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地摊可以买什么 “我摆地摊买了一辆奥迪,有人骂我太丢人”
大家好,我是沈老师。
受疫情影响,今年很多人的日子都不太好过,相信大家也是深有体会了。
但在前几天,这样一则新闻,算是惊到我了:90后女子业余摆地摊入手奥迪。
事情是这样的:故事的女主人公傅傅是成都的,白天在服装公司上班,是个普通上班族,晚上出来摆摊,也是给自己增加一份收入。
据傅傅称:“今年疫情原因,现在能够文明占道摆地摊,摆地摊生意,比往常提高了30%左右。”
收入增加后,在520当天,为了奖励自己,买了一辆二手奥迪。
傅傅的小摊
本来觉得挺励志的一个新闻,没想到有人在评论里说:“不要吹这种了好吗?好好工作,做点实事。”
看了这个评论,我有点疑惑:摆地摊不算是一份工作吗?所谓的“实事”又是什么呢?
地摊虽小,背后门路可不小,赚到的钱更不少。
从摆摊,学习商业思维
摆摊,怎么摆?
一个摊位+产品,是不是就能坐着收钱了?如果你也是这么想,那我劝你还是别做了,做了也赚不到钱。
我们先来看看摆地摊需要哪些环节。选品、货源、选址、销售能力、记账等等,而这些需要你建立什么样是商业思维呢?
1、营销思维
对于摆摊买东西,价格、小活动都是营销。
价格如何设置,该搞什么样的活动促销,哪个产品好卖,定价多少合适,都是需要老板一个人思考的问题。
2、用户思维
摆摊还需要用户思维吗?这是肯定的。
产品是什么?用户是什么?这个产品针对什么样的用户。你卖发卡小商品不能追着五六十岁的大爷大妈不放,你卖家居用品不能把主要客户对准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
3、统筹能力
一个地摊摊主,既是老板,也是员工。
需要选品找货源,他是采购;需要记账算账,他是会计;需要营销销售,他是市场人员;需要处理售后,他是客服......
与此同时,这个老板还要观察市场,随时了解自己的“公司”业务、、业绩情况。
你还敢说,摆摊很简单嘛吗?
很多人都想创业做老板,如果干的是实体的,那我觉得完全可以先用最低的试错成本。
《精益创业》里有一个概念:MVP,即最小化可执行产品。简单来说,就是把你的项目简化,最小化。
这里的两个重点:最小化、可执行。
比如,你想开一家早餐店,那可以先试试自己能不能做出早餐,粥的配比、早餐摊的位置,这些都要不断摸索。
在摸索中完美,什么时候自己小摊都能达到供不应求了,一两个人完全忙不过来了,那到时候可以再去考虑开店这件事。
很多人一开始创业,就是错的。给自己定下美好的愿景,幻想开店躺赚的美梦。
而事实上,这种想法,只会带你一步步走向深渊。
不要想着一开始就能做大老板,思维模式、经营之道、独立思考等等,还有很多可学习的地方。
起码,在敢不敢摆摊,关于“面子”问题,这一步已经刷下去了一大半人。
摆摊,究竟赚不赚钱?
亲戚家儿子,在一所985大学读书,迟迟不开学,每天在家上网课也是无聊的很。
闲来无事,从4月开始在家附近的小学摆了个摊儿。没想到,一个月赚了好几千。
家里人开玩笑:“堂堂一个985大学生,出来摆摊卖煎饼,丢人哦!”
他却一笑而过:“不摆摊,我也不知道赚钱的不容易啊!况且,这赚钱,哪有丢不丢人的。”
正是这种“不要脸”的精神,他的叫卖声比别人的都大,下午三四点去小学门口,晚上九十点再去中学门口,生意好得不得了。
知乎有个网友还自曝:在成都摆摊两个月,卖冰粉,月收入近1万。
网友冰粉小摊(来源知乎)
小区门口的阿姨自己说:买房子的首付钱、儿子结婚钱都准备好了,今年准备全家去杭州定居。
要知道,前几天李克强总理在会上曾说:在中国,人均年收入是3万元,还有6亿人每个月收入仅仅1000元。
而平时看不上的小摊贩,可能收入比普通白领还要高,他们真没你想得那么穷,不能大富大贵,但至少也没那么差。
为什么摆摊这么赚钱呢?
在我看来,主要有两点原因:
第一、低成本、低风险。
相比较开一个实体店来说,流动小摊无论是人力、时间、金钱,都是最低的。
单从实体店的房租,加上设备装修,就是一笔很大的启动资金。碰上生意不好,一年下来算是为房东打工了。
大多数摆摊都是几百几千的投入、时间更是自由的,很多人可以选择下班后摆摊,再说人力这块,一般来说1-2人足够了。
第二、不用愁流量问题。
做生意最怕的就是流量,流量意味着金钱。摆摊的话,一般选好地址之后,比如地铁口、小区门口,根本不用担心流量问题。
实在没有人流,再换个地方就好了。
如果还想在传统摆摊再加点什么,那最好的方式就是互联网+模式。
通过互联网将用户转移到线上,再积累到一定数量后,在网上进行二次成交。
比如:农产品+互联网、服装+互联网等等。
重要的不是某项项目的形式,而是思维。
真的“好好工作”,你就错了
像文章开头,网友的评论:好好工作吧。或许,你也是这么认为的,有一份工作就是有收入,只需要维持住这个状态,好好努力,升职加薪不会太远的。
但我要告诉你,好好工作,这是个错误的想法。这里说的“好好工作”,并不是指态度的问题。
我想,很多职场人士都会面临的几个问题:
1、职场发展是否到了天花板?
2、持续这个状态,收入能够提升吗?
3、离开公司这个平台,还能做什么?
特别是这次疫情,让我们更要认真思索这些问题。
在一般人的心里,认为我只要上班,努力,等着升职加薪就够了,从不会思考工作之外的赚钱方法。
二十几岁感觉还是大好前程,可实际上过了30岁后,职位到了管理层,就很难很难再上去了。与之伴随的,还有涨幅平稳的收入。
“晋升无望,收入见顶,开支直线上升”,这可能才是大多数人面临的现实。
既然这样,为何不另外打通一条道路,找到新的方式?
纵观那些赚大钱的老板们,投资也没都投资一个项目呀。还是那句老话: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我们准备PlanB并不是说为了赚多大的钱,而是对A计划的一个保障,为未来可能会到来的不确定性做出准备。
有个很著名的管道故事:
有两名贫困的年轻人,干着挑水的工作,从一条河里挑水到村里的大水缸。
村里给出的佣金也是非常地高,达到了富人的收入水平。
年轻人A很高兴,收入高,简直太幸福了!年轻人B在高兴之余却也有一丝担心,因为挑水是一项很考验体力的活,这样老了之后怎么办呢?
于是,B打算修一条管道,将水通到村里。
十年过去了,管道修好了,也不用做很累的工作了,还有源源不断的收入,而年轻人A却因此失去了工作。
我讲这个故事想要表达的是:千万不要图一时的安逸,眼里只有工作,而看不到未来十年的路。
写在最后
2020年马上过去近一半了,回想年初立下的Flag、定下的目标,又完成了多少呢?
无论是想在工作之外寻找一份副业,还是体验生活摆个摊做点生意,再或者只想学习精进自己。不要再犹豫了,现在开始行动吧!
赚钱这件事,还是靠思维的灵活变通。
不要因为害怕而踌躇不前,更不要因为不害怕而一往直前。
最后,想对大家说一句:尽量不要虚度每一天,唯一拿金钱换不来的就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