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 论文 新手小白如何发表第一篇期刊论文?投稿经验汇总
对于新手来说,论文能否顺利发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文章质量和投稿的方法。整理汇总了这篇投稿经验长文,希望能给初次投稿的朋友们一点帮助。
下面从三个方面展开进行讲解说明。
目录:
● 写作篇
● 选刊篇
● 投稿篇
一、写作篇
作为过来人,我想说,在动笔之前,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可以让你的论文写作效率事半功倍!
首先,要了解好自己发表期刊的要求。无论是在读还是在职,学论文之前都要先仔细阅读本单位的发文细则,遇到不清楚的地方找导师/学长、领导/同事问清楚。
(ps:发文的要求或者规则可能每年有变化,所以投稿也不太建议过早准备)
了解完规则之后,选定自己的写作方向或者说是研究方向。到知网上去多下载一些自己研究方向的稿件,仔细的研读(可以尝试模仿思路,但内容上不要抄袭哦~)
如果需要涉及到做一些图表,还要再学习一些办公软件添加表格或者制作分析图的方法。涉及到公式,可能还要学会使用公式编辑器等等。
(绘图软件veusz)
做好以上准备,接下来就可以开始正式的撰写了,要想快速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期刊论文,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研究主题和问题:首先需要明确研究主题和问题,确定研究的范围和深度,才能有针对性地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文献和数据。
2. 设计研究方法和方案:根据研究问题和目标,采用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和方案,进行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从而有力地支撑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3. 结果分析和讨论:在研究结果分析和讨论时,需要正确运用科学方法,明确研究成果的贡献和局限,从而确保自己的结论不仅有说服力、可靠性,且具有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
4. 反复修改和润色:在完成一稿后,需要不断地反复查看和修改,确保语言表述准确、流畅,避免语法错误和不当引用等问题的出现,从而提高论文的质量和准确性。
5. 按时提交和配合审稿:在最终提交论文之前,需要检查一遍格式和内容是否满足投稿要求,避免因为小问题而延误投稿进度。同时,需要主动配合审稿,如查看审稿意见并及时修稿,以提高论文被接受的机会,从而快速地发表论文。
当然了,在以上写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也可以积极寻求导师或者同行的帮助,了解同行学者的研究成果和方法,以及阅读已经发表的高质量论文,也有助于提高自己撰写论文的素质和科研能力。
二、选刊篇
除了极个别的作者想“练练笔”,为以后的学术生涯打基础之外,绝大部分作者都是单位要求,有明确用途了,毕业、评奖、评职称……才会想到要发期刊。
所以这时候,发的期刊除了符合单位要求(刊物级别、出刊时间等)之外,还必须以下几点入手,避免投到无效的假刊、水刊上:
1. 了解期刊背景:在选刊时,需要了解该期刊的背景、出版社、编辑委员会、发行虚实、出版周期等信息。可以通过学术机构或者学术论坛、期刊排行榜等途径,打听有关信息,从而判断期刊的知名度和学术水平。
2. 选刊标准:在选刊时,需要遵循学术规范和行业标准,比如期刊的影响因子、被引用率、撤稿率、审稿周期等都可以成为选刊标准。一些假刊、水刊往往没有实际的学术成就,这些指标往往会惊人地低下,以致于挽留不住。
3. 查阅论文数据库:在选择期刊时,可以通过检索相关的数据库,了解该期刊的主题范围、检索命中率等信息,以此判定该期刊是否有学术成果和质量。例如:SCI、SSCI、EI、CPCI和CSCD等。
4. 了解其他作者的经验:可以向身边的同事或相关领域的专家请教,了解他们是否有过在该期刊上发表论文的经验,以及他们对该期刊的评价或建议。
5. 仔细阅读期刊网站:在选择期刊时,一定要阅读该期刊的网站,了解其中的出版流程,包括审稿人员、稿件提交流程、稿件处理流程、出版周期等,以此判断该期刊的正规性和信誉度。
总之,要避免选到假刊、水刊,需要做到谨慎选择、严格筛选、多方了解、多方关注,综合参考各种因素,锁定最适合自己发表的权威期刊,从而提高论文发表的质量和学术水平。
当然了,如果你是第一次发期刊,对本专业的期刊不熟悉,不清楚哪个适合自己、好发表,也可以找专业的期刊编辑聊聊,与其搜索千遍不如咨询一遍!!
三、投稿篇
关于投稿,我想说几个经常会遇到的小问题:
1. 版面:目前市面上90%以上的期刊都是要付版面费的。三版起发,版面的字数按照计空格字符数计算,所以大家不要写的洋洋洒洒,尽量精练。
此外计算版面时,还要考虑到论文中的图、表、公式等。
2. 投稿的格式:在投稿之前,要根据期刊要求,仔细核对论文的格式,尤其是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参考文献等,避免错误。
毕竟编辑每天都有大量的稿件要审稿(特别是级别较高的刊物),如果你的论文格式很乱,可能就会被推后生审核,甚至直接被拒稿。
3. 审稿:在审稿的过程中,要随时关注期刊编辑的消息,及时做出反馈回应,以免延误稿件的处理,使得发表周期更长。
在回复审稿意见时,尽可能让回复内容表达清晰,不要出现审稿人为了找到你修改的地方,不得不再次去阅读手稿,给审稿人的印象就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