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的 林清玄谈写作:好文章是这样写出来的
1月23日,知名作家林清玄去世,享年65岁。小学开始,林清玄自己规定每天写500字,后来不断增加。他17岁离家求学,在餐厅当过服务生,做过码头工人,摆过地摊,杀过猪,杀完猪回家,洗手继续写作。17岁的林清玄开始陆续发表作品,30岁就获得过文学奖项。
01
用情感去写作
30年前,我在写文章时并没想到这么多朋友会看我的文章。一个作家创作的过程是非常孤单寂寞的,不像歌星和演员,马上能得到别人的掌声,可能你在30年后才能得到掌声。
好作品不是文字本身,而是从感情开始,感情从哪里来?从感受、感觉、感动中来。当我们有真感情的时候才会有好文章。
02
有独到的观点
作家要在平凡无奇的事情里,找出不同的东西和大家分享。我们不一定要成为作家,但我们要成为有思想的人。对事情的见解和观点、好奇心和观察力,这些都是作家必要的东西。如果大家观点都一样,那么派一个代表来写文章就足够了。
我记得女儿写日记的时候,教师定了个规矩:用一个成语,就打一个勾,堆集到十个就有奖励。到了四年级,教师又重新定规矩:写一个成语要打叉,堆集到十个要受罚。教师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成语是简单扼要的表达观点的方式,我在书里很少用成语,虽然很方便,但它们不是自己的观点。
03
多写有趣味的文章
在我生长进程中,妈妈是仅有支撑我写东西的人。我在小的时候经常蹲在那个我们拜祖先的桌子前面写作。我们家只有一张桌子,我的妈妈不时会倒水进来给我,有一次她问我,我看你整天都在写,你是在写辛酸的故事呢,还是在写趣味的故事?我就说,辛酸的也写一点,趣味的也写一点。
我妈妈就说,辛酸的少写一点,趣味的多写一点,人家要来读你的文章是希望在你的文字里面,得到启发,得到安慰,得到智慧,而不是说读了你的文章以后,立刻跑到窗口跳下去,那这个文章就没有意义了,我就问她说,那如果碰到辛酸的事情怎么办,我妈妈说,碰到辛酸的事情,棉被盖起来哭一哭就好了。这个影响了我后来的写作,我写的都是非常优美,所以读我的文章没有负担,而且不会让你变坏。
04
如能三百莫写三千
早年写东西时,还没电脑。我在稿纸上写文章,写一两行,发现写坏了立刻就扔了。我离废物桶有20米远,可是我扔纸百发百中,由于撕掉的纸实在太多了,已经练出了准头。
有次我醒来,发现我丢了的纸悉数被我妈妈用熨斗烫平,放在桌子上。我问妈妈为什么,妈妈说:“你抬起头来看看窗外的树,当你写坏一张纸时,一根树枝就白白牺牲了。所以你写文章前想清楚,三百字能够写完的,你不要写成三千字。假定你写成三千字,许多树就牺牲了。你文章的价值有没有超过窗外的树,如果没有,那树就白白牺牲了。”
但很多作家三百字可以写成三千字,写得大家都看不懂,有时候作家自己也看不懂。
05
不去做一颗咸龙眼
我们家有个粪坑,边上长着一棵龙眼树,树干粗大,枝叶茂盛,结的龙眼也很大。更奇怪的是,龙眼剥开来后味道是咸的。
树是这样的,人也是如此,长在什么地方,就会受到什么影响。人追求是什么,就会受到追求的影响。所以在很小的时候我们要养成一些习惯,去阅读那些好的书,这样长出的果实也会甜美;如果阅读的是不好的书,或者让人痛苦、堕落的书,那最后可能就会变成一颗咸龙眼。
06
要不断不断地去写
要写出好的文章,不断地写不断地写是很重要的。为什么要不断地写呢?因为要让你的手,跟眼睛,跟心连成一线,你想到什么就可以很准确地表达出来,这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你写了一千万字,两千万字才发生的,这样常年的积累,才能把你心中的想法很准确地变成文字,从而表达出来。
出了298部书籍作品仍笔耕不辍
著名散文家林清玄这位高产作家已出了298部书,很多经典文章和金句广为流传。
网上流传的林清玄语录大部分是假的
林清玄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常常从平凡的小故事中幻化出玄妙的哲理,深受读者喜爱。30岁前,他就得遍了台湾地区所有文学大奖,直到他不再参赛为止,因此,他被誉为“得奖专业户”。
林清玄有些无奈:“是因为我在网上看到很多林清玄语录,可是大部分本来不是我的话,也不是我的文章,都挂着我的名字。朋友就建议我应该把那些真正是我讲的话,摘录出来,变成一个比较精选的东西,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我的思想跟我的成长。”
林清玄和记者分享了自己的成长历程。
他家中有兄弟姐妹18人,从小家境十分贫困。林清玄说,5岁时,家里终于装上了电灯,“于是每天晚上兄弟姐妹们围着一个电灯泡读书。”阅读改变了家庭命运,他和兄弟姐妹后来全部考上了大学。而贫困也更激发了他对阅读的珍惜和渴望:“要比别人读更多的书,更努力地写作,更努力地看世界。”
林清玄认为,要让孩子爱上阅读,有一个好的看书环境很重要。“我家里一般吃完晚餐后,全家人会在餐桌旁各人看各人的书,而且我家到处是书,厕所、浴室、书房都有书,我的孩子从小就很容易接触到书,他们现在都爱看书。一个人不可能体验所有的生命,生命有限但阅读无止境,阅读可以让一个人拥有更细腻、更开阔、更深刻的心胸世界,阅读是一个人的繁华。”
真正的成功是今天比昨天有智慧、更懂爱
林清玄想教读者“换个角度看生活”,而他自己在30岁的时候开始,就有了这样的感悟。
“30岁的时候,我和很多人一样想要追求成功,像电视上那样,有钱有名,穿西装打领带。我也确实成为了很多人眼中的成功人士。可我很疑惑,我觉得成功的人应该是快乐的,可是那时候我不太快乐。”林清玄笑着告诉记者,那个时候自己每天要开七八个会,必须和很多不喜欢、不熟悉的人来往,每天光为了西装该配哪条领带都要考虑好久,追逐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让他疲惫不堪。
烦恼之下,林清玄放下一切上山闭关,直到35岁才下山。“从下山那天开始,我再也没穿过西装、打过领带。我得到的感悟是,今天比昨天有智慧、今天比昨天快乐,今天比昨天更有爱、更慈悲、更宽容,这些就是成功。如果每一天你都成功了,那你这一辈子一定是很成功的。当你把思维调过来以后,你会发现每个人都做得到成功。”
他自己关于人生的心得,各种金句比比皆是——
“最好的人生是五味俱全,有苦有乐,有爱有恨,有生有死,有低吟有狂歌,有振臂千仞之岗也有独怆然而泪下,酸、甜、苦、辣、咸,此起彼落。想一想,如果面对一桌没有调味的菜肴,又如何会有深沉的滋味呢?”
“好的围棋要慢慢地下,好的生活历程要细细品味,不要着急把棋盘下满,也不要匆忙地走人生之路。”
“人生有一半的生命是负面的情绪,什么样的人可以活得更开心呢?就是能不断把负面的情绪转化成正面的情绪的人。悲伤痛苦要很快地结束它或者减短它,增长你快乐、幸福的那一面。”
同时写10本书,哪本先写完先出版
在上小学时,林清玄已经立志要成为作家,他希望“用文字去跨越、去消除人与人之间的界限”。已经年逾花甲的他,现在依然保持着每天写作的习惯,“我出了298部书。一直到现在我还是每天都在写作,因为我一直认为我最好的作品还没有写出来,还没有达到我在追寻的最高境界,所以我会不断创作。”
林清玄的高产是其他人很难企及的。他告诉记者,他一般都是同时写十本书,像转台一样转来转去地写,“我的创作完全是随心而为,跟随自己的心来创作。想到要写哪本了就去写一点,哪本先写完就先出版哪本。我30岁到50岁的时候,常常一个月出两本书,速度非常快。”
他认为写好散文的要诀是“精准、精确、细腻”,“能用四句话写完的我就不会写成五句话。”
最让林清玄自豪的是,他的文章是有观点的。“如果问我跟别的作家最大的不同,那就是我动笔之前观点先行。很多作家他们文章写得很好,但是有观点的很少,你看完了之后不知道到底要说什么。但是如果读林清玄的文章,每一篇都有非常强的观点让你记住,或者说能启发你的内在。”
他的写作,偏重的有这么4类,希望给你带来写作上的方向和启示:
1.如此生活:集合了林清玄看生活、感悟幸福等方面的生活体验;
2.修一颗心:侧重培养生活中的良好心态,如达观心、平常心等;
3.人间有情:谈人的情感,如爱情、友情等;
4.万物有美:记载他在生活中、周边事物中发现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