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布付费文章 我为什么突然发了一篇付费文章
昨天,我发了一篇题为《》的推文,设置了付费阅读,读者朋友一定觉得出乎意料。
文章发出后,一位关注我5年的读者留言:“贵平老师你好,你有《癌症手术根治后,到底还用不用化疗?》一文章,你设置了看这文章需付30元。我本来对你印象很好,认为你在教育多余时间(家属得癌症后痛苦)研究癌症发病、转移、治疗,帮助了无数病人,现看到这文章设置,深感你把钱看的太重了,你确实没那么伟大,感到惋惜和遗憾!!!”我回复:我一两天会专文解释,请理解。
另一位读者朋友,在后台私信:“您好,关于最新的癌症术后是否需要化疗的文章,人在海外无法购买,是否可以直接给您转账?这篇文章我急需阅读,非常感谢。”
我回复:这些知识是我多年来巨大的付出与积累,还得再花费时间写成文字,这么无休止地做下去,怀疑自己所做的事情到底对不对。我可以就个案针对性地帮助别人,但把很重要的知识任意发布,这里面涉及知识产权的保护,因为我写的东西大部分是书上没有的,问医生也不会像我这样明白耐性地讲。好几位读者,我并未给予过任何帮助,他们仅仅出于感动,长期赞赏我。我帮了特定的人,感动的是另外的人,这样对于赞赏我的人不公平。我的微信号:*******,您加我微信,我把文章发给您。不用转账给我了。
为什么突然想起付费阅读了?如果从事情本身理解,付费阅读无可厚非。知识付费,从古至今十分普遍。过去,请人写个文书得花钱。现在,打个官司咨询律师,得花钱。古今一个道理,一样做法。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话的意思是得到需要付出。随着数字化的不断发展,电子读物已经非常普遍,电子读物只是无纸化了,它和书籍其实是一样的。
如果置于道德的角度,付费阅读同样无可厚非。反过来说,一味地想要无偿获得,这能说是道德的吗?我可以尽己所能去付出,但别人不能理直气壮地要求我付出。我的道德,必须是我自己掌握的,不能由别人来要求。否则,我只能生活在别人的指示之下,稍不如意,就会招来非议。越迎合顺从别人,越容易迷失。这样下去,我会抑郁。
设置付费阅读,其中还有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原因:我可以不要求什么,但对方不应该理所应当。当我写完一大堆回复发给对方的时候,我心里很清楚,我的回复就是了断,从此将形同陌路,除非再一次遇到问题,才会提及当初。而如果换了我,我虽然未必会念念不忘,但至少不可能一去不回头。
我和以前不一样了吗?还是我本来就是一个不管不顾的人,只不过我一直不好意思这么做?实话,我以前确实多少有些不好意思。但不好意思,委屈的是我自己,我一整天家里家外什么事情不管,大部分精力耗费在这上面,是不是一种迷失?我自己可以委屈,但我还做不到让家人跟着我承受这些本不属于他们的负担。有时想想,觉得对不住媳妇儿跟孩子。不知别人苦,莫劝别人善。在金钱和利益面前,我已经很能够看得很开放得下,能做到我这么豁达的不多。这一点,我自己心里十分清楚。
并不是突然发了一篇付费推文,我就和以前不一样了。要知道,我做的事情,旁人未必能坚持住3天,而我已经坚持了6年之久。我还会一如既往地针对个案,在有精力的情况之下,同样尽心地给予帮助,但一些具有知识产权性质的核心知识,我认为还是不公开发表不任意传播为好,请读者理解。
热衷公益也是一种痴,本质是贪。这一点,我很早就反思过。我见过一些做公益的,他们真的是在牺牲自己。而我,比他们有过之无不及。帮助别人挺好,但是首先要独善其身。帮助了很多人之后,我才渐渐懂得,不是无偿付出就是高尚的,也不是别人赞扬的就一定是你要去做的。
以后,我会推出一些共性的问题,都是我个人的独特见解和癌症诊断与治疗中的关键问题。我在昨天的付费推文中写道:我写给读者的东西,大部分是别处找不到听不到的,我很少写既定的常识,因为常识是不能当作写作材料照抄凑数的。我手把手教了很多人,每一个案例都有医学本身的价值。
昨天,一位要好的医生朋友付费阅读了我的推文,跟我讲:“已读,很棒!早该知识付费了。您那么辛苦帮助大家,绝对应该的!对于读者来说,真的不算什么,而且比挂号咨询强了太多。”
我:“您千万不要付费,我这些年帮助过很多人,对我有形和无形的破坏很大。出此下策,实在不得已。”
人生的修行,是一个痛苦的蜕变过程。不亲身经历痛苦和曲折,不可能蜕变。我推出付费阅读,也许是修行之路的一次倒退。本文所述,也可能是给我自己找了一些心灵的安顿。有什么,大家多提醒我,我什么话都能正确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