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设计 AI+Design 人工智能赋能创意设计的价值
主持嘉宾:
范凌, 未来论坛青年理事、特赞信息科技创始人及CEO、同济大学设计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
主讲嘉宾:
“ -based ”
-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授, of the Lab
《AI 如何能帮助到服装设计和生产,并解决此领域中最大的痛点 – 污染和浪费?》
- Kitty Yeung, , at
《建筑智能与建造》
- 袁烽, 同济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教授
讨论嘉宾:
- 王敏,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嘉宾简介:
is at the of and at in , China and of the Shang Xiang Lab. , he was at GSD (2003-2011) and at the UCLA (1995-2003). He holds a PhD from the of , from OSU, and of from the . His is in and AI. He is of and the sole of four books: (: 2014), for (Wiley: 2009), ( Press: 2006), and Form (Spon:2003). 2011-2017 he and ran a , Inc.
演讲摘要:The talk shows how works . It is based on data to all of , and then out the parts of these . In this way, -based can , weave , and even apply them at a level.
Kitty Yeung
Kitty Yeung (杨欣玫)应用物理博士,知名创客, 微软量子计算机项目经理,微软量子学习模块MS Learn 创建者,量子计算漫画 作者,与微软量子计算机入门课程讲师,服装品牌物理学家的艺术Art by 创始人设计师, Hack at 创新技术领队。现居德国,曾任微软创新车库硅谷区经理,英特尔科研,工程师,用户体验设计师。2015年毕业于哈佛应用物理博士,2010年剑桥自然科学本硕。作品集:
演讲摘要:作为占有全球GDP 2% 的产业,时尚界也是世界上最污染环境的产业之一。每年有30%被生产出来的衣服卖不出去。过量的生产、使用的材料、对农作物的污染使得时尚界给全球带来10%的碳足迹。同时,大批量的生产也难以满足消费者从设计到合身的需求,在大批量的主导下,具有创意的设计师缺乏生产的支持,很难将好的想法做成产品。而现代科技已经发展到了能够解决这些痛点的水平, 我们应该如何利用AI和其他技术,做到按需个性化定制服装,快速设计和生产,最重要的,减少污染与浪费?
袁 烽
袁烽多年来专注在后人文主义视野下的建筑实践,强调技术创新与建筑文化,以及建筑环境与伦理观的有机融合。同时,不断寻求从性能化与人机协作工艺等视角,探索当代建筑的建构意义。提出了建筑性能化建构理论、开发了建筑机器人智能建造软件、硬件装备以及多项生产工艺。并一直着力于人才培养与推广建筑数字化设计方法与智能建造技术的社会传播。其代表著作有 《建筑机器人——技术、工艺与方法》、《 》、《从图解思维到数字建造》(From To )等。
演讲摘要:面对当代自然环境问题不断恶化、Covid-19带来的不确定的未来,后人文主义同时还影射着一个存在论层面的问题——人类是否应该或仍然是世界运转的唯一核心。在后人文主义存在论的背景下,建筑既可能不再为人类而设计,甚至也可能不再被人类而设计。对于前者,我们可以在当代社会中找到更多的实例,例如新的经济运转模式下对于数据传输和储存速度的迫切需求,使得纽约曼哈顿到出现的越来越多的专门用来储存服务器的建筑物。对于后者,人工智能设计工具以及机器人建造工具的发展已经越发清晰地投射出无人环境下自动化设计建造建筑物的未来可能性。这些趋势或可能性都在本质上挑战着人文主义背景下的建构意义。建构形式的表达由两组主客体关系组成——建筑师主体对某种建构形式客体的设计与建造;物质化的建构形式客体被栖居者主体感知与解读。后人文主义背景下,建筑师主体或栖居者主体,亦或两者都可能不再是人类本身。这时,从建构形式为人类提供文化映射的本质作用看,建构一词也许本就不再具有继续存在的价值。然而另一方面,建构类比于超物体,也可能演化成一种超越于人类感知与认知,却又与人类栖居息息相关的形式。这种建构形式由复合的人机协作主体所创造,因此也可能同样在复合的人机协作主体下产生身体体验与栖居意义。
范 凌
范凌博士是一位设计科技学者和互联网创业者,他是哈佛大学博士和普林斯顿大学硕士。创业前,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中央美术学院任教。2015年创立特赞,致力于构建未来的创意资源基础设施。2016年被聘为同济大学特聘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成立同济大学设计人工智能实验室。2019年,范凌出版《从无限运算力到无限想象力》一书,探讨数据智能对人类创造性工作的影响。
他是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Young )和文化领袖( ),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未来理事会( )中国理事,美国著名智库阿斯彭学会中国成员(Aspen China )和阿斯彭全球领袖网络成员,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延展智能委员会(IEEE for ) 会员,是光华龙腾奖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奖(国家级)获得者(2018),2019《财富》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
王 敏
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前院长、博士生导师。王敏,曾任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讲座教授、国际平面设计师协会(AGI)中国区主席、北京奥组委形象与景观艺术总监,曾任教于美国耶鲁大学艺术学院并担任世界最大出版设计软件公司Adobe 高级艺术指导与公司设计部门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