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最赚钱的生意 这项世界上最赚钱的生意,你为什么就是不肯做?
整理人:水木然
1、读书,才是世界上最赚钱的生意
世界上最会赚钱的人是什么人?
犹太人。
犹太人赚钱最大的诀窍是什么?
是读书。
那些书里看似平凡的白纸黑字,都是前人智慧的积累,很多内容经历成百上千年的考证才成为真理,被纪录和流传下来,而我们只需要几天时间的成本,就可以把书里内容消化成自己的知识、见识,变成智慧储存起来。而智慧是改变世界的最好手段。很多有成就的人,都是因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吸纳了前人的大智慧。
正是因为发现了这个诀窍,所以犹太人的年均读书量全球第一,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与之相呼应的是:这个只占世界人口的0.2%的民族,却获得过29%的诺贝尔奖;用一本《圣经》感召人类数千年,在各领域都大师辈出,群星灿烂;他们全球流散2000年,最终却从115个国家移居、说着85种语言,建立国家以色列,并成了融合宗教、传统、现代民主的经济强国。
犹太人是人类文明长河中最具生命力的一支民族,这种生命力就来自于他们把“读书”作为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手段:犹太人均读书量居全球第一,他们拥有的图书馆和出版社也是全球最多,全国1/4的人有借书证。在犹太传统中,书橱要放在床头,放在床尾被认为是对书不敬。犹太人从不焚书——即便是攻击自己的书。他们搬家时,会把自己不需要的书刊摆放街头,任行人挑选赠送。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犹太的“安息日”,所有犹太人都要停止所有商场、饭店、娱乐等场所都得停业,公共汽车、班机都要停飞,人们只能待在家中“安息”但是全国所有的书店都可以开门营业。而这一天光顾书店的人也最多,大家都在这里静悄悄地读书,其中也包括《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第最能展现中国战略格局的书。
这才是犹太人总能轻易掌控一个国家的金融命脉的真正原因。
2、不读书,你会后悔一生
这个世界只有一件事,你错过一时就错过了一世。
那就是读书。
马云在《不吃苦,你要青春干嘛》这篇演讲中这样说到:
“当你不去拼一份奖学金,不去过没试过的生活,整天挂着QQ、刷着微博、逛着淘宝、玩着网游,干着我80岁都能做的事,你要青春干嘛?”
现在,一帮不学无术的女孩聚在一起,号称所谓的姐妹,以为有了姐妹就有了全世界。
她们在一起聊好吃的、聊穿的、聊化妆品、想的是网上购物、刷微信、刷微博、追韩剧;
而一帮无所事事的男孩聚在一起,号称所谓的哥们儿,以为有了哥们儿就有了天下。
他们在一起逃课、抽烟、打扑克、玩游戏、看玄幻甚至约架......以为这就是疯狂,这就是该有的青春。
他们看不起那些不会化妆、不会打扮、一天到晚只知道读书的好学生。还骂那些好学生是书呆子,骂他们傻,只知道读书。
殊不知,两三年后,好学生上一本,上211,上985,甚至上清华北大,而他们却要考虑去三本,去高职高专甚至考虑要不要南下打工。
有一段父子之间经典的对话,告诉了我们努力读书和不读书的大不同。
儿子刚上学不久就问当农民的父亲,人为什么要读书。
父亲说:
一棵小树长一年的话,只能用来做篱笆,或者当柴烧。
10年的树可以做檩条。20年的树用处就大了,可以做梁,可以做柱子,可以做家具。
一个小孩子如果不上学,他7岁就可以放羊,长大了能放一大群羊,但他除了放羊,基本上干不了别的。
如果小学毕业,在农村他可以用一些新技术种地,在城市可以到建筑工地打工,做保安,也可以当个小商小贩,小学的知识够用了;
如果初中毕业,他就可以学习一些机械的操作了;如果高中毕业,他就可以学习很多机械的修理了;
如果大学毕业,他就可以设计高楼大厦,铁路桥梁了;
如果他硕士博士毕业,他就可能发明创造出一些我们原来没有的东西。
“知道了吗?”儿子说知道了。
爸爸又问:放羊、种地、当保安,丢人不丢人?儿子说丢人。
爸爸说:儿子,不丢人。他们不偷不抢,干活赚钱,养活自己的孩子和父母,一点也不丢人。
不是说不上学,或上学少就没用。就像一年的小树一样,有用,但用处不如大树多。
不读书或者读书少也有用,但对社会的贡献少,他们赚的钱就少。
读书多,花的钱也多,用的时间也多,但是贡献大,自己赚的钱也多,地位就高。
3、读书,依然是人生逆袭最好的方式
现在的中国,很多人都患上了身份焦虑症,有人不断渲染“阶层固化”,再加上经济的萧条,让很多人对未来充满了绝望,甚至认为读书是无用的。
很多孩子津津乐道于几个文化不高、但事业有成的名人,用于堵住家长苦口婆心的嘴。
然而事实是:这样的人只是少数,大多数不爱学习的孩子,长大之后却发现,自己用几年疯狂的青春,换来了一生的卑微。
至少,我身边有很多人就是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读书未必会让我们大富大贵,但是起码可以让我们在社会立足,可以让我们明心见性,可以更好的去理解这个世界的变化,以前在中国做企业还不需要文化就可以,而今后没有文化再去做企业就是妄想了。
水木然认为,中国的教育固然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在填鸭式教育过程中,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如何形成创新而不人云亦云?读书多少可以检验一个人的勤奋程度,还不能检验出一个人的悟性和创新能力。
但是,勤奋读书依然有很多值得保留的地方,比如我们在基础教育过程中,高压式的灌输使学生默默接受很多知识,这些知识即使当时消化不了,但是却沉淀在她们心中,将来都会潜移默化的就会形成一种逻辑思维能力。
恰恰是这些基本知识,使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更加深刻了。学到的是知识,悟到的是智慧。正是有了众多知识做积累,才有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最终升华成了智慧!
1、两张图告诉你读书的价值!
先来看一副图:
这一副图告诉我们:只有知识累积到一定程度的人,才能看透这个世界的真相。为什么有人胸怀大志、光明坦荡,而有的人斤斤计较、整日哀叹,其实很大程度上跟一个人的见识有关。
再来看一张图:
这个图告诉我们,只有足够思想的人,才不会被这个世界轻易激怒,更不会随便对别人愤怒。
有人说:思想,或许是这个世上最后一件可公平分配的东西了,它驻扎在每一个人的脑中,不分贵贱,也无法用财富交易,因而躲过了掠夺。
恰同学少年的你们,在最能学习的时候你选择恋爱,在最能吃苦的时候你选择安逸,自恃年少,却韶华倾负,却不知道青春易逝,再无少年之时。
所以,与其说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不如说是一个欲望爆炸的时代,我们真的太浮躁了。最重要的是,大部分都成了人云亦云的泛泛之辈,丧失了独立思考能力。
想想古代人吧,十年寒窗苦读,才换来满腹经纶。为什么现在人那么浮躁?因为我们不再热爱读书,天天抱着朋友圈刷个不停,分秒不停的吸收那些碎片化、轻易被加工的知识,我们怎么能不浮躁?
四、你的气质,藏在你读的每一本书里
赫尔曼.塞黑说,世界上的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
也正如李宗盛所说:世上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同样的,世上没有白读的书,每一本都融进你的气质里。
蔡康永说:为什么我常鼓励大家读书?因为我们的人生非常有限,阅读可以拓宽我们的经验,看到别人的人生是什么样子。一有机会看到别人的人生长什么样子,就会培养出一种抽离的能力。
著名作家龙应台在给儿子安德烈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
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是啊,如果你优秀,你便拥有了大把的选择机会,否则你只能被迫谋生。
有人说:世间有两种快乐,第一种是因为无知,第二种是因为彻悟。
无知的人,每天无忧无虑什么都不想,不懂得日月星宿,也不懂得世事人情。他们做的事,干的活,都是为了吃饱喝足。这种简单而无知的快乐,就像是动物,为了生存而生存,不需要复杂的思维和智商,更不会去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而彻悟,是因为读过一些书,经历一些事,心境发生改变。青山依旧,绿水长流,个人独特的气质也慢慢培养出来,生命变得更加有质感。
无知在小孩身上才可爱,成年人的气质藏在他读过的书里。
是的,你读的每一本书,最终形成了你的气质、眼光、格局、和与魄力。
水木然新书《价值规律》正式上市!
这些年来我之所以坚持不做知识付费
就是不想让知识变成奢侈品
而是想让知识可以普罗大众
这本书很便宜(不到40块),但字字如金
感谢各位的支持
让我一直写到现在
2019年,让我们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