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论文 搞职称材料已经很烦了,还要发论文?
不用发论文一样评职称?
卫生、工程、艺术、中小学教师等实践性强的职称系列不将论文作为职称评审的主要评价指标,评价标准中不得简单设立论文数量、影响因子等硬性要求。——《关于进一步做好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人社厅发〔2022〕60号)
看到这个通知,很多老师都会欢喜,职称的道路上又少了一个拦路虎。但还是要留意,论文只是不再作为主要指标,而非直接划掉。
稍后发布的《广东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价标准条件》(以下简称“评价标准”)也的确将论文作为“教研科研条件”的可选项。但是对比不难发现,论文已经算是简单的了。
以初中高级教师评价条件为例,以下7项,至少需要具备其中2项(见下图)。课题、著作、教学成果、成果转化,哪个不是硬骨头?论文可以作为课题的产出,也是著作和教学成果的基础;论文可以单兵作战,其他需要多方协调。因此,可以顺手或是优先解决论文。
广东省初中高级教师教研科研条件可选项
发在刊物评审就认?
还是以初中高级教师评价条件为例,第4条要求发表或是宣读。那我在期刊发表论文,不就满足条件了吗?但是仍需留意“评价标准”的附录部分(相关词语或概念的特定解释),格式不规范的文章或是教学案例,仍有被判无效的风险。
《广东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价标准条件》对论文的特定解释
什么刊物才算正式?
“评审标准”要求论文在正式刊物发表,但没有对正式进行定义。这里可以参考其他省份的评审要求,就高不就低(当然要以评审专家意见为准,此处仅作参考)。
以《福建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为例,福建区分了核心期刊和公开发表两个类别:
核心期刊指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目录”、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所列的刊物……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视同在核心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
公开发表的论文指在具有CN刊号的教育类、学科类学术刊物(以《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为准)上发表文章,限独立撰写或第一作者,不含增刊、专刊、专辑、副刊、特刊、电子刊、一号多刊、报纸等。在《福建教育研究》、《福建教学研究》、《福建教育督导与德育》、《教育探究》上发表的论文,视同在CN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
以上刊物,可以细分为三个档次:教研机构主办的内部刊物,具有CN刊号的普通刊物,以及核心期刊。根据各地实际,这里需要进一步咨询确认的是:哪些内部刊物可以视为正式刊物?具有CN刊号的刊物,增刊、专刊、专辑、副刊、特刊、电子刊、一号多刊、报纸是否得到认可?
如何辨别刊物真伪?
增刊、专刊等类型确认,不涉及到真伪问题,只是确认是否得到认可。涉及到中介费、审稿费等费用时,老师们还要对刊物的真伪进行甄别,以免钱花了,事没办成。这里由易到难,涉及至少三个层级的甄别:
这个甄别方法最简单,国家新闻出版署官网即可确认,期刊是否有刊号,刊号与刊物是否一一对应。同样可以甄别电子刊和一号多刊的问题。
之前有中介给朋友推荐了《教育研究》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小学教育》等刊物的发表渠道,价格相当诱人,而且还配套了纸质刊物和网站。一番查证之后,发现都是冒名顶替。
《教育研究》是教育类学术刊物的顶刊,高校的正教授在上面发表尚且不易,中小学老师更不可能随意发表。《中小学教育》是人大复印资料的一个领域,并不发表原创论文。因此,在收到类似介绍时,最好通过官方公号或中国知网等渠道确认刊物的封面样式及发表目录,避免被低级骗术蒙蔽。对于标注了核心期刊或CSSCI字样的刊物,更是可以直接把价格低廉的中介拉黑。核心期刊是紧俏资源,而且有正规的审稿制度,不可能被中介随意拿捏。
高校官网的链接,总能靠谱了吧。还真未必。因为现在公号等新媒体兴起,PC端的网页很多时候都疏于维护。这就给某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之前有朋友就险些中招,还好她找了电话确认,发现是盗链,编辑部并不知情。所以相对杂志官网,公号更靠谱。不过还是要确认是否经过平台认证,近期是否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