安装对应软件的 ,等待安装成功后,便可以直接在 macOS 上打开该软件了。
以前从未想过可以在 Mac 上直接运行 和 iOS 的应用,现在可以在 macOS 上打开 iPad 版 B 站,而且还可以使用画中画功能,这感觉真的很爽。
而且你还可以直接在 macOS 上玩 iOS 和 端的游戏,比如《战双帕弥什》,对于这类需要复杂操作的游戏来说,体验可能不是太好,毕竟你只能使用触控板模拟触屏操作。
但是操作一些回合制的手游和操作不那么复杂的游戏,macOS 还是可以轻松应对的。
另外,关于 macOS Big Sur,我们在这里需要提一点,凡是将系统升级到 11.0.1 的 Mac 用户, 均已支持网页翻译功能。 实际体验下来,翻译得还是挺准确的。想要进一步了解 macOS Big Sur 新系统的朋友,可以查看我们之前的评测。
买 Pro 不如买 Air?
说实话,新款 Pro 13 英寸的实际表现远超我们的预期。可能会有人觉得新款 Air 同样搭载的是 M1 芯片,性能与 Pro 是一样的,Pro 明显是“智商税”产品。
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那就是大错特错了。新款 Pro 13 英寸拥有主动散热系统,可以持续高性能输出,而 Air 则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在处理一些复杂工作时,你就可以看出两者差距在哪了。
其次是两款产品定位不同,新款 Air 适合那些不需要长时间处理复杂工作的用户以及学生党,毕竟价格要比 Pro 更有优势。新款 Pro 13 英寸则比较适合那些长期需要高性能输出的专业用户,它可以保证 M1 芯片能够稳定输出,减少 CPU 降频影响性能的机率。
从大的方向来看,苹果的 M1 芯片无疑给整个移动端处理器市场埋下了一枚“炸弹”,甚至是整个 PC 市场。需要注意的是,这可是苹果最弱且第一款自研电脑芯片,明年还有 iMac 和 Pro 16 英寸上搭载更强的苹果自研芯片。
透过新款 Pro 13 英寸搭配 M1 芯片的实际表现,我们可以看到苹果自研芯片的潜力,与自家生态相互配合,等过渡期完成,或许可以媲美甚至是超越 X86 平台也说不定呢。期待苹果这个“潜力股”后续的表现。
往期推荐
intel:不讲武德
点个[在看]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