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黑平台无法出金怎么办 严肃“黑”评 | 阿里巴巴的无人超市面面观
近日,马爸爸的阿里巴巴无人超市可谓搞得风生水起,其实,早在去年,亚马逊就率先完成了对于无人超市的架构,概念视频做的牛逼哄哄的,对无人超市没啥概念的同学可以看一看。
但是,好景不长,亚马逊的无人超市时至今日都没进入到寻常百姓家,仍然处于试验阶段,而就在是前几天,在阿里巴巴的造物节展览上,马爸爸也推出了阿里的无人超市,看来阿里势必要趟一趟这一波浑水,对此,知乎“黑”友似乎都看清了马爸爸的此次的营销策略。露露也在这里感谢大家的真知灼见,在此抛砖引玉。
前方深度长文,少图,欢迎各种用户观看。
@洋葱办刘主任
阿里无人超市暂时没啥了不起,不必大惊小怪
关于无人超市,其实并没有那么玄乎,阿里造物节下了一盘很好的营销棋子,让大家都为之疯狂。但不管怎样,人工智能大趋势的序幕已经拉开。
1、相信很多朋友都被阿里无人超市的文章刷屏。题目都是这样的:《阿里的无人超市来了!亚马逊、谷歌吓得一身冷汗!》、《无人超市真来了,再不努力你将无工可打!》......这种特别有效果又特别LOW的营销套路一直是阿里屡试不爽的。但是,看看就好,真不必那么大惊小怪。
2、本次推出的无人超市是在阿里造物节展览上,造物节是阿里搞的科技主题营销节。营销节上放无人超市,营销目的肯定大于战略目的,所以这次无人超市的推出其实意义不大,十年之后都未必能铺开。
3、大家别忘了,去年的造物节上,主题是虚拟现实,那时候全世界都在疯传说阿里要搞VR购物,包括双十一推出的VR购物,后来都是证明不过是搞营销,到目前为止阿里的VR都还没有吐出什么样的象牙来。我们有理由相信阿里在布局,但现在做的这些东西估计是运营人员想的营销创意而已。
4、在阿里之前,亚马逊的 Go 已经在西雅图第七大道和街的夹角处开了一个占地面积1800尺的无人超市测试店。而在国内,也诞生了大大小小的无人超市店,目前很多已经关闭,而即使是亚马逊的 Go,也还是试验阶段。
5、普通的无人超市现在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商品不够多,如果手机没电了压根出不来,安全系统也没有那么完善。导致普通的无人超市,现在主要还是卖单一的商品,比如水果,比如饮料机等等,而这些技术其实好多年就有了。
6、当然,亚马逊和阿里的无人超市,肯定会在技术和体验上跟普通的无人超市不一样,会引入更加牛逼的AI技术,同时结合平台本身。而且面积也会比较大,甚至可以与今天的沃尔玛相当。
7、“无人超市”并不是没有人,只是说少人了,比如货物上架、整理以及特殊问题解决等都是需要人手。现在说的无人超市,其实是大量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来减轻原有超市运营负担而已,并不是说没有人了。但趋势是往真正无人方向发展,但时间会拉得比较长。
8、这次无人超市的展出,唯一的意义是印证了阿里高薪从亚马逊挖来的首席科学家任小枫的目的。任小枫曾经是 Go 项目的负责人,他来阿里搞无人超市,是不二人选。联想到阿里收了大批实体店,未来的互联网是打通线下,几乎可以肯定阿里要大规模尝试无人超市,抢占线下入口了。
9、无人超市的兴起,的确会影响到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这是人工智能带给人类负面冲击的一个小板块,在其他领域,人工智能已经开始大刀阔斧的“砍人”了。当所有工厂都换上了机械臂,大量劳工失业将成为必然。
10、年轻人,不要老是被营销新闻牵着鼻子走,该干嘛干嘛去!多点想想如何应对未来的AI冲击吧。就算你家楼下现在开了无人超市,SO what ?其实唯一方便你的地方是你可能夜里出来买东西还可以买到而已。除非你是个开店的,后面可以少雇点人手了。
(链接:)
感谢@ su去现场体验
发来的前方消息
单纯就支付体验来说,除了网络以及系统带来的卡顿之外,确实方便。
除了餐饮区目前还是人工下单(其实要纯自助下单也是很容易的用M记那个就好,可能是出于节省成本吧?hhh),全程结算无需人工。
(是的,还有个淘宝超级会员的绿色通道)
琢磨了一下,原理很简单,进门扫码同时识别人像进行匹配,全程(餐饮下单派单、出门结算)识别身份全靠系统看脸(•̀ω•́)✧;
最终结算的时候通过结算门,先扫脸获得支付账号信息,再识别购物篮商品进行扣款,结算过程大概10s。至于如何自动识别购物篮商品的,目测是用RFID标签,如果可能是其他的识别技术大神们可以告知下(´⌣`ʃƪ)
和 go最大的区别是多了一层生物识别,支付信息不再仅依靠支付设备。但是问题来了,双胞胎可怎么办呢hhh,目测要再加上虹膜识别了。
不过之前有人分析 go识别商品是靠拍照和麦克风判断消费者行为…个人觉得有点扯,最有可能的还是RFID标签。
另外,购买过的非餐饮商品。订单都会进去淘宝的订单信息中,察看hin直观
槽点:非支付关节的用户体验不太好,场地有点小了排队长,实际提供的商品和陈列也没有太吸引人,主要还是概念体验。
另外:全渠道和新零售应该有此技术加持啊,否则线下体验还要非得线上下单付款不是很多此一举么??
(链接:)
@光晶哥
其实,阿里无人超市整个店内还是装着不少的摄像头。
无人超市会带来什么好处?
从商家的角度来看:
1、有噱头。
2、节省人力成本。
3、还是节省人力成本。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
1、诚实的人享受优质的服务。
2、信用高的用户优越感爆棚。
3、商家节省下来的成本,会变相降低商品价格。
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
1、效率大大提高
2、公民的道德品质不需要用落后的宣传手段三令五申了,诚信社会指日可待。
除了餐饮区目前还是人工结算外,其余全程结算无需人工。
进门扫码同时识别人像进行匹配,全程(餐饮下单派单、出门结算)识别身份全靠系统看脸。
最终结算的时候通过结算门,先扫脸获得支付账号信息,再识别购物篮商品进行扣款,结算过程大概10s。至于如何自动识别购物篮商品的,目测是用RFID标签。
另外,购买过的非餐饮商品。订单都会进去淘宝的订单信息中。
(链接:)
@
我就说一下技术实现的问题,实名反对说这个技术含量低的回答。
学过高中物理的同学肯定都知道,这个无人超市要是敢只用nfc、 rfid 来判断商品 购买情况,分分钟一群人在包里装一层铁皮,信号屏蔽,根本不知道谁拿了东西,那就尴尬了
(链接:)
@光晶哥
其实,阿里无人超市整个店内还是装着不少的摄像头。
无人超市会带来什么好处?
从商家的角度来看:
1、有噱头。
2、节省人力成本。
3、还是节省人力成本。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
1、诚实的人享受优质的服务。
2、信用高的用户优越感爆棚。
3、商家节省下来的成本,会变相降低商品价格。
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
1、效率大大提高
2、公民的道德品质不需要用落后的宣传手段三令五申了,诚信社会指日可待。
除了餐饮区目前还是人工结算外,其余全程结算无需人工。
进门扫码同时识别人像进行匹配,全程(餐饮下单派单、出门结算)识别身份全靠系统看脸。
最终结算的时候通过结算门,先扫脸获得支付账号信息,再识别购物篮商品进行扣款,结算过程大概10s。至于如何自动识别购物篮商品的,目测是用RFID标签。
另外,购买过的非餐饮商品。订单都会进去淘宝的订单信息中。
@金字招牌
金字招牌专门去“淘咖啡”做了一次探店。整体感觉如果真的要实现无人便利店,还需要有很多完善和优化。
首先我要绑定身份验证。在排队时,打开“手机淘宝”,扫描墙上贴着的二维码,页面会跳出一份《用户服务协议》,内容包括同意人脸识别和身份采集,以及允许支付宝自动扣款。
绑定身份验证后,电子入场码就会显示在手机屏幕上。如果生成的二维码离扫描时间过久,在正式扫描之前需要刷新。这个二维码是通过门口的闸机验证的“通行证”。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系统在完成淘宝ID和人脸面部识别信息的绑定。
这里应用到的是生物特征自主感知和学习系统,能够解决开放空间里消费者的识别问题。首先通过生物识别确定是真实的人,再通过扫码绑定淘宝ID。该系统的亮点在于可以在消费者不看镜头的情况下,通过生物特征识别真人。
进去以后我体验了一次点餐。
整个便利店占地约200平方米,左右两侧和中间区域的货架上摆放了一些从造物节里挑选出来的限量商品,比如一些玩偶和文创用品等。门店中央摆放了3张带触摸屏的桌子。餐饮区靠门店内侧,占整个便利店面积的1/4左右。仔细观察,门店的天花板上还有至少8个摄像头。
整家便利店并非绝对意义上的无人,在餐饮区其实有5位员工在为消费者提供服务,但他们主要的任务是引导顾客使用人脸识别系统点餐以及调制饮品。
这次淘咖啡共推出了咖啡、饮品、西点和甜筒4个品类,共15种产品,客单价在20元左右。
在点餐台前,有一块人脸识别的小屏幕。服务员帮我点好餐后,当我回答“确认”时,支付宝就自动扣款。小屏幕上会很快显示我的单号,接着就可以走到操作台左边的等候区等候。
并不是每一次体验都很顺利。我一共体验了3次人脸识别,有2次被店员告知“机器卡住”,让我们掏出手机用二维码付款。
等候区左边的墙上有一块显示屏,显示屏正在对屏幕前的物体实时投影,当检测并锁定到我的面部后,会弹出一个蓝色对话框,显示单号和消费者需要等待的时间。在预计的时间内,就能拿到点的餐饮。
当我将产品通过触摸屏加入到购物车后,手机淘宝也能同步看到信息。
其实每张桌子上都设置了摄像头,可以快速识别出消费者的身份,而身份已经与淘宝ID绑定,因此用户才能够在触屏桌面上登录淘宝账号。
目前身份识别的错误率是0.02%,商品识别错误率为0.1%,识别精度还可以进一步提升。但在个人识别上,如果用户同时戴太阳镜、口罩、帽子,或者商品被身体紧紧捂住,识别就会比较困难。
最后就到了出口了。“淘咖啡”店内的出口分为“购物通道”与“无购物通道”。
“购物通道”由前后两道支付门组成。
第一道门会感应到用户离开门店的需求而自动开启。我站在第二道“剁手门”前,这道门的功能是确定你的结算意图。当第二道门开启时,墙上的屏幕会显示扣款金额,手机将同步收到扣款信息。这是由蚂蚁金服技术实验室开发的一套物联网支付技术,整个团队擅长VR和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研发。但“剁手门”目前只能单人依次通过,如果人数过多,会造成排队现象。
实际上,两道门之间的工作由结算意图识别和交易系统完成。技术的核心和难点在于机器在探测到消费者有结算意图后,如何识别出其购买的商品。在通过第二扇门时,门框前方装着一只黑色的仪器,但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
整体来说,过程还是比较好玩的,特别是结算方面比 Go在门店有很大进步。 Go是通过感知人与货架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货架上商品的移动来计算谁拿走了哪一件商品。这项技术的缺陷在于,如果20人同时进入取走商品,会出现无法识别的情况,所以亚马逊才不断将推广 Go的时间延期。但“淘咖啡”将计算步骤单独实现了,能避免多人造成技术负压的问题。
除此以外,金字招牌的小编还发现了很多多路摄像头和传感器,采访后发现是目标检测与追踪系统。消费者移动的轨迹对商家来说是巨大的数据库,就像百货商场想通过Wi-Fi知道你逛商场的路线一样。这样零售店老板就能够及时了解消费者最喜欢走哪条路线,哪个货架的客流量最密集,哪个货架前最热闹,从而不断调整货品摆放的策略,找出黄金位置,还能绘制出具有个性化的消费者购物画像等。
(链接:)
露露有话说:
总的来说,阿里的这次无人超市更像是一次体验,或者说,是一次线下的尝试,rfid技术的使用无论是实际的成熟情况,还是该技术对于线下无人商城的贡献,都是值得商榷的,“无人超市”的噱头远远大于其实际大规模应用的承诺,至少目前为止,是这样的。但不管怎么说,不论是阿里后来悄无声息的VR支付和刷脸支付,都是阿里勇敢尝试的一部分,无论成功与否,马云的尝试在中国都是绝无仅有的,无论是资源占有,还是技术成熟度,马云的阿里无疑都是神州大地上最接近真正意义上全智能消费化的公司。
•end•
我叫露露
一个致力于写出10万+
坐拥百万宅男的有痣女青年
长按识别二维码
戳原文,这里啥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