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产品网络推广 观察|互联网频现涉赌推广,该不该机器审核来背锅?
2017年7月10日,UC头条、今日头条和手机百度客户端,均被曝出有涉赌App推广链接。
部分第三方代理公司专门做非企业务代理,在今日头条、UC头条等平台通过“套户”来推广涉赌App。
据新京报记者报道,三个月内,湖北人贾谋在一款涉赌棋牌App里,输了十多万元;该App的出现,是他在今日头条看新闻时无意中看到的。
贾谋说,当时在首页推荐的新闻中,插有该棋牌游戏App的推广广告,点击该广告便自动跳转到下载页面。
而这些涉赌App的推广广告夹杂在各类新闻信息中间,每隔五六条新闻信息,就会有一条广告。
与贾谋类似,安徽某高校研究生李杰是在UC头条上看到的推广广告,才下载了炸金花App。“觉得是正规浏览器推广的,所以才下载了玩儿。”他说。
多名玩家称,他们均在UC头条、今日头条、手机百度等客户端浏览新闻时,看到的涉赌App推广广告,继而下载。
为什么该类涉赌的App能够通过审核?
涉赌类App能通过审核的原因,一是由于机器审核的漏洞缺陷,由于仅对关键词而非对其整体内容进行详细审核,导致所以广告公司都懂得如何规避机器的审核。
二则是因为销售人员的行为不检。
今日头条的广告销售人员称,涉赌棋牌类App是可以做推广的,只要其中不出现炸金花等敏感字眼,就能通过审核。
同时,据第三方代理公司介绍:包括减肥、丰胸、祛斑祛痘、药品补肾壮阳的广告,都是正规途径上不了的;但在今日头条、UC头条等平台,公司用正规的资质把广告账户开下来,然后公司销售人员再拿现户去找非企的客户。
“正规户按理说应该推广与资质相符的正规内容,但是也可以用来推广‘擦边球’广告,包括涉赌App推广。”
审核机制是否存在问题?
由此看来,现如今的广告审核机制是否存在缺陷呢?
从《新广告法》的内容来看:广告不得含有**秽、**、**、迷信等内容。
但根据目前的事件来看,通过机器进行的关键词内容审核,是很容易被钻空子的。
今日头条的广告投放部门的销售人员表示:他们会先要求对App进行观看,在决定是否对其进行广告投放;
与此同时,他提出:广告审核部门审核材料时,会根据客户营业执照上的营业范围,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只要包含推广的产品就可以通过,而不会管App实际的功能。
此外,今日头条的“唯算法论”也被人所诟病。
今日头条所使用的算法分发是导致其推荐内容低端化的主要原因,虽然大幅提高了内容分发的效率,但机器对却是永远猜不透人性的需求;
目前今日头条使用的人机智能模式,力求打造算法推荐+人工干预的行业典范,让自身能揭下低俗化的标签。
互联网行业中的文字游戏
当UC头条与今日头条的不合法广告被曝出后,公众的目光再次落到互联网行业中其他的审核问题。
除开广告,目前大玩文字游戏的还有网络文章,通过“洗稿”来躲避查重的做法早已屡见不鲜;
因此,如何保护原创内容,对内容侵犯者进行有效打击也是目前互联网审核的一大难题;
2016年8月8日,咪蒙曾被豆瓣用户揭发其洗稿,此事顿时传得沸沸扬扬,引得各路群众围观,各路神仙也对此事做了分析:
引用“王路”的博客:
姑娘:我觉得大女人的消费观就是,用自己的钱,买自己的包,装自己的故事;用自己的钱,买自己的鞋,走自己的路。
咪蒙:用自己的钱,买自己的包,装自己的故事;用自己的钱,买自己的鞋,走自己的路。这才是独立女性的价值观。
不仅如此,南方周末还发过一篇名为《至某某:如何洗稿还让人叫好》的文章,同样对目前网络文章洗稿的现象做了深入的分析。
最后,无论是搜索引擎的敏感词,还是广告系统的违规词,目前这部分的审核主要由机器进行;但在机器审核广泛应用的同时,也意味着人工审核的使用频率将越来越低。
机器的高度使用无意间提供了人们钻空子的机会,因此现在已经有平台尝试采取机器审核和人工审核相结合的方式,希望加强编辑对内容的主观意识判断。
问题来了,你认为互联网审核需要人工与机器相结合吗?
—— 自媒社精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