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去哪里找合伙人 创业找不到合伙人,怎么办?
放心,不是让你“舍不得银子,套不着合伙人”,而是告诉你,当合伙人选择了你,就一定会义无反顾的放弃很多,来与你抱团往前冲!
我刚开始准备在国内做“验光车上门配眼镜”的时候,还是一个光杆司令。原本有一位此前相识的土豪准备投我1000万RMB的种子轮,同我一起干。但是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未遂!但这并没有妨碍我开始创业的决心。从自己银行卡上取了自己半年多的生活费,就上路了!
一个人没日没夜穷折腾了个把月,幸运之神就降临了!因为,我遇见了我的第一位合伙人。他是我的前同事,长我四岁,一位名副其实的大海归,富二代。
此前,我们都是亚洲某最大也是最早的眼镜集团公司之一的股东和高管。只是由于各种“宫廷争斗”,他比我离开集团更早一些,离开后他在国内某著名的央企出任行政副总职务,年薪7位数。
虽然此前彼此电话中已经表达了强烈意向,但是一次正式的“把丑话说前头”的会谈还是很有必要的。我们戏剧性的选择了离上家公司总部不到100米的一个咖啡厅。那是一个我们彼此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会谈之前,我们一起望了望两人曾经一起共事过的那栋大楼......个中滋味,你懂得!
打上学开始,我就不是一个安分的人,大大小小创了好多次业,虽没有过轰动性的大成,但却也尝尽了创业的各种苦头。所以罗里吧嗦“恐吓”了他一上午。他是个思维逻辑极为清晰的人,当时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没几年我就四十了,这是我第一次创业,也是我最后一次创业,不成功的话,只能苟且下半生了!
于是他放弃了7位数的年薪,央企高管被前呼后拥的待遇,以及他父亲准备让他接盘的一家偌大的工厂。从他自己银行卡上,预支了三个多月的生活费,和我找了一间位于8楼,没有安全窗,不到60平米的破旧大教室,开始了我们的创业之旅。
开工的第一天,我们站在8楼的窗户边,一起往下看了看,相视一笑的说道:不成功,我们就跳下去。那扇窗给你,这扇窗是我的!
这个故事没有丝毫的杜撰和吹牛,完全真实!作为合伙人,他真真实实的放弃了巨大的眼前利益,与我一起选择了脚下没有路的虚无前程与目标。自己给自己画了一个巨大的饼,然后义无反顾的“欺骗”自己:那是我们想要的诗与远方......
那么此时,如果你所谓的“合伙人”还在跟你说:我现在的工作先不辞,你那边有什么活儿我也干着。“那么我奉劝你一句:他不是你的合伙人,甚至打工的都算不上!就别做梦他和你同甘共苦了吧!
第二,貌离神合
看清楚小标题,不是“貌合神离”,而是“貌离神合”。
合伙人之间的能力必须是互补关系,而非在同一个领域上的升级。一个人缺左翅膀,另一个人缺右翅膀,相互拥抱可以飞翔。如果两人都有同一边儿的翅膀,都缺另一边的翅膀,那就算拥抱,也飞不起来。
我与我的合伙人此前在集团中,我是分管战略和营销、销售的,他负责HR、行政与供应链。他做过地铁交通、物流管理、连锁管理等高大上的行业,我摆过摊、卖过唱、开过饭店、倒过酒。他是海归出身,我是土鳖出身。两人除了“眼镜行业”本身,别无交集。所以,彼此在看同一个问题的时候,出发点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往往是一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吵到面红耳赤,喉咙沙哑,只要没有得到一个最终的结果,就绝对不罢休。
一句“对事不对人”的话其实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很容易说。但是做起来却是非常非常的难,难到一个人要做到“人格分裂”才行。所以,很多没把丑话说前头的合伙人们,一争一吵就散了。
为什么我一直不提倡年轻人没打过几年工就创业?因为一个人心智不够成熟的话,面对创业中的大风大浪很容易就会被掀翻。一旦掀翻了,可能真的连朋友都没得做了。虽然事后看起来会觉得幼稚,但这正是“心智不成熟”而造成的。
我们两个创业时,我30岁,他34岁。我有过打工打成董事长的经历,他有过单**匹马海内外的经历。说句难听的:什么大风大浪没经历过?所以,即便争吵的再凶,彼此心中都能把守住对共同目标的信仰,所以不会散!
如果你的合伙人和你没有争吵,唯命是从,那他肯定不是你的合伙人。亦或一争一吵就几天不说话,那也肯定不是你的合伙人。再或者一争一吵就嚷着不干了,那就乘早散伙儿吧,因为这是迟早的事儿。
第三,主动,主动,还是主动!
打工和创业的区别在于,前者被动等活儿干,后者主动想活儿干。可能有读者要说了:我打工的时候也在自己想活儿干啊?那我劝你一句,别打工了,创业吧!因为你不是打工的料儿!亦或者,继续主动想活儿干,你迟早会成为这家公司的合伙人。
王石在《大道当然》中说,做房地产强调的是“地段,地段,还是地段”。其实,创业对于合伙人强调的就是“主动,主动,还是主动”。
创业是一个有开始没结束的事情,哪怕是李嘉诚、马云,只要还当职,那么每天一睁眼所面对的就是“生死”,没有其它。当一个人掉进大海里,虽然挣扎不一定能活,但是如果不主动的去挣扎,死亡是必然的!
如果合伙人之间,只有一个人每天在主动的挣扎,而另一个人却并不主动,那无异于“拖后腿”,主动的那个人再牛B,也架不住被拖后腿啊。所以,所有的合伙人必须每天都主动的思考和突破,一旦稍有停歇,就会连累那些正在主动挣扎的同伴,从而导致满盘皆输。
中国有个寓言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其实说的也是“合伙人”的道理。
很多读者可能要怪我说的太生涩,不好判断。那么我就拿下面这个例子说明一下。
创业6年,我和我的合伙人几乎一年365天都不休息。吃饭、睡觉、走路、开车都在思考公司当下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也在思考下一步如何干掉自己上一步的迭代与突破。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并且还不是那种深度睡眠状态,然后第二天还要像打了鸡血一样的抱团往前冲。脱发或白发只是小事情,体重忽重忽轻简直就是家常便饭。
我们先不说这样主动和努力是否会有一个成功的结果。我们单算工作时间。一年365天,工作360天,每天24小时,每天睡4个钟头。那么一个正常的创业者、合伙人的工作时间就是360×(24-4)=7200小时/年。
个人觉得,能主动做到80%的,可以算是一个合伙人,创业成功后,稳稳的财务自由;主动做到50%的,算是不错的合作伙伴,创业成功后,可以保他衣食无忧;如果只能做到30%,那么他只能算是一个普通打工者。
方法不一定100%正确,但是从我个人多年创业和管理的经验来看,也八九不离十吧。此文希望能够帮到那些问我如何找创业合伙人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