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台上赢了钱提不出怎么办 褚方鸿、董中浪对话翟学魂、张景涛:打不赢,躺不平,或许需要一场二次创业
2022年7月26日,由运联智库主办的「2022(第十一届)运联峰会」在杭州举办,本届峰会以「生存和发展的功守道」为主题。
会上,运联将十年前的老朋友们聚在一起,并把当时大家围坐在一起探讨行业变革形势的“小酒桌”搬到了台上。近几年来,多少企业没能在动荡的环境中存活下来,而这些发展了十年以上的企业是如何长大的?他们是怎么思考问题的?对于过去十年以及未来十年机会的判断又是怎样的?时隔十年,他们再次在这张“小酒桌”上进行了探讨。
以下为现场对话实录:
褚方鸿:大家好,我先说一下“小酒桌”的渊源,10年前,我们和今天的大家一样也是这样迷茫,不知道方向。2012年运联成立后,我们做了两件事:3月份带领物流企业家们去了美国,9月份去了欧洲。在这两个地方,我们先后学习了一些先进的思想。回来以后,这群人就觉得物流要变革了。这就叫思想驱动变革,创新改变行业。然后大家就经常在一起讨论切磋,“小酒桌”文化就开始了。
董中浪:今天我们换一个角度,从物流企业家,从司机,或者是从具体的搬货人的角度去聊一聊,看看过去十年或者未来十年,这个行业对他们来说有什么机会。
受疫情反复的影响,前段时间我看所有的LP都非常灰心,唯独看到G7内蒙的车在那里甩挂。他们说疫情唯一受益的就是G7和嬴彻,这个事情对于一般司机到底意味着什么?
翟学魂:今年上半年几乎都是坏消息,唯一比较开心的事就是G7和E**并了,这对我和景涛都非常重要,我们俩有了更多的资源和更大的专注度去把技术搞好一点。
我觉得现在有两个世界:
一是以新代旧。我们在内蒙做的事情就包括大宗物流市场的新能源替代。这个市场里大概有300万台卡车,不少于消费品物流,其特点是大规模耗能,所以低碳是重点的驱动力。我相信,给这300万台卡车点时间,比如10年之后,应该就没有烧油的卡车了,都会是耗电的卡车。
三年前,G7在那儿做探索,探索的结果是:所有新能源的引入,必须以效率提升为前提。如果没有这个前提,政府给再多的补贴,增添再多的设备都没有意义。因为煤老板要挣钱,司机要生存,他们就都要效率提升,如果最终效率不提升,这事儿就没戏。
坦白说,我觉得这个机会还处在非常早的时期,所以G7是非常谨慎地在这上边做投入和科技上的探索,我也不建议大家现在做大规模的投入。
二是生存环境的不确定性与货量下行的确定性。我们两家合并后,平台上是300万台卡车的数据,最近我一直在关注G7平台上的货运量,今年的情况是过去十年从来没有过的,我们货运量的数据比去年降了17.9%。我认为这种情况在未来三五年里是确定的趋势。
我们看见在过去的半年里,有30%的车没动过。大家想想,如果你的车低于30%没有动过,你都应该觉得自己经营的还不错,因为实际上卡车需求量降低了70%,不是30%。
过去大家都是研究大势,今天的话题是“生存与发展”。我现在看到的情况是高增长的大势没有了,尤其最近我拜访了很多中小型物流公司。在上升曲线下,它的经营模式、经营理念和操作方法是非常好的;但是如果货量下行,绝大部分公司原来的管理模式是失效的,我们把这叫做管理失效。
比如,原来有20%的毛利就可以买车,现在不行了,现在只剩下5%的毛利,如果沿用原来的管理方式、系统、操作的流程,这大概率会带来管理失效。
但我不觉得管理失效就完全是一件坏事,因为,等有了好的概念和工具,管理这东西还可以变好。换句话说就是,如果只有5%的毛利,有的人还是可以赚钱,有的人就赔钱了,赚钱的人还会接着过着殷实的生活,只是利润少一点而已。
所以,原来的创业是关于选择什么生意,买多少车做创业;但今天绝大部分物流公司需要再做一次关于管理的创业。
G7物联创始人&CEO翟学魂
而且我还观察到,大公司不再变得更大了。过去十年有一个趋势是,所有公司变得越来越大,都变成巨无霸了。实际上董总讲了,我们俩做得还可以,从最初的二三十个人变成现在的加在一起接近两千人。如果从2012年看到现在,中通、顺丰比我们的增长还高100倍,那才是过去十年里真正增长最好的明星,我们现在还有机会做得更好一点。
从物流的流量上来说,好消息是,按照我观察到的数据,物流里的中产阶级并没有受到上下游的进一步挤压,并且这个时候的市场份额也没有出现快速集中的情况。哪怕有一些公司倒闭了,但有一些新的公司又进来了,过去大公司并没有吃掉小公司更多份额。
有几个观点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第一,指望货量在疫情过去后自然上升,我觉得机会不大。第二,作为物流中坚力量的企业,他们的生存空间并没有因此缩小,实际上有一个非常大的生存空间。第三,大部分公司原来的操作方式能够管控到的利润水平,不足以往下接着管理,为了避免管理失效我们必须得有一些变化。我们可以谈谈数智化,这是大家生存的基本前提。
董中浪:这似乎是个轮回,2012年是整个行业比较低迷的时候,所以才有了大家要突破、要突围。现在老翟说的是货量不再增加的情况下,你怎么真正用技术来精益化运营,对相当多的人来讲,这既是个考验,也是个机会。那么,在生鲜赛道,景涛深有体会,景涛你们那儿冷链车比较多,你有什么数据?
张景涛:在今天这个时间点来看,我们对生鲜和食品领域还是看好的。不管是头部的生鲜电商,还是是社区团购企业,易流都有给他们做服务,包括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美团买菜、盒马、橙心优选这些企业,为什么看好这个领域呢?有这么几个原因:
1)从消费者的视角来看,这种业态的确能给消费者带来很大便利,所以它的社会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2)从冷链基础设施建设的视角来讲,过往两年里冷链是在快速增长的。2020-2021年,冷链运力资源的每年增速在30%-40%,完全跑赢普货的增量。并且,好的高标仓也比较稀缺。
3)从企业接受数字化服务的覆盖程度来看,过往两年里从易流自身生意构成里,2020、2021年相较于其他行业,生鲜是增长最快的。当前的货运市场是一个存量市场,对于货运经营者或者对于物流企业来讲,未来十年的关键问题是,在这个环境下怎么通过数字化、通过工具提效。
E6和G7为什么能走到一起?除了对未来产业的看法和愿景高度一致以外,还是因为这些年两家企业在能力沉淀和基础定位上有差异,这个差异最早表现在货主层面比较多一些。
易流科技董事长&CEO张景涛
我们不要站在物流的视角来看物流,而要站在供应链的视角看物流。从供应链视角看物流时,更多地在看整个行业发生着什么样的变化。智能制造和智慧物流结合的大背景下,今天货主想的事情在发生着非常大的变化,比如面临全渠道一盘货的难题。随着前端零售商业业态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大量品牌商对于全渠道、一盘货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其背后的物流需求就是供应链一体化。
供应链物流一体化是摆在所有品牌企业面前必须解决的问题。而供应链物流一体化的最优解就是数字技术。
而对于数字技术来讲,站在整个货主和甲方视角有一些判断和层次的分级:第一步要解决整个链条透明度的问题,要看得见,要知道发生了什么;第二层级,大家提的需求是偏优化、偏智能,能在真正意义上是实现降本增效的话题;再向上还有一个需求,就是疫情期间蹦出来的所谓供应链安全问题,即一旦出现“黑天鹅”事件或者不可控因素,原来的供应链布局能否承接住?所以供应链安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董中浪:从资本的角度看,大家似乎没有赚到钱,但亏钱和行业进步是两码事。坦率来讲,资本不烧点钱行业进步不了,资本的贪婪也造成了行业的进步。就像动物界一样,生存法则很残酷,但推动了整体进化。正如现在看冷链行业,大家谈起食品安全,谈起全程监控,已经觉得这些是最基本的了。
刚才两位是用数据来说,我们回过来站在运营视角看,物流行业过去十年中最大的进步到底是什么?是不是互联网的人进来,让物流的基因里有了一点互联网的东西?
褚方鸿:这十年,董总一直在说褚方鸿制造焦虑,刚才听了董总演讲,发现董总才是制造焦虑的高手。昨天晚上老翟问我,企业生存的基本逻辑是什么,他都在怀疑生存的逻辑了。
今天董总演讲时第一张图是滔天巨浪,上边有一个冲浪的人,这就是现状。滔天巨浪到底是什么,2012年我们就说过,只有倒闭的企业,没有倒闭的行业,物流行业永远是朝阳行业,只是你倒下了,别人升起来了。
这些年是什么在影响我们,最基本的逻辑就两点:集约化、互联网化。
原来是“北G7、南E6”,现在大家坐在一起了,这就是集约化。下一步,我们来讨论董总最后一页PPT问到的问题,你如何构筑物流生意?
运联董事长褚方鸿
我觉得对于每一个物流人来说,你现在再用冲浪板就不行了,那需要非常强的驾驭能力。这个驾驭能力是什么,过去货量特别多,随便怎么运都可以。但是现在需要管理,甚至精细化管理,那你的驾驭能力就是看精细化管理能力了。如果一个人能力不够的话,你就必须把小滑板换成一条小船,然后当船长。
我和很多传统的物流老板说过,你要转型升级。比如说,原来你是一个家族企业的专线,你现在要变成一个船长,就要做有现代管理能力的船长。首先,你得有大副、二副,还要有很多职业经理人跟你一起,这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二次创业。
非常明确地说,要想在大风大浪、在互联网化和集约化路上往前走,就必须要转型升级。你要从一个小物流公司老板变成船长,得用二次创业的心态来做这件事情才可以。
如果管理做不到那么细致怎么办,比如说可以依靠老翟的SaaS系统来管理,或者加入大平台。大平台、小组织,这是未来的方向。简单来讲,就是每一个专线企业都可以形成一地的专线小组织,依靠在一个大平台上。这样一些集约的管理就不需要自己一个人来做,可以用总部来做管理,这也是降低管理成本的一种方式。
如何构筑物流生意?我觉得就是大平台、小组织,这是一个方向。
董中浪:我在想这个小酒桌已经停了有一段时间了,至少三年没有开张了。确实运联的小酒桌可以经常办,每次换不同的酒,话题也换不同的话题。
好久“梅”见
今天这个话题中很重要的一点我想提一下,就是今天我们中国的物流已经非常强大了,有菜鸟、京东、顺丰,以及像类似G7这样的企业,大家在这里做非常基础的工作。我去看欧美的一些物流公司,原来觉得差距非常大,现在在理论上来讲基本一样。甚至在一些技术层面上我们比他们还领先,比如管车的效率、仓库的效率等。中国物流的竞争力是非常强的,在全球的物流体系上,我们肯定也会有很多独家兵器,而且也会把中国物流的成功经验和好的技术引到全球去。
翟学魂:我不太认同褚大姐刚才说的集约化,为什么呢?过去十年我们都是企图变成一个恐龙,或者变成恐龙的一部分,事实证明恐龙的时代结束了。如果恐龙的时代结束了,你为了集约化要去做恐龙那一部分,还是要被进化淘汰的。
褚方鸿:集约化和互联化是市场的两股潮流,对市场来说最后的需要是小组织,小组织的特点就是灵活。大平台的作用是给小组织赋能,这是两种模式。
翟学魂:我举个具体的例子,恐龙灭绝之后产生了很多鸟类,鸟都很小,但鸟类的翅膀非常强大,现在物流行业就进入了有很多不同鸟类的阶段。
刚才我说管理失效,举个例子,我去见很多物流公司的老板,几乎100个老板当中只有5-10个老板能确保自己给客户干活的钱都能拿得到,不是因为客户不愿意付,是因为人家给了他100张单,有5张根本没有在他系统里,一共才5%的利润,还没有在系统里的。以前真的无所谓,100张单丢一张就丢一张,现在丢的那一张可能就是你所有的利润。
另外,大家都知道以前司机喜欢在路上假装换轮胎,但就是抓不出来每次出去都换轮胎的司机,所以你就必须得打标,必须确保谁一出去就换轮胎,这是最基本的数字化加上智能化之后,这个事情会变得简单一点。这是企业必须做到的,就像鸟的翅膀要强,羽毛要丰满。否则的话,咱就不要想着去搭别人的大船,别人大船凭什么要我们呢,没有这个道理。而且那个大船有能力吗,这个我们也得考虑。
刚才我始终强调看不见大公司变更大的趋势,就是因为看到一些老板同样是在拉这个货,但他通过数字化经营,有工具可以让他拥有优秀的调度、客服、财务,并且系统里积累的数据,可以让一般的调度变成好调度,一般客服变成好客服。这些事情虽然都是最基本的事,但却是通往下一个时代的基础条件。
企业在渡河,我和景涛这样的公司就是专门在做摆渡工作。提供技术服务的人有的是,大家可以选择。现在都是用SaaS模式,你不用一下付好几百万的钱,可以按年或月付钱,不高兴了也马上可以停,换另外一家,这些都可以。
另外,如果各位没有几千万富余的钱,我不建议你找一帮做IT的人自己开发。我和景涛搞了十几年,我们新产品失败率都是超过50%的,你自己搞开发肯定是凶多吉少,还是要多去看看有什么技术能提供公共成熟的服务。
这是一条河,大家都能过得去,而且有很多船夫专门干这个事。我觉得梦想是要有的,但要抛弃所有人都去变成一个恐龙,或者恐龙当中一部分的幻想。只有坚定不移把自己渡过这条河,后面的时代才跟我们有关系。
董中浪:小酒桌的目的达到了,有人抛出论点,有人提出反对,老翟说的也蛮有道理。过去,有相当一部分投资人说,钱砸进去干吗呢,做一个大企业,到底要怎么个大法?收入高、人才多、场站多、线路多。为啥人这么多,为啥线路这么多,为啥收入那么多,大家不会过问。其实这背后的逻辑是周期问题,因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所有的人都在这里有吃的,不用担心货的问题。投资人都想投一个大恐龙出来,但恐龙的效率高不高、挣不挣钱却无所谓,这是目前生鲜遇到问题的关键。
物流行业也有这个问题,坦率说现在一些上市物流公司也是挣钱的,人也很多,收入也不错,可是市值为什么一直上不去,一定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翟学魂:恐龙爱好的价值取向其实消失了,过去大家一直看货量,但现在大家对货量没那么大兴趣了,而是在于你到底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的好。
包括为什么我们两个合并呢?我们过去也做过很多事情,我们反思后觉得还是应该把所有精力放在怎么做好一个SaaS,把它做的好用又便宜,这是我们最核心。至少最近几年,我自己和同事做年度定调时,就说要从外延式发展变成内涵式成长。
过去,我们看见了很多新鲜的事情,但关于内涵式成长,这里蕴含的能量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而且不光是G7没有发挥出来,在座的大部分公司都还没有发挥出来。如果我好好地做内涵,效率、成本、毛利提高等都还有特别大的空间。
所以,我和景涛也是身体力行,呼吁大家一起去探索内涵式成长,变得更好。
褚方鸿:组织变革、物流规模化需要更多人合在一起,要让很多人链接起来,协同起来,形成共赢,这样才能成就更多企业的梦想。
董中浪:从生态的角度来讲,小的总是敏捷的,能更快适应外部环境变化。
翟学魂:天热的时候,有那么多恐龙,小鸟是没有机会生存的。天冷的时候,天空的空间很大,可以允许很多鸟生存。我觉得时代不一样了,环境也不一样了,我们得适应。
褚方鸿:我刚才说的逻辑不是成为恐龙,而是平台上有很多帮助小企业成长的环境,是一种生态。
董中浪:生态的概念是对的,事实上我们在过去十年里就在着力打造生态。整体看来,这些年物流赛道中有很多热闹的细分,估值翻着往上涨,但真正让企业进入良性循环的,是其内涵,所以要踏踏实实地把内生的东西挖掘出来。
最后想跟大家说一句,每一年运联峰会大家都是特别高兴!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