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车赚钱吗投资多少钱 未来30年,买房还能赚钱吗?
未来30年,买房还能赚钱吗?
说到房产投资,很多朋友在谈到买房的时候很关注“地段区域”,这个观念是正确的,因为地段区域代表了未来的发展,代表了未来可能获得的利润。
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地段区域并不是房产获利的全部,在专业投资者眼中,我们的投资行为被市场教育过很多年,深深知道地段区域的选择只是房产获利的一部分。
我们认为,房产投资之所以赚钱,是因为他赚了三个层面的钱:
第一层,通货膨胀的钱,是通胀和房贷利息的剪刀差
第二层,区域供需失衡到价值回归的超额收益
第三层,叠加杠杆的收益
本篇文章,就为大家揭示投资的底层逻辑,并解答未来30年,买房还能不能赚钱。
01.存钱的人是大输家
我们每个人的投资都离不开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因此需要正确地认识我们生活的环境,这是正确做出投资决策的前提。自从1971年美元和黄金脱钩后,全球所有国家进入了主权信用时代,发行钞票不需要相应的黄金储备,世界从此变得和从前不一样。
高枕无忧的标准是什么?
80年,听长辈说,1万
90年,听报纸说,10万
00年,听网络说,100万
10年, 听朋友说,1000万
20年,我已经不做梦了,搬砖去。
不是想象力无界限,而是通货膨胀没有尽头。
我们生活的大环境已经改变,绝对不再是靠“节俭+储蓄”就可以实现财务自由的时代了。
首先,关于储蓄的观念
思考一下我们的父辈的人生,这么几十年的早起贪黑的忙碌,为什么没有富起来?你有想过吗?我们从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断地被我们的父母教育“节俭”、“省下的就是赚到的”,但实质上,时代已经改变,存钱的人是大输家。
那什么是高质量储蓄?
银行存钱是高质量吗?不是。
基金理财是高质量吗?不是。
股票定投是高质量吗?也不是。
对大多数人来说,真正的高质量储蓄,是房贷,是月供;就是你老老实实买一套一二线大城市的房产,还月供就等于存钱,而且是更高质量地存钱。
不可能吧?月供里面很多都是利息啊,怎么可能是存钱呢?
先说什么是低质量?低质量,就是我努力的储蓄,储蓄了很多钱,虽然钱的绝对数多了,但是最后的购买力却贬值了;比如,我们父母那一代的人,非常的节省,所有的东西都是省得用,不舍得吃,不舍得喝,最后呢,利息是拿到了,但是购买力大大折扣,以前十块钱能买 10 斤猪肉,现在多拿了两块钱利息,但是只能买1斤了。钱的数量不是主要的,钱的购买力才是最重要的。
做事情,应该先确定方向对不对,再确定努力够不够;储蓄的第一要义,是选对一个好标的,好标的最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稀缺,不可超发。
商业无非就是你的劳动换我的劳动,你的东西换我的东西;那怎么让我的东西更值钱呢?答案就是把我的劳动换成不可超发的资产,比如一二线城市的房产。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尽早用贷款去买一二线城市的房产,贷款越多越好,贷款期限越长越好;因为一方面,这是一个优质不可超发的资产,另一方面,贷款帮你空间换时间,借未来便宜的钱买今天的低单价的房子,让你更早住上房子。
明白了这个,你就明白了,还月供就是在储蓄,是一种高质量的储蓄。月供等于把你每个月的钱,置换成稀缺的资源存储起来,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资源的价值会越来越高。储蓄,不代表要以钱的形式存储起来,而是哪种资源更稀缺,价值更高,就把它转换成哪种。
所谓的利息,是拉长到30年的,相对于优质资产的增值,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比如,贷款100万,贷30年,总共本息一共还210万左右,利息总共还110万左右,那么在未来30年以后,房子增值还不能翻一倍吗?估计翻3倍都不止吧。
举例,20 年前,上海的房价是 3000元一平,100 平就是 30 万,如果一家人在当时买了房子,贷款20万等额本息,按照 5.8%的利息,一个月还 1173 元,那么在今天,2022年,一个月还是还 1173 元。可是如果他当年选择存钱呢?这 1000 多块我存起来,吃利息,利滚利到今天,再加十万首付,能不能买回当年的房子?一目了然。
如果你说我家里没有钱,我也凑不齐六个钱包,而且我刚毕业,一无所有。那你就先不要买,因为这个时候,你真正要储蓄的是自己。不要去买消费品,不要贪图吃喝玩乐,要勤俭节约,把有限的钱储蓄到自己的知识上,花钱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认知。有了更强的能力,你的时间就能卖出更多的钱,比之前多 10倍,500倍,同样也是空间换时间。
真正的富人思维,是储蓄,有效储蓄,高质量的储蓄;但是这几年有一个缪论说,“储蓄是穷人思维,消费才是富人思维”毁了不少年轻人,如果你信了它,财运也就再也没有了。
你也许会说,由于通货膨胀的原因,钱存在银行,购买力会贬值,今天的 100 块,如果不花掉,到明年今天购买力就成了 90块, 没有错。但是如果你今天花掉了这100 块,明年今天的购买力就是0,90元还是比0元大很多。
储蓄是变富的一步,学会储蓄,才是富人思维。当储蓄到足够一套房子首付的时候,就用来投资,比如买一二线大城市的房子,在过去20 年,很多勤俭持家的打工人,通过买房实现了财富的升阶。用储蓄的钱,交了首付,负债买了房子,赌对了城运和国运,随着国运的提升,城市的发展,房子的升值远远赢过货币的贬值。
消费,是享受,顺应人性的事儿,不需要鼓励,都会做。习惯储蓄的人,尤其是高质量的储蓄,拥有的财富更多, 而且从一生的总消费来说也会更多,一个千万富豪再艰苦,消费也多过大部分人的普通人。
储蓄不只是提高个人消费能力的手段,还是防止经济遇到意外因素影响的重要缓冲,当你所在行业下滑、失业,当你突然遭遇意外生病,当你遇到一些不抗力因素,平时的储蓄能帮你免于困境,迅速对冲受损的资产。
大部分人都是平凡的出身,就像原始人一样,两手空空,来到世上, 财富的初始值都差不多,幸福之路都是从储蓄开始,然后找到那个正确的“资产加速器” 能储蓄会储蓄,是为更好的明天积聚力量,这才是永恒的富人思维。
其次,是关于勤劳
你是身体勤劳还是内心勤劳?
你是战术勤劳还是战略勤劳?
我们身边有很多人,他们每天都忙忙碌碌,经常加班到深夜,兢兢业业地工作,完成一件又一件“待办事项”,可是,这样无脑无效的勤劳充其量只能算战术上的勤劳。
你是每天享受把一件件交办的工作从代办list中划掉的快感,还是对于自己的长期发展,对于自己的未来有一定规划。战略勤劳就是要分析,面对什么样的环境,为了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要采用的最有效的方法。所以我们不能用战术上的勤劳去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02.货币造就了一部分人的贫穷,同时造就另一部分人的富裕
当前这个时代,是全球储蓄利率接近0的时代,也是货币加速贬值的时代。过去10年以来,我们国家的M2增加了3倍,相当于每一年货币都在以12%左右的速度增长。另一个角度来说,整个社会中,人民币贬值速度大概是12%,今年的100元,到明年就值88元了,平均下来,你只要每年没赚够12%,你就无法保卫你的财富。
我搜集了1997年至今的广义货币量,大家看做一个简单的数学运算,就可以算出M2的增速:
1997年广义货币9万亿
2009年广义货币60万亿
2014年广义货币123万亿
2020年广义货币209万亿
预计到2025年广义货币将会突破350万亿!
回顾过去货币发行的史,2014年以前,M2的增速持续保持两位数以上,在2014年之后,广义增速货币的增速都在10%以下,尤其是2017~2019年,广义货币的增速只在8%上下,但是这几年,广义货币的增速恢复到了10%左右。
未来会怎么样呢?
由于现在发行的货币绝大部分是带有利息的信用(各种债)因此每一次的信用派生都会产生利息。如果要保证整个社会利息的正常支付,那么货币总量每年都要至少以整个社会的平均利率的水平在增长(不然不够还息)
假设现 在社会上有210万元,任何使用钱的人都需要支付利息并到期归还本金,假设社会的普遍利率是8%,这就意味着如果明年社会上的钱少于226.8万元,那么无数的人将没有钱来支付本金和利息,所以通货膨胀一旦开始,就是没有尽头的......
在这个逻辑下,我们需要想一想以下2个问题
1、未来M2会是多少?回到8%吗?
我认为不会,一旦M2的增速低于8%,整个社会又会陷入到去杠杆的压力中,引发债务危机,因而M2的增速不会降低。
2、未来的债务成本是多少呢?
我认为会持续降低,因为很简单,央妈需要把整个社会的整体利率水平降低才可以度过危机,帮扶企业,到底会低到多少呢?大约会在3-4%。
大环境已确定,更加需要顺势而为,已经持有债务的降低自己的财务成本,未持有债务的在通胀来临的过程中最佳的策略就是:高通胀高负债+买入稳健上涨的硬通货。
03.财务自由之路
2009年,120万可以买北京三环边一套二居室,现在120万买北京五环外仅仅够首付。
2009年,我在某连锁洗车行办理的洗车卡,合9元洗车一次。现在在任何连锁洗车行办卡,合40元一次。
2009年大学生毕业每个月拿3000元,现在毕业生每个月拿6000元,看上去我们的工资比之前要高了,我们的生活比从前要好了,但实质上,如果没有人生升阶的战略计划,这些仅仅是“货币幻觉”,我们并没有变富,我们的阶层也并没提升.
反而,你会发现,提升阶层是非常困难的,如果你还希望按照着父辈的祖训“勤俭”而变富,结果必然是你的阶层的下滑。社会的财富是由全社会的物资决定的(这是全社会劳动创造的),而你的财富是由你拥有的购买力决定,货币不过是衡量购买力的工具。
可以这样理解,全社会的物资=全社会的货币总量*单位货币购买力
为什么房子涨的比工资快?因为资本回报率超过劳动回报率,俗话说,“钱挣钱4条腿,人挣钱2条腿”。
一个人工作再努力,一天工作的极限时间也就16个小时,但是印钱就不同了,只要开足马力,要多少有多少。所以,你再努力也跑不过飞转的印钞机,既然如此,何不与印钞机为伍?
与印钞机同在,拥抱印钞机,这才是制定人生财富目标的战略意义。2006年,我一直在冥思苦想如何可以找到持续挣钱的投资之路,做到“鸡生蛋,蛋生鸡”,某天在地下库停好车的时候,我突然“灵光闪现”,我何不学习“央行”?
从那之后,就好像人生有了相应的“指引”,我领悟了投资的真谛,也逐渐在实操中总结和建立了自己的操作手法。
我觉得大约资产5000万是中国财富自由的基本标准,而5000万的资产对应的大约是6套房产,除去一套自住的1000万+房子,其余房产的年租金约50-60万,即使不工作,按当前的物价也可以保持基本的生活水准,并且维持财富阶层不变。
我认为,普通人最有效的投资路径,就是要把有限的资源尽可能投入到资本的增值中去,每一分钱都是财富的种子,需要将它们播种到最有希望长大的“土壤”中。
金钱积累资本,资本转换成财富,随着资本回报率越来越高,我们的钱便周而复始,钱生钱,生生不息。
这十几年来,我一套一套地买,平时无暇消费,没有什么“物质欲望”,大部分的业余时间,我都用来研究经济政策,楼市规律,大部分的钱都被我换成了砖头。
后来因为互联网,我认识了很多像我一样的朋友,我发现我并不孤独,我们特点一致,最大的爱好就是买房,我们只有砖,没有钱,只不过这些砖会越来越值钱。
市场上有很多所谓“稳健”的投资产品,例如:理财、信托以及分红型保险等等,很多人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的“底仓”投入进去,希望换回“稳健”。
但在以上所有的理财产品的计算中,都漏算了货币增发的稀释作用,无论你买什么“稳健产品”,即使是6%的回报,实质上都是亏损的,因为最近20年每年M2的稀释速度大约都在12%,这个速度未来也慢不下去。无论存钱,还是买理财,都是没有出路的,最终都会被通货膨胀洗劫干净。没有资产,中产十年就会变回穷人。只要通货膨胀还没停止,购买一二线城市的房产拉长时间来看,最终还是赚钱的。
Beat the by 80% if you stay still.
只要你坚定信念就能战胜市场上80%的人。
赔率有限的事情,是赚不到钱的,比如打工和做极低风险的理财,在你还处在赚钱的阶段,求低赔率的生意,只能维持生存,你真要赚钱要靠高赔率。但是高赔率的机会,往往概率低,你得煎熬和等待,并且机会来了,就要果断出手。
话虽如此,但真正下决心买房是很困难的,很大部分人都有很多借口,最常见的一种就是“我现在这样挺好的”,因为自我满足,所以自暴自弃,每天下班,撸串喝酒,玩手机,刷微博。
你的心态决定你的行动,如果你打心眼里觉得穷着无所谓,那你真的可能一辈子穷下去。说实话,我从不相信谁的穷是注定的,一个人的贫穷其实都是自己吸引来的,都是自己潜意识的选择。
过去,我觉得穷是一个结果,因为穷,所以人们没有太多选择权,不能住舒服的房子,不能请保姆帮自己看孩子,必须要算计着过日子。
可后来,我渐渐发现,这种想法其实错得离谱,贫穷不是结果,而是一种状态,如果你不能让自己的观念扭转过来,那么对你来讲,贫穷就是宿命。
很多人都说贫穷限制了想象力,在我看来,是想象力自我限制才导致了贫穷。
穷人思维模式,决定了他不可避免地使自己身陷困境。有些人不能说他没有机会,只是哪怕把肥肉送进嘴里,他都要吐出来。2023年是最适合买房的一年,我身边的有钱人最近都在忙着调集资金趁机多买几套房,而穷人却还在怀疑房价不涨。贫富的差距有时并不是因为一时的运气造成,而是勇气和信心所致。
风快来了,2023年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