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投资 长期收益好的品种,该如何投资?
同名微博:@银行螺丝钉
记得刚开始投资医疗指数的时候,有朋友问螺丝钉,说医疗指数基金,从2015年成立至今,收益并不高,这是怎么回事呢?
也有朋友问螺丝钉,看最近三年,中概股的收益也不高,为啥还说它是优秀行业呢?
如何判断指数长期收益?
其实这涉及到一个问题,判断一个指数的收益,到底是怎么看呢?
是直接看过去3、5年收益情况,还是有其他的技巧呢?
这就要回到指数收益的公式了。
指数=市盈率*盈利。
对指数长期投资来说,收益主要取决于两部分:
如果一个指数,在它估值比较高的阶段买入,之后虽然盈利是增长的,但有可能品种本身估值下降,反而导致投资亏损。
例如医疗指数,2015年牛市达到高估泡沫阶段。
如果2015年6月份买入医疗,刚好站在了珠穆朗玛峰上。
之后2015-2018年,医疗大跌4年。
到2018年底回到低估,这个时候回看过去4年收益,自然很不理想。
优秀行业的涨跌情况
我们这里以三个优秀行业指数为例,中证医疗、中概互联、中证消费。
看一下过去10年,这三个优秀行业指数的涨跌情况。
这三个指数,过去10年收益,都跑赢了沪深300指数。
放到10年长度来看,盈利增长是推动指数上涨的主要动力。
这三个行业长期盈利增长速度,都超过大盘,所以最后指数收益也超过大盘。
但是,它们的涨跌并不同步。
▼医疗行业
2012-2015年是医疗收益最高,大幅超过消费和中概股。
2015年是小盘股牛市,当时医疗指数里的小盘股含量高,比较受益,成为2015年收益最高的行业之一。
因此,2015年医疗到了很贵的阶段,估值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约140倍市盈率。
之后医疗指数连跌4年,到2018年底重回低估。
▼中概股
2014-2015年,港股涨幅远低于A股,但因此估值也比较低。
2016年初,港股估值创下历史最低水平。
2016-2018年,中概股涨幅最高,但因此在2018年上半年,中概股市销率达到12倍,进入高估区域。
之后2018年中概股大幅下跌。
▼消费行业
消费行业,2013-2014年是历史最低估值。
2016-2018年慢慢复苏,但表现也没有太出色。
到了最近两年,经济低迷,消费行业不太受经济周期影响,受到市场追捧,收益又追了上来。
优秀行业也要低估买入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
这两个案例,都是买的贵了,收益也就不太理想了。
如果2010年消费处于高位、或者2015年医疗处于高位、2018年中概股处于高位的时候进行投资,之后都会遇到3-4年收益低迷、跑输大盘的情况。
所以回测一个品种收益,至少得观察1-2轮牛熊市的走势。
只看2-3年,可能刚好观察到行业低迷的阶段。
如果优秀行业低估买入,耐心持有,最后收益还是不错的。
例如,医疗行业,在2018年、2021年低估区域买入,收益都不错。
中概股基金,如果2019年初低估买入,到2021年6月份,也有50%多的收益;
如果2020年低估买入,到2021年6月份,也有30%多的收益。
风格轮动
主动基金也有类似的情况。
比如,A股有风格轮动的特点。
如果投资的是一个成长风格的基金经理,在2016-2018年,就会连续跑输大盘。
而2016-2018年风光无限的价值风格基金经理,到了2019-2020年,也会连续跑输大盘。
好品种+好价格=好收益
任何一个行业或者投资风格,都有短期表现好的阶段,也有短期失效的阶段,得拉长到1-2轮牛熊市来进行观察,才能看出它的实际表现。
之前有朋友问,能不能按照每年收益排行榜来挑选基金?
其实每年收益高的基金,后面收益并不一定会持续。
因为风格也会切换。
这也就是经常说的「一年三倍容易,三年一倍难」。
找到了长期收益好的品种,也不要着急马上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