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论文发 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受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委托,23日下午湖南省委书记许达哲专程看望了袁隆平同志的家属,转达习近平对袁隆平同志的深切悼念和对其家属的亲切问候。习近平高度肯定袁隆平同志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世界粮食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向袁隆平同志学习,强调我们对袁隆平同志的最好纪念,就是学习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高贵品质,学习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
躬耕田野,大梦起兮稻花香。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从1968年开始,他就不辞辛劳地在湖南、云南、海南、广东等地辗转研究。即便已满90岁高龄,袁隆平依然按往年一样前往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每天吃饭、散步、临睡,他都在思考第三代杂交水稻的事情。袁隆平曾说:“我会鼓起勇气继续干下去,从‘90后’一直搞到‘百零后’。”袁隆平将自己一生置于田野,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心怀天下,造福世界。袁隆平曾说自己有两个梦想,第一个是禾下乘凉梦,第二个梦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带着对梦想的执着,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目前,我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已经超过1700万公顷,占全国水稻总面积的50%,仅每年增产的粮食就可养活7000万人。杂交水稻也已推广种植和引进试种到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每年种植面积达到公顷,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
“家国两相依,有国才有家”。淡泊名利、矢志报国,是这一代科学家共同的特点。在袁隆平的不懈努力下,中国人就牢牢地端稳了“中国碗”,“中国碗”里装满了“中国粮”;李保国三十五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带领着10万群众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黄大年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筚路蓝缕、薪火相传,不断攻克核心技术、持续破解创新难题,推动着中国从世界科技的“跟跑者”变为“同行者”甚至是“领跑者”。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袁隆平说过:“我始终都在努力使我的梦想成真,也希望与你们共勉,来共同实现这两个梦想。”对于广大科技工作者而言,就应接过袁隆平的“接力棒”,以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投入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实践。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是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需要。”追梦“十四五”,必须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科学家的精神和担当,在重大科技领域不断地取得新突破。“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将爱国热情和奋斗决心转化为科研创新的强大动力,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汇聚磅礴力量。(林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