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风控审核 大学生欠高额校园贷款自杀,业内人士怒揭内幕:“平台不做风控审核属于缺德 ”!
作者 法制日报记者 赵丽 实习生 刘雪妍
调查动机
最近一段时间,校园贷引发的恶性事件不少,其中,数福建一名大学生因欠下高额校园贷自杀一事最典型。校园贷引发诸多问题,其中固然有个别大学生超前奢侈消费的原因,但校园贷平台的问题不容忽视,甚至有人列出了校园贷的“原罪”。校园贷最关键的问题在哪儿?《法制日报》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我是一名身负十几万元贷款的大学生,这是我去年的信报,有点黑。”
坐在记者面前的肖明说得很坦白,自考上大学开始贷款,他已经从4家校园贷平台贷款。
“校园分期平台的不道德之处,就是明知道大学生群体有着强烈的消费欲望,但没有过硬的还款能力,还不严格审核,这是校园贷所有问题的根本原因。应该说,校园贷的初衷是好的,这种方式在解决了一部分学生刚需的同时又降低了经济负担。然而,校园贷平台既不对学生的还款能力进行甄别,又故意引导他们进行高额消费,甚至还大版面展示奢侈品,这种动机就值得玩味了。”作为贷款“常客”,肖明如此说道。
的确,有的学生通过校园贷实现创业梦想,也有学生背债度日如年。对于校园贷的两极评价,让它游走于天使与魔鬼之间。
以各种甜头吸引学生
肖明接触贷款非常早,最早的一次是在2012年11月。贷款理由很简单,家里经济拮据,使用国家助学贷款上大学。“当时网贷还没有兴起,我也就没有找大学生借款平台借钱。”肖明向记者梳理说,2012年到2014年,虽然校园贷依旧没有进入大部分学生的视野,但各种分期广告已经贴满了校园厕所,同时还有社团、活动赞助商来学校摆摊卖手机,“当时打的广告也是‘首付×××,手机拿回家’”。
在肖明看来,这种广告一般都会宣称手续简便、下款额度高,却对手续费避而不谈,“我有同学办理过这种业务,买一个苹果手机,全部还完后比手机正价多出两三千元,年利率超过50%”。
肖明告诉记者,2014年之后,校园分期平台开始大规模在大中型城市的公交站台做推广,尤其是高校周围的站台。不过,有一个现象正在改变,那就是手续费低得多,“而且为了获取新用户,平台也是下了血本,首单免息,各种取现免息,我当时光从分期乐、趣分期、优分期获得的免息借款额度就超过4万元。”肖明说。
据肖明介绍,校园贷进入大学校园时,只要通过了平台的面签,新用户就可以获得各种各样的礼品,让学生一分不花就能尝到甜头。“后来竞争日趋激烈,服务提供商的钱也烧得差不多了,才慢慢取消或降低新用户的福利,但仍然会在开学那段时间搞让利活动。”肖明说,后来,不少平台推出了免面签服务,也是从这时起,学生被盗用身份参与校园贷的报道就经常出现了。
高坏账率催生高利息
在走访中,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每个月的生活费有限,有时还会出现除了基本生活保障还要额外购买东西的情况,这样一来,申请贷款的学生其实没有多少钱用来还贷,这时又不敢跟家里人说,只能继续借钱还贷,越借越多。尤其是向不良校园贷平台借款的学生,他们好比走进了“死胡同”。
在北京某资产管理公司主管放贷业务的王晶告诉记者,校园贷的核心问题其实是坏账率。“坏账率也是各个平台讳莫如深的一个东西,大家都在回避这个问题,都不愿意明说。现在校园贷平台的坏账率太高,10单生意中有2单可能会出现坏账。我曾经接触到朋友公司一个出现坏账的单,这个学生已经在4家平台贷款,全部都还不上。征信系统还不完善,各个平台都避免不了出现这种重复借贷的情况”。
既然坏账率高,那校园贷平台如何保本?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校园贷平台对此的解决办法就是高额利息。
“校园贷的利率都高得离谱,而且这个数字会随着坏账率的升高越来越高,与此同时,整个校园贷金融链条的稳定性变的越来越差,这是个恶性循环。高利率意味着高坏账,高坏账意味着更高的利率。作为这个游戏的最后一环,可怜的大学生是没有下家可以指望的。”在王晶看来,现在有很多大学生从这家平台借款还那家平台的钱,这种情况一点也不奇怪,“游戏到最后就只能这么玩了。作为平台,他只关心自己的钱能否收回来,只要不当最后一棒就可以了”。
不过,记者注意到,在不少校园贷平台的官方口径里,坏账率都低于1%。
“多年前,国家取消银行办理学生信用卡以及助学贷款长期亏损,坏账率官方数据高达8%,这也说明了大学生分期平台背后的隐患所在。”王晶说。
服务费比利息还高
此外,在校园贷平台还有一个不能告诉学生的秘密——服务费等各种附加费用。
一般而言,校园贷平台的盈利主要是靠利息和服务费,还有一些分期导购平台会收取渠道商的导购费。也就是说,校园贷平台要么把从P2P公司贷款的利息率反压到学生身上,要么和电商讨价还价,这便是校园贷“商品低毛利+还款高利率”或“商品高毛利+还款低利率”的盈利模式。
“在这里,我们不讨论校园贷平台与电商之间的回旋,只说平台与学生之间的事情。在校园贷服务中,学生贷款的成本一般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贷款利息,另一方面是服务费、手续费、工本费等其他费用。而‘利率低至0.99%每月’‘零首付、零利息’这些字眼对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太诱人,一些学生只注意到利息低,却忽略了综合借款成本很高。”王晶说,事实上,许多校园贷平台都是虚假宣传。据调查,纯校园贷平台的年化借款利率普遍在10%至25%之间,分期付款购物平台还要高一些,多数产品的年化利率在20%以上,而某些平台表面上说是无利息、低利息,实则利用大学生理财知识的欠缺,一些没有明确说明的服务费、管理费、交易费等费用一经加总,甚至比利息还高,变相地增高了利息,有的平台利息费用高达30%,有高利贷之嫌。
网贷平台业内人士痛斥:
校园贷平台不做风控审核属于缺德!
讲述人: 上海某小额贷款平台风控专员张先生
风控工作主要看借款人的两个方面,一是还款能力,一是还款意愿。审查这两点,可以查询央行征信系统。正规的贷款是要对征信和流水都做筛查,不满足要求是不能放贷的,但很多贷款公司不上征信系统。
风控的流程一般是收齐材料,对材料的真伪进行审核,对征信也有一定的时间段要求;初审过了之后,就可以去一些第三方平台查询贷款人的信息;还有就是查电话号码,看看有没有和小贷黑名单有联系,并且一定要确定是本人在贷款,不能说一个人因为自己失信了,就去找关系好的人帮忙贷款。初审完成后,还要与申请贷款人身边的人电话联系,一定要是配偶等人支持其贷款,还得要有专门的人去实地查看,以防造假,一定要核实申请贷款人的收入和负债。
一些校园贷平台对于学生贷款不做审核,属于缺德。你看之前有一个人拿其他同学的身份证申请贷款,如果有风控就不会有这种事。风控本来就是还原客户真实的收入和负债,然后判断其还款能力,再通过沟通去了解其还款意愿。但是学生就是靠父母,他本身没有还款能力。我觉得一些校园贷平台在做风控审查时就是看学生的学籍是不是真的,只要学籍没问题,那人就跑不了,就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威胁,而且那些催收的人还会给学生身边的人打电话发短信。
其实,校园贷平台可以做好风控。比如,对有些学生拿同学的身份证贷款的问题,其实可以避免,不管是让申请贷款的学生拿着身份证拍照还是录视频,都可以规避用他人身份贷款的问题。这其实就是看校园贷平台愿不愿意做了,他们可能有时明知不是本人还是放贷。
一些分期付款平台大多都明知大学生有强烈的消费欲望,一些大学生看到新款的手机、电脑、数码相机等高价数码产品就想买,可是他们没有过硬的还款能力,如果不严格审核,就很容易带来问题。
一些校园贷平台低门槛,粗审查,对不该使用分期产品的学生没有及时进行甄别,不做任何风险控制处理,甚至还鼓励涉世未深的学生用同学的名义贷款,这可能都涉嫌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