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平台黑了怎么才能解决出款? 退保款不能拿回内地?香港保险——被黑越多越显价值
导语
朋友圈最近被一张图片刷屏了,大体是描述香港保险退保款项进入内地的难度非常高,甚至根本就拿不到,所以怂恿大家千万不要去买香港保险。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在这个诡异的时间点流出这样的图片,背后又有怎样的巧合呢?机智如小阜,将为大家娓娓道来这其中的惊天事实!
因为香港保险在保障范围、保单回报、法律保障等方面相对于内地保险的明显优势,过去数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香港保险业作为一个拥有超过170年历史的超级成熟行业,理论上应该增长缓慢,但事实上在最近数年反而爆发了惊人的逆生长——除了东南亚人、台湾同胞、韩国人、日本人来香港投保之外,咱们内地居民赴港投保的人数和总保费更是一年上一个台阶,十年间竟然增长了接近20倍!
这也就意味着,原本应该在内地购买保险的客户很多都跑来了香港投保,这还得了!这不就动了很多内地保险中介的奶酪嘛!而且,因为香港保险的整体优势,来香港买保险的平均金额是数倍于内地保险的,这就更让部分沉不住气的内地同业急红了眼,自己辛苦干一年,还没香港同行干一单的保费金额大。
由此,黑香港保险的声音便不绝于耳,更有部分人敢于抛头颅洒热血,比如公然自命“人民精算师”,直接代表了全中国人民,给自己戴上一顶高耸入云的帽子,不顾事实疯狂说瞎话,大有一种不把港险说成妖魔鬼怪决不罢休的劲头。如果港险是块肉,恨不得拿手来撕。
这次黑出了新境界
这次网上疯传的图片,初看小阜也被吓了一跳;但仔细一看,发现疑点重重,这不就是典型的黑香港保险的套路吗?!
曾经,黑香港保险老三招是『理赔难、维权难、不受大陆法律保护』,但谣言止于智者,上面的三招不攻自破——香港保险确实不受大陆法律保护,因为它受香港法律保护啊!香港作为一个典型的腐朽的资本主义社会,对私有财产和产权的保护那可是杠杠的,那我是不是应该到香港多买点保险呢,保障足啊!
既然老三招不管用,只能在黑香港保险这条路上继续创新了。那么,怎么才能让我们这些吃瓜群众最相信一个谣言呢?必须得配上故事啊,而且一定要有细节!举个栗子,哪怕朱元璋其实只是个乞丐,但只要配上一段充满了细节的故事,都能号召天下豪杰跟他打江山,这就是故事和细节的力量。
好了,大家可以借这次黑香港保险的创新模式,跟着小阜认真学习一下讲故事的套路(尤其注意划红线部分)
发现没?故事完整,细节完善,读完真的吓死了——故事的主人(以下简称”事主“)后面索性不继续折腾了,直接不要这几十万了!如果换作是小阜我,我肯定是继续折腾下去的,毕竟我还没到几个月就能轻松赚几十万的阶段,而且保单退保的钱本来就是自己的嘛,干嘛不继续折腾一下。
其实,小阜很想找到这个图片的事主,告诉他,我帮你搞吧,你在内地拿到钱之后分我10%就行。。。。。
六大疑点
为什么小阜这么有信心能帮事主拿到钱呢?因为事主的故事实在是疑点重重、且满篇不合常理。
1支票只能寄到香港?
在顺丰都已经完成借壳上市的今天,在快递已经能到达天涯海角的今天,居然还有人说支票只能寄到香港,实在是让小阜震惊了一把。
如果我是顺丰,一定表示不服:你造谣的时候,麻烦别带上我好吗!
2国内无法兑换香港保险支票?
诚然,因为内地有外汇管制(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内地朋友到香港配置保单和美金资产的核心原因),除了理赔支票原则上可以通过内地的主要银行进行托收之外,退保或者提取现金价值这类的支票确实是不可以通过内地银行进行托收的。这是客户在购买保险的时候就应该知道的一个事实,绝不应该是兴冲冲拿到了支票之后还要一家家银行去试才能知道的结果。
按常理而言,事主这么任性和执着地跑了无数家银行去办理兑换,除了是怀着为了证明退保支票不能在内地兑换的目的之外,也实在想不出为啥要疯狂跑那么多家银行的理由。
而且,退保支票直接存入自己的香港银行账户不就好了嘛,多简单的事情!
好在,事主在跑了数家银行得出不能在内地兑换的结论之后,终于明白可以到香港开个账户然后把支票存进去的道理了。
3香港银行开户审核要一个月?
香港连续24年荣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桂冠,和纽约、伦敦并列三大国际金融中心,资金进出频繁,这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吸引到部分不法分子想通过香港的资金自由来进行洗黑钱。当然,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香港的金融机构为了合规要求,在开立新户口及户口开立之后的运作中,都有严格的反洗黑钱的审查制度,对于客户都有KYC要求,如果你死活不肯告诉银行开户是用来干嘛的,银行确实是不会给你开户的。But
小编在香港数年,也从来都没听说过开户KYC要做一个月的啊,And
小编也不敢想象,拿着几十万的支票,而且是保险公司开出的退保支票,堂堂正正的合法资金来源,多么优质的客户啊,银行竟然会傻到用一个月审查期的借口来拒绝!
这都太反常了,小编有大把服务好的汇丰RM(客户关系经理)朋友可以介绍给事主,帮他开户,根本不用长达一个月的KYC,当天就拿卡拿密码,当天就可以存支票进去!
4汇丰总部让保险公司打款到客户内地账户?
说汇丰以审核一个月来婉拒事主,虽然打死小编也不信,但小编也就先忍了,因为这确实有可能是因为事主运气太差,碰上了一个脑子突然进水的汇丰银行职员,有可能是这个汇丰职员当天失恋了或者股票亏了影响了判断吧==
但是后面又说“(汇丰)总部很爽快地办理了将保险通过转账支付方式到国内银行账户”,我就百思不得其解了,汇丰是银行,银行的总部咋能代替或者要求保险公司,很爽快地把事主的保险退保款打给客户的内地账户呢?难道事主买的保险是汇丰保险?就算是汇丰保险,虽然同属一家集团,汇丰银行和汇丰保险也仍然是两家独立运作的机构,汇丰银行也不可能越俎代庖啊!这直接把小阜搞得一脸懵逼了。
5代理人去哪了?竟然没有控诉!
涉及到几十万的金额,全文都没见提过保险代理人或者经纪人一个字,莫非这份保险不是通过代理人或经纪人购买的?还是说事主根本没有买过香港保险,只是为了编一个像模像样的故事而已?
就算代理人或经纪人真不见了,全程都不见事主有一句埋怨,这也太
了吧!这种时候,站出来帮客户解决这些问题,不是一个保险顾问的份内之事吗?
6哪家保险公司?竟没有挑明!
故事发展到最后,事主说“折腾了几个月,我现在无力折腾了”,真的神奇了,几十万钱拿不到,就在知乎上发发帖子感慨一下,然后就不要这几十万了。我只能想象这位客户一定是非常富有的,换做是小编,我肯定还要继续折腾这几十万,毕竟赚几十万哪有那么容易啊!但若富有如斯,为啥都没提前给自己搞一个香港账户呢
而最神奇的是,通篇的不满和怨气,既没有控诉代理人,也没有挑明到底是哪家保险公司,如果是小编要搞事情,肯定是指名道姓说清楚的,但为什么事主把其他细节都描述得那么丰富,但就是把代理人和保险公司的名字藏着掖着呢,是怕造谣然后被保险公司起诉所以才不敢随便编一家保险公司么?
三大支招
那么,或许你也会问,既然你上面说了,支票确实很难在内地托收,到底应该怎么操作才能顺利愉快地尽快拿到钱呢?
1提前开好香港银行账户!
正是因为有外汇管制的存在,所以我们更有必要拥有一个境外账户,因为境外账户是我们方便地接收海外收入或进行全球资产配置的必备基础工具!
如果没有海外账户,就算我们在内地换了点美金,也几乎没有什么好的美金投资理财渠道;而如果既没有海外账户也没有在内地换点美金外汇,那我们所有的资产都是人民币计价的,一旦人民币遇上贬值,我们辛苦累积的财富瞬间就会缩水,比如刚刚过去的半年,6个月我们手里的钱就缩水了超过10%(还不计算人民币的通货膨胀)!
而纵观所有境外账户,香港银行账户毫无疑问是最优秀的(虽然第一次使用我们可能不习惯)!不管是在开设户口的难易程度上来讲,还是在使用的方便性来讲,香港账户都是最好的海外账户(香港的银行体系今年推出了FPS转数快系统,输入对方的电话号码或者Email地址,就可以任意地实现跨银行、跨支付平台的转账了,详情参考)
对于购买香港保险的朋友们而言,提前开好香港银行账户的特别好处在于:
至于事主提到的现在几乎开不了香港账户,也纯属无稽之谈。
目前工银亚洲只要提前预约一般都可以开,中国银行(香港)也是可以先开优先理财账户。
2香港账户的钱怎么打回内地?
机智的你可能又会在想了,就算香港账户能收钱,但钱还是在香港啊!花钱是在内地,香港卡里有钱也没卵用啊!
当然,并不是所有客户都需要把钱打回内地。很多豪客根本也就没有想过要把钱打回内地,而是留在境外做多元资产配置和货币配置,啥时需要用外币的时候,能随时有笔钱可以用,毕竟出来就不容易了,还回去干啥呢。
不过,对于我们这种普通人,小编还是毫无保留地给大家支支招,以下方式都可以非常方便地帮大家把钱拿回内地用:
香港账户里的资金,可利用银行的跨境汇款汇回内地(网银即可操作),每年可结汇5万美元等额的人民币。这种方式适合需要逐年将款项转至内地并作其他用途的客户。
换汇和汇款在香港一直是合法的,所以香港遍街都是合法的换汇公司,而且这些换汇公司都有在香港海关注册(可通过香港海关的官网查询)。如果客户想一次性把所有款项换成人民币,可以自行利用合法靠谱的换汇渠道,到账时间快,节约时间和精力,而且汇款的价格通常比银行的汇率更好,也就是客户还可以顺便赚取一笔额外的回报。
香港银行的提款卡通常也有银联标志,所以可以在内地直接刷卡消费,所以对于发生理赔急需使用现金的客户,可以直接拿着香港的银行卡在内地医院刷卡,方便到没朋友。
刷卡的额度由每天1.6万到16万人民币不等,并且不占用外汇额度。这就和我们拿着银联卡在香港消费是一样的道理。
3选择靠谱的购买渠道!
最后最后,如果真的遇到自己不清楚的事情,有一个靠谱的保险中介来就极其重要了!因为对于你而言可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和困扰,但对于保险中介而言,这就是他们的工作,家常便饭。
就算前文的事主是真的遇到了不知道怎么拿到退保款的事情,只要他肯开口问下帮他办理业务的中介,我相信这个问题也根本不是一个问题。
当然,经过前面的重重分析,前文事主大概率只是在给我们讲一个费尽心思编造的,细节完善但是漏洞百出的故事罢了,目的只是为了黑香港保险,恐吓我们这般吃瓜群众而已。
写在最后
香港保险的优势无需赘言,当然这也绝不是否认内地保险!内地保险虽然没法和香港保险超过170年历史相提并论,但经过过去数年短短时间的发展之后,确实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部分产品可圈可点,更有少部分产品(比如互联网保险)已经领先于香港,是香港需要学习的地方。
但在包括储蓄分红、重疾险、人寿保险及万用寿险等主流保险领域,香港保险的优势地位依然不可动摇。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内地居民赴港投保的根本原因,选择物美价廉的产品是人之常情。
而小编虽然不是行业大佬,不能指点江山,但也建议内地部分同行没必要抹黑谁,更不要通过造谣的方式来实现自己那卑微的目的。在这个行业我们最正确的做法是仍然是:多学习,不做井底之蛙。我只期望我们都能多沉淀,让自己变得专业和多元化,为客户做好资产配置和保驾护航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