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榜样 | 创新创业之星候选人——郑宇航
宇
航
榜
样
—创新创业之星候选人—
郑宇航
郑宇航,男,中共预备党员,北航宇航学院飞行器动力工程(航天)专业2020级本科生。
荣誉奖励
第三十二届“冯如杯”竞赛主赛道一等奖(第一作者)
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复赛主赛道三等奖(创始人)
第十六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重点支持领域项目
2020-2021年度校级学习优秀奖学金
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北京赛区)二等奖
2020“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阅读大赛校级初赛三等奖
2021-2022年度校级优秀学生干部
科创经历
大一专业分流前夕,我有幸跟随宇航学院杨文将老师,走进宇航学院校友刘百奇博士创办的一家商业航天公司——星河动力。
在刘博士细致的讲解中,“民营液体火箭”、“太空旅游”、“太空采矿”等等一系列创新理念让我茅塞顿开,深深感到:在航天“国家队”代表国之重器、民族脊梁的同时,商业航天同样是实现航天强国不可或缺的一股重要力量。自那以后,我借助暑期社会实践等多个途经向刘博士请教商业航天问题,刘博士每次的耐心讲解都坚定了我在航天领域创新创业的信心与勇气。
大二伊始,借助“科研课堂”的机会,凭借一股对电推进技术的兴趣和好奇,我走进孙素蓉副教授所在的实验室,迈出了学术探索的第一步。在老师悉心指导下,我从零开始查阅文献、绘制图纸、联系加工,与其他三位同学一起设计并组装了一台霍尔推力器样机,初步体会到了航天科研工作独有的严谨性与系统性,并为后来的冯如杯工作奠定了基础。
冯如杯期间,我作为第一作者,依托微等离子体应用实验室,在孙素蓉副教授大力支持下,与于千惠、王禹惠、欧栩赫三位同学共同研制了“等离子体辅助植物生长系统”,一举拿下冯如杯主赛道一等奖,成为主赛道一等奖作品中唯一由大二本科生团队所制作的作品。这期间,“教室—实验室—宿舍”三点一线成为了我的常态,从实验室出来时已近半夜的情况家常便饭。由于冯如杯周期需要跨越一个冬天,且植物种植实验只能在学校实验室开展,在考期结束后,我继续留守在实验室照看植物,直至进入冬奥会闭环内工作。冯如杯结束后,我带领团队一鼓作气,又拿下了“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复赛主赛道三等奖,项目获评第十六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重点支持领域项目。
大二期间的科创经历于不仅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虽然付出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但我的综合能力、视野范围均得到了大幅提升。
竞赛经历
在科研创新同时,我积极参与学科竞赛,曾获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二等奖、2020“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阅读大赛校级初赛三等奖等奖项。扎实的学业基础和丰富的竞赛活动不仅能够扩展我的知识储备,更能培养潜心钻研的优秀品质,为后续的科研创新打好铺垫。
社会工作
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工作,主动承担重要学生工作。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我作为闭环内志愿者,在延庆赛区协助身份注册工作。在北航学业与发展支持中心,我作为朋辈辅导师,定期在微博直播授课,考期前开展线下授课,为低年级同学答疑解惑,指点迷津。北航党校,我作为本科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沙河校区总干事,协助学生工作部领导老师,有力推进党校全方位改革工作,加强党的领导,紧跟时代潮流。
结束语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在实现航天强国的道路上,作为北航学子,我将以空天报国为己任,以科技创新为着力点,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深耕航天前沿研究领域,做出新的更大成绩!
素材 | 郑宇航
排版 | 安文宇
审核 | 陈志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