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致富创业项目 英吉沙县:小夫妻做木工走上创业致富路
俗话说,夫妻同心,其利断金。英吉沙县萨罕镇的吾吉·图尔荪和巴柯尔罕·奥布力夫妻俩点“木”成“金”,从白手起家的小作坊到木工合作社,再升级为小微企业,真正做出了大名堂,成为了勤劳致富的“领头羊”。
吾吉·图尔荪夫妇正在核对订单。英吉沙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田亚莲摄
一大早,还没走进吾吉·图尔荪夫妇的木材加工厂,就传来了机器轰鸣声,夫妻二人正带着员工赶制一批来自岳普湖县和麦盖提县的订单。
萨罕镇托万塔格瓦孜村(2)村村民吾吉·图尔荪说:“正在生产岳普湖和麦盖提县200个衣柜、250张床的订单,目前合作社一个月盈利有15万到20万左右。”
巴柯尔罕·奥布力正在教员工装订衣柜花饰。英吉沙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田亚莲摄
吾吉·图尔荪18岁开始学习木工技术,出师后在村里当起了木匠师傅,在妻子的支持下,还带了8个徒弟。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很快夫妻两人就感到压力倍增,由于家庭式作坊受到场地和资金限制,不能引进先进的木工加工设备,导致生产效率低下,这可愁坏了夫妻俩。
吾吉·图尔荪妻子巴柯尔罕·奥布力说:“一开始比较担心,没有充足的资金,也害怕卖不出去,我们薄利多销,一家一家跑市场,当时的想法就是争一口气,想靠自己的勤劳致富。”
喀什地区精致家具有限责任公司的新型加工设备。英吉沙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田亚莲摄
出活慢、利润少、操作面积小等因素,让夫妻俩意识到,只有扩大规模,做出自己的品牌,才能改变现状。2013年,吾吉·图尔荪主动向村委会提出想成立木工合作社。村委会积极帮助他们夫妻俩申请到项目资金,并送吾吉·图尔荪到喀什学习新款家具的做法。2014年2月,“穆巴热克木器加工合作社”正式投入运营。
吾吉·图尔荪说:“村里给我提供了3亩地,申请项目资金33万元,还送我去外地培训学习技术,多亏有了他们的帮助,才有了合作社的今天。”
萨罕镇干部到喀什地区精致家具有限责任公司了解吾吉·图尔荪夫妻公司经营情况。英吉沙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田亚莲摄
今年上半年,萨罕镇党委在走访调研中发现,随着订单量日益增加,该合作社产能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还需持续扩大规模。今年8月,合作社“升级”为喀什地区精致家具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入驻萨罕镇小微产业园。由于效率高、质量优、款式新颖,夫妻俩的木材公司名气越来越大,生意做得有声有色。
萨罕镇副镇长尤学率说:“在镇党委的沟通协调下,免费为他们提供了4间生产车间,同时帮助他们选购新型设备,升级加工销售模式,并积极联系订单,将销路拓展至全喀什地区,最远销往了和田地区墨玉县。”
吾吉·图尔荪夫妻的公司带动了村民就业。英吉沙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田亚莲摄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现在吾吉·图尔荪和巴柯尔罕·奥布力夫妻俩的公司还带动了60余名村民就地就近就业。萨罕镇托万塔格瓦孜村(2)村村民艾则孜·奥布力说:“在这里工作半年多了,每月工资有3000多元,不仅家庭收入提高了,还学了新技能。”
吾吉·图尔荪说:“员工现在最高工资一个月6000元,最基础的每月2000多元,多劳多得。”
萨罕镇干部正在了解公司产品制作情况。英吉沙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田亚莲摄
正是因为有了创业初期的艰辛和不懈的努力,同心同力的吾吉·图尔荪夫妻俩才能收获今天的财富,只要勤劳刻苦,美好生活的画面也将在每个人的奋斗中展开。
巴柯尔罕·奥布力说:“要不是党的好政策,也没有这么好的机会给我们,党和政府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平台,今后我们全家人还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保质保量做出更多样式的家具,让更多人加入进来,一起增收致富。”
萨罕镇副镇长尤学率表示,“将持续通过政策、资金等方式,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群众从‘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提升产业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同时鼓励群众带头创业,实现互助合作、增收致富的目标,让乡村振兴动能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