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四字标题 起标题四忌,让你的作文多拿5分
阅卷老师有多累?
我们刷百度、刷头条、刷公众号,看到标题不吸引人的,都懒得点进去看。可是一篇作文标题再烂,阅卷老师都得硬着头皮看下去。再想想这样的动作他每天可能要重复几百回,你难道不想为他缓解一下疲劳吗?
一个好的作文标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印象分。闲话少说,让我们赶紧来看看这“起标题四忌”吧……
1:跟关键词不搭边
写论文要提取关键词,一篇逻辑清晰、思路明确的作文,关键词同样应该是很清晰明确的。起标题时,不光要提取关键词,还要进行精炼。
例:2017年高考浙江卷话题作文: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心灵之书”。
解读:童年时,我们通过“有字之书”初步领略世界;青年时,我们通过“无字之书”体悟世间冷暖;晚年时,我们通过“心灵之书”沉淀灵魂,它们从具体到抽象,从浅近到深邃,从物质到精神,循序渐进。(这只是立意方向之一,写作文时我们可以有不同的立意)
关键词:“书、人生、心灵、智慧、有字/无字、阶梯、进步”等等,它们可以引申出许多搭边的词汇。所以,标题可以叫《人生三读》《你我皆书生》《无字真经》《人生如书,逐级而读》《纸上得来终觉浅》等。相反,如果叫《宇宙无穷》《万化冥合》《行走》《起点与终点》,很难跟关键词搭上边,容易给人一种走题的感觉。
但精炼关键词还需注意,不能太简单粗暴,直接把关键词照搬下来,否则,就会犯下第二条错误……
2:雷同
几百份试卷的几百篇作文之中,其实有90%的标题都是类似的,还有很多同学根本懒得想题目,直接就把作文的话题搬来作标题了,比如直接叫《人要读三本大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与心灵之书》《三本书》……这些都是典型的减分项。
除了直接照搬话题,也有的同学会稍微改动两个字,叫《人生与读书》《人生需要读书》《书,人生》《读书成就人生》……虽然不是照搬,但一看就是非常不走心的标题,还很容易跟其他不走心的同学雷同。一旦标题出现雷同,老师的印象分或多或少要打折扣。
但是避免雷同的同时还需注意,不能太追求新意,否则又会犯下第三条错误……
3:修辞太晦涩
修辞运用得当,可以加强表现,显得别出心裁,引人阅读,比如之前提到过的“巧用符号”“引用歌词”“谐音双关”等(详见文末链接《作文标题,更需吸睛》)。但是,修辞过当容易太抽象,让人云里雾里,还以为你走题了。
比方说,针对这篇“人生要读三本大书”的作文,也许你文章里有提到用“钥匙”来象征读书,但标题慎用《开锁》《锁舌》这种和话题差别太大的字眼,让人一时转不过来弯——这跟读书有什么关系?
同样的道理,针对这篇作文,像《000》《……》《∞》《根号2》等抽象性标题,同样容易让人摸不着头脑。有些象征并不好懂,修辞过当,小心翻车。
4:总结不到位
有人说,“这也容易翻车,那也容易翻车,不如稳妥一点,起个总结式标题,总不会翻车了吧。”
总结式标题也有讲究。它像个屋顶,不能“盖”得太大——把文章里没说到的部分也概括了进去;也不能太小——只强调文中某一方面的思想。
比方说,还是这篇“三本大书”的作文,有人上来狮子大开口,起个《人生》《人》《书》这样的标题,其实文章说的是“人生和三本书”,并不是漫谈人生,也不是漫谈书籍,这种标题未免“盖”得太大;如果起《第三本书》《有字之书》这样的标题,又会太小。
总结式标题的关键就在于概括到位,让人一目了然。
作文与标题同理
看了这么多,不知有没有人发现,其实写作文的原理跟起标题相同: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语句凝练、修辞生动、总结到位。所以,只要你真正领会了这几条起标题的道理,同样能贯通到写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