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提不了现算诈骗吗 800亿网贷平台“唐小僧”崩盘,自称央企,高额返现,还玩虚拟货币!
本文综合整理自:财经网、融360、网贷之家
唐小僧,是“资邦金服网络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资邦金服)旗下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服务平台”。
其广告语广为人知──“投资理财,就上唐小僧”。借助电梯广告平台,其宣传力度可谓“铺天盖地”、“洗脑提神”。
根据唐小僧披露的数据显示:
2017年8月,唐小僧注册会员超1000万人,交易额超750亿元。
2018年5月31日,唐小僧累计借贷金额达9.32亿元,借贷余额亦为9.32亿元,借贷余额笔数为53994笔,但5万多笔借贷逾期数竟然为零!
然而就在端午假期,这个神一般的“唐小僧”坠入深渊。
1、善恶到头终有“爆”
6月16日,唐小僧母公司资邦金服被公安部门查封。
根据该公司门上张贴的告示:资邦金服因涉嫌非法集资案,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经侦支队在依法调查之中。
目前,唐小僧App已无法正常提现、注册,联系客服无人回应。
一时间,不少投资者纷纷在网上组建“抱团取暖”的交流群;也有投资者前往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经侦支队进行报案。
记者赶到经侦支队,发现在场报案并填写个人信息的投资人约10多人。
记者以投资者身份从一位收集投资人报案信息的警察那了解到,侦办自今天投案开始,他们(唐小僧)几个高管自己过来的,上午刚来,至于具体说了什么,不便透露。
▲“唐小僧”总部楼下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在场报案的投资人最多投入金额将近300万元,小额投资者也有几万元的投入。
“这是我买房子的钱,房子的定金都交了,还有几天就到期了,现在钱提不出来。”
一位投资者无奈地说道。
“前天提了5万元,昨天提了1万元,都能很快到账,但今天提现就不行了。”
大部分投资人的投资均为近期到期,这也是许多投资人此前未提现过的原因。
“现场的投资者有投资三十多万元的,有投资一百多万元的,现在都是愁得整夜睡不着觉。还有一位上年纪的投资者,当场就受不了,打车去医院了……”
一位投资者告诉法治周末记者,“直到现在我还寄希望在19日下午两点,唐小僧App能恢复提现。不过,等到两点,幻想再度破灭。”
2、只争来早与来迟
唐小僧是在2015年5月30日上线的。
它一度是外界“美誉度”最高的高额返利平台之一,和它同获该名号的平台还包括钱宝网、雅堂金融等,而目前这两家平台前者已崩盘,后者也宣布清退。
值得注意的是,与大多数网贷平台不同,唐小僧高调地对外宣称自己是一家P2F平台,不是P2P。
那么到底是不是P2P,笔者认为收益率会告诉我们答案!
一、所谓的P2F,也许都是障眼法
P2F,指的是个人对正规金融机构的融资模式。融资人是正规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意思是,投资人的钱就是直接借给金融机构了。
▲唐小僧APP截图
从唐小僧APP上可见,其对接的金融机构,主要是江西赣南金融资产交易中心(赣金所)和广东华侨金融资产交易中心(侨金所)合作的产品。动辄12%的年收益率让人咋舌。
那么问题来了,金融机构借钱,利息会给这么高?
一直以来,唐小僧提供的项目收益率,都是较高的,返利的力度也相当大。
比如说,注册新会员最高100元返30元,如果不设限,投资10万立马就能返3万了,30%的收益不要太吓人。试问一下,平台给的利息和返现已经这么高,金融机构给平台的利息岂不是更高?年化60%、100%可能都不够贴。
笔者相信,不会有任何一家金融机构敢如此高息借钱的。
二、高返可以存在,但一直存在就是在埋雷
投过P2P的人都知道,不少平台在运营前期会推出一些高返活动,目的是为了吸引新的投资者(又叫拉新获客)。但对于唐小僧来说,高返这种手段已经不能单纯用来解释为了获客,更像是它们主打的吸金术——不断地从新老用户钱包里圈钱!
比如说——
乍一看,唐小僧如此诱人的返利,真的高得让人似乎找不到不投的理由。
但是,大家有没有反过来思考一下:唐小僧用什么来支付这些高额的利息?
笔者翻了一下唐小僧的微信公众号,最新公布的注册用户数已达到1000万。粗略按照行业1%的转化率计算,有效投资用户也有10万人。假设这10万人之中,有1%的人坚持每天签到,然后每个月下来,平台光付签到红包的钱,就高达26万多!
这还只是算的签到红包一项支出,如果加上其他活动的返利、高息支出,单凭唐小僧这样一家没有过融资、风投的平台,哪来这么多的资金,去支付用户一笔又一笔的利息呢?
也许用“拆东墙补西墙”这句话,最能解释上面疑问——你今天投入的本金,其实就是明天别人拿的利息,循环往复。
3、伪“央企”背景 多处违规
企业信息查询工具“天眼查”显示,唐小僧运营公司为资邦元达(上海)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0月,注册资本2.6亿元,法定代表人为陶蕾。该公司的股东分别为资邦金服,持股占比达99%、资邦(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占比为1%。
据媒体报道,2017年1月,唐小僧母公司“资邦金服”正式被“瑞宝力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宝力源”)战略重组,变身成为“央企”旗下的平台;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瑞宝力源的“央企”背景是指背后的母公司中国瑞宝国际合作有限公司,但中国瑞宝在经过一系列股权变更之后,已经变成民营企业,而非其宣传的所谓“央企”。
“央企”背景幻灭之后,再看唐小僧本身,其自称是一家网贷信息中介服务平台。
2016年8月,监管部门对网贷资产作出限额规定:“个人借款不超过20万元,企业借款不超过100万元。”
不过,知情人介绍,在唐小僧平台上仍有一些大额标的——以“如意棒360—132号”产品为例,该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9.6%,产品期限357天,起购金额1万元,截至募集结束已投资107人;
简单计算,以每人投资1万元,就已募集到107万元,而根据该标的投资记录显示,投资者的投资金额在1万元至5万元不等。
在涉嫌违规运营的背后,其信息透明度也非常模糊。
公开报道显示:
2017年5月,唐小僧与浙江民泰商业银行签订《资金存管业务服务合作协议》,未来平台用户的账户资金将逐步脱离第三方支付托管系统,由民泰银行提供一系列账户资金存管服务。
2017年6月,资邦金服与上海银行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企业金融、个人金融、存管业务、托管业务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6月19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向浙江民泰商业银行客服咨询,客服回复称:目前双方已没有合作;具体合作结束日期,现无法查询。
记者又向上海银行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回复称:现与资邦金服之间已没有合作;系统信息每个季度更新一次,现无法查询具体结束信息。
而根据投资者反映,唐小僧信息披露透明度不高,始终云遮雾绕,无法看到唐小僧与借款方的借款合同和理财产品购买合同,唐小僧募集的真实资金用途,以及还款来源等信息披露不够。
4、最后
装睡的人永远叫不醒,贪婪的人会一直踩雷。
唐小僧上线以来,关于其资金风险的质疑,并不是“前无古人”。
它曾多次被曝设资金池、自融、融资造假、错配等消息,而其母公司资邦金服更是传出合作假央企的新闻。不少三方平台的论坛也都有过不少预警帖,警示投资人要远离。
可顶着这些“负面”,唐小僧依然堂而皇之地大行其道,直到东窗事发。
原因不外乎“利益二字”。
与其“事后后悔”不如“早做准备”。反思与学习,永远是避雷的好武器。
比如说,在投资P2P之前,第一步学会看平台背景(查工商、查股东);第二步学会看标的(查资金去向、查信批资料);第三步学会分散投资(不重仓一个平台、控制可投资金仓位)。又或者是,平时多关注财经时事,泡泡三方机构的论坛,留意与平台相关的评级排名等。
我们无法止住诈骗平台的出现,但我们自己能够为守住本金做很多的事情。当你认真地做过一次功课之后,你会发现有些雷区我们可以避开,P2P也能实现稳健投资。
本文综合整理自
[1]唐小僧早就应该“雷”了 是这些人让它撑到现在!,网贷之家,丫丫
[2]唐小僧爆雷:伪央企未上线银行存管 信批不完整,融360
[3]唐小僧爆雷现场:高管报案 有人投入近300万,财经网
-END -
MORE | 你错过的精彩内容
毒舌科技lID:
长 按二 维 码 , 一 键 关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