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发文章 从审稿人的角度谈如何写文章(何芳良老师谈生态科学写作与发表)
何芳良老师于2007年8月在台湾福山植物园谈论生态科学写作与发表的问答,被科学网转载,今天有幸在朋友圈读到,深以为然也受益匪浅。遂排版整理如下。如有不妥请后台留言删除。
Q:以老师的经验,如果您收到的稿件您一看就会退稿,通常这些稿件会有什么错误?
A:看不同的杂志,例如 ,影响因子7.6(现在是9.5),退稿率是60%,只有40%能送审,而这之中还有一半会被拒绝接受,最后只有百分之十几可以被接受,所以这个期刊拒稿率是很高的。如果你有稿件投到 被拒了,别难过。不是因为你的研究不好,而仅仅是该期刊当年只能刊登有限数目的文章。拒稿率也很高,来稿中有40%~50%我们不送审。至于Plant ,该期刊比较一般,大部分文章都会送出去审。但有的稿子读了会令人头痛,作者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在写什么,这样的的稿子一定不会送审。
大家写文章,很难讲怎样的文章可以被接收或被拒绝,但是有一个基本的通则,因为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就是在 “推动新知( )”,有的可能是局域的,只有局域影响力(local ),有的则具有全球影响力( ),这个没有关系。但是一篇文章一定要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就是一个能自圆其说的有主题的完整故事,这个故事可大可小但一定要完整,不能有缺口。
首先你要先问自己,你做的问题,是不是能给读者带来新的知识,新的想法,新的东西,这个非常重要!我们大家都知道,写文章最最关键的地方就是,那是文章的灵魂。如果写的不好,你后面的东西即使做的很好,也已经将自己处于劣势,并不是说你的文章会被拒,但不会被优待。所以一定要写好。我到现在有时候写文章,一个星期写一个。就是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要仔细推敲,为什么要写这个句子,都要有理由,也就是逻辑很重要。
从科学的角度来讲,写文章的时候,尽量要“设定假设(make a )”。就是很清楚的说明,我的研究是要检验这个假说,而这个假说是什么要说明白。这样就可以让自己的文章处于优势。甚至,就算你的文章真正做的东西是描述性的, 即描述某某现象,但最好不要这么写,就是同样的意思也尽量改写成“我的研究是要检验某个假说…”,这样就可以获得优势。虽然不能保证你的文章会被接受,但审稿人和编辑会喜欢这样的说法。你的目的可以是描述,但是要有假设、要有趣。虽然你的目的是描述,但我想你总能够找出一两点东西出来检验。假如你说我文章的目的是描述,例如植被组成、分布等等,那不行的! 很少有期刊会愿意发表描述性的文章。
当然,你的文章也要有很好的问题、很好的想法、好的数据,分析方法也要越好一些,这个很重要。例如说你做一个简单的回归,如果是传统的回归,这样不会让别人很兴奋。但是如果你能加进去一点空间的东西,很容易提升文章的品质,或是使用一些新发展的分析方法都可以增强自己文章的竞争力。另外,不要试图写“大文章”,努力写好“小文章”。就是针对一个问题,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了。
我举我自己的一个例子,胡新生和我有一篇文章发表在 ,另外一篇在 待出版。这两篇原来是一篇文章,我们原先是投到 ,被送审了。但其中有一个审稿人,他是作物理的,认为我们的文章里有一个公式推导不对。但真正来讲我们的公式是对的,是他误解了。但就由于这点, 把我们的文章拒绝了。后来我们把这篇文章分成两篇,一篇送到 ,很快就被接收了;另外一篇我们送到 。所以不要去研究一个很大的问题,只要构建完整的故事即可。尽管我们送去 的文章较短,只有5页,但也是一个完整的、有趣的故事。所以你的文章不要写得很大,很多东西。一篇文章只要有一个亮点,为了这个亮点,写清楚,这样就可以了。假如写了很多东西放在一起反而不好。拒稿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我们已经被打的遍体鳞伤、麻木不仁了。
Q: 有一个很重要的特色就是其 time只有二十几天而已,那他们是把那60%没有送出去的稿件的 time都给加进去吗?
A:不是这样的,该期刊不管你的稿件是被拒绝还是送审,六个星期一定会告诉你结果。所以主编会把我们编辑逼的很紧,时限到了如果主编没有收到编辑们的答复,就会自己下决定了,但这种情况很少发生。
Q:请问老师,平均来说,您一篇文章最后被接收前会被拒绝几次?
A:看情况,有的运气好很快就被接受,有的运气不好例如投两次,像我投过三次,我至少有两篇很重要的投过两次。例如我1996年投在 的文章,事实上是我到目前为止最喜欢的一篇文章(种-面积曲线)。当初因为不敢投到太好的期刊,所以就投到,结果编辑并没有将我的稿件送出去审,反而建议我将稿件投到理论或者森林类的期刊。这个就自相矛盾,他可能看到我的单位是 。
所以我跟你们讲,当你们的稿件被拒绝的时候,不要觉得自己的稿件不行,要去看编辑提供的意见,要去抓住很不合理的意见,你假如有足够的信心,你觉得自己的文章很好,你可以去向主编抗辩。后来我们向主编讲,这样的决定是不合理的,所以主编让我们再投一次,然后请另外一个编辑来裁决。但是在我们收到这个裁决前一天,我们已经将稿件送到 ,而且很快就被接受了,我们被拒绝最后反而因祸得福,因为 是比要好的期刊。所以我建议你们,当你们对自己的研究很有信心,永不言弃!你要很仔细的看编辑的审稿意见,然后可以向主编抗辩,机会没准就来了!
Q:发表文章的速度与品质何者为重? 我的经验是有时候想投影响因子比较高的期刊,可是没有评估好就被拒绝了,或者修改后依然被拒绝,这样一来有时候就拖半年了。有时候投去影响因子低的期刊往往马上就被发表了。老师对这些取舍有何建议?
A:我的建议是不要急。你假如写了一篇好的文章,你可以先搁着,例如两个星期。例如我经常碰到我的学生,他们文章写好了,觉得很完整了,然后就很想赶快送出去,事实上这样不好。因为你不会每天都有好的想法,但当你有的时候,你一定要争取机会,不要错失良机。例如我这篇文章写好了,但过两个月再看,就会觉得有的地方写得很可笑。所以不要急,文章写好了先放一边,暂时先把它忘了,等一两个星期再来看。
我觉得要尽量争取好的期刊,好的期刊和坏的期刊确实差别很大,不承认不行。例如在北美找工作,做生态学的,像 、 、、 ,你假如有这些期刊的文章,立刻人家就会觉得你很不错。假如你有的是 of 、,这些也是很不错的期刊,但是在人家的心目中还是没办法和 这些期刊比。
所以你要是有一个很好的想法,尽量把它发展到你满意为止,然后尽你所能。所以我的建议是从最好的期刊开始试,不行再往下降。例如送到 ,他们的审查意见一般来讲水平都是很高的,这些意见都是很公正、能说到点子上去的,所以可以让你知道你的问题在什么地方。所以不要被A期刊拒绝了,什么也不做就直接送到B期刊,你可能会得到相同的命运,你一定要修改。另外例如你有稿件送到或是被拒绝了,你觉得是好文章,你可以把所有的审稿意见一起送到例如 ,看他们要不要收, 鼓励这样做。
Q:想请教您对时间管理有什么建议?
A:时间是一个大问题。像我自己做事比较认真,可以说非常认真,写文章我是一丝不茍的,例如我的学生和博士后拿文章过来给我修改,我几乎是每个字都给改了,完全地改过,意思是同一个意思。只要我觉得不满意或不能忍受,就会大大地修改。当然,这并非说我改的就一定更好,但是是我满意的。这就需要很多的时间,最好是学生能把稿件写到完全满意后再送给老师修改,这样能节省很多时间。
Q:请问您们决定审稿人的程序是怎样?
A:很多期刊要求作者建议审稿人,但是否送到建议的审稿人手上,要看不同的编辑,懒一点的编辑会按照你的建议去挑选审稿人,因为你已经提供了可能的审稿人,他只要点几下鼠标就可以把名单加到系统当中。如果是我的话,我一般都不会用你建议的审稿人,我会自己挑选。但假如你建议说有哪些人不应该审查你的文章,一般来讲我会接受你的请求,很多编辑都会接受这样的要求。你假如觉得有哪位仁兄对你的文章一定会给负面的评论,你可以要求不要让他当审稿人,一般来讲编辑都会尊重你的要求。
Q:请问生态学的文章对于统计方法挑剔到什么程度? 我们需要真的很在意所有使用方法的假设吗?
A:是的,很在意。做统计分析的方法一定要对,而且解释一定要准确。你假如这些基本的东西都不对,那你的文章肯定没有机会被接受。有一点很重要,你的数据一定要满足你所用方法的条件。例如做线性回归,数据要独立,且要来自同一正态总体(所有统计方法都要求样本独立。) 。尽管,在实际研究中,这些条件并不一定都能满足,但如果不注意,很容易被拒。因为这是拒稿最简单的理由,不费编辑吹灰之力。再一例是,假如你有自相关的东西,一定要把自相关考虑进去。我刚才讲了,最好能用“花哨一点”的分析方法,当然,不要很复杂的方法。如果你弄一个方法连编辑都看不懂就不好了。
Q:请问英文写作上,什么是不可原谅的错误,就是编辑看到就不想继续看的?
A:你假如有一些语法错误,没有问题,我们都可以理解。但是有一点很重要,逻辑,逻辑,逻辑,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你假如文章前言不搭后语,那就完蛋。刚才我说过,我写一个有时候要一个星期,我会每一句话都推敲。你说这句话,为什么要写这句话,所以逻辑非常重要。另外我还有一个建议就是尽量用简单的句子、而不是很复杂的句子,这个非常重要,尤其是我们这种英文不是母语的人。例如有一个类别,就是对英语不是母语的人,假如文章还是不错的话呢,编辑愿意为你修改,当然不要充满错误。英语不应该是一个主要障碍,但你应该照我刚才所说的使用简单的句子,尽量不要犯语法的错误。逻辑是最重要的,如果你没有逻辑的话,审稿人会很崩溃,这样你就没有机会了,他们根本不会看你的文章,有的审稿人甚至会告诉你,我就读到,读不下去了! 他的意见就是这么写的,那你的文章就被拒了。
Q:假如我写了篇自认为很好的文章,如何去判断我的文章是不是有那样的品质去投到, 或是 ,如何自己去作一个评断?
A:这个就很难说,要看你自己的感觉,如果你觉得你的文章是你最好的工作,那就试试最好的期刊、你最心水的期刊。不试试,就没有机会。被拒了,也不要难过,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那些好的期刊一年只能发表有限数量的文章,就是你的文章他觉得很不错,但跟其他的相比之下他们更愿意发表其他的,所以你的就靠后了而已,而不完全是你的文章不行。
Q:对于年轻的投稿者来说,他们在这个领域可能都没有声望,审稿人和编辑不认识他们,然后地址感觉也是很奇怪的地址,会不会对他们的投稿造成一些影响? 如果有的话,影响是什么?
A:这个影响可能还是有一点,但你说是决定性因素呢,也不是。主要还是看你文章的品质,因为整体来讲这些编辑的素养都较高,一般不会带有这些偏见。但是有一种倾向也是事实,有名的人稿子易被发表。这不奇怪,他们兼有两种优势(质量和声望) 。即便如此,他们的稿子也常有被拒的。例如,的中性理论投了很多地方,最终发表在1997的Coral Reefs上。这还是由于在那一年他被邀请在Coral Reefs的年会上做报告。依惯例Coral Reefs一定要发表年会上的报告,才不得不发表!
Q:老师刚才说到非常的重要,那我自己看文章的习惯是先看和,然后实验的部分我会看一下图表 ,然后直接跳到。我想了解审稿人如果很忙的话,他们通常用什么样的顺序去看一篇文章?
A:他很忙的话就是看两部分, 和,因为就包括了数据, 都不用看,因为你有和,你的通常能支持你的预期, 就更不用看了。我说很重要,但很多稿子被拒了是由于。最重要,为什么呢? 读了就知道你这篇文章的水平。但是文章被拒稿了,原因最多的就是你的。例如你的文章还是不错的,但是不是很让人兴奋;你的资料有空间相关性,但是你的里没有考虑到。如果那个编辑本来就想拒,这个问题就给他很好的理由去拒绝你。实际上,多拒稿,于编辑而言,压力也是很大的。事实上文章把自相关加进去是不困难的,但是你假如遗漏掉这个地方,人家就不给你机会了。所以写文章不要着急,把这些漏洞都给补了,不让他们有这种拒绝你的机会。
Q:关于使用图和表去表现我们的结果,通常我们在给一个报告的时候是比较喜欢用图,但不知道在文章上是不是也是这样?
A:仍然是用图比较好,因为审稿人或读者通常不在乎确切的数字,因为生态学并不是特别挑剔的学科。假如你要把火箭发射到确切的地点,你的数字一点都不能错,否则的话就玩完了。但生态学不是,3.5和3.7可能没啥区别。尽可能使用图,而不是表,没有人有那么多时间来推敲你的表。
Q:研究题目的地域性影响会很大吗?
A:有的问题,会有影响。写文章的时候最好避免针对特别局域的东西去做大文章,最好是用局域的数据来检验某个假说,而且避免把局域的名字放在文章的标题。但不是说有地域性的文章就发表不了,只要是你的研究确实能够推动新知,这个知识点确实是新的、有影响力的,有些期刊还是愿意发表的。一般的建议还是尽量不要把有地域性的东西放在标题,不要一开始就让人感觉到你做的就只是福山的一个植被分析,那期刊的兴趣肯定会减少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