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稿子 人民日报记者如何写人物通讯?
华文媒体云。
打造华文综合媒体云,构建综合媒体制作管理云,提高企事业单位新闻文化生产传播水平,培养企事业单位新闻文化采编人才!
来源丨华文融合媒体云微信公众号
作者丨姚甘楠
人物沟通是新闻写作中经常遇到的一种类型。 它是用来展示人物事迹和形象的报道,很受读者欢迎。
为了写出一篇好的时事通讯,一些记者、通讯员进行了细致的采访,找到了大量的背景材料。 然而,有时所写的稿子只是对好人好事的歌颂。 一些好的东西串在一起形成一篇文章。 。 这样写,人物内心思想挖掘得不够深入,观念性、形式化的东西太多,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何写一篇好的人物通讯? 从人民日报记者的稿件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方法。
辉煌的开始
写人物通讯时,必须有一个好的开始。 写新闻通讯不像写一条消息,只要写上五个“W”就可以成功。 时事通讯的开头灵活多样。 你需要找到正确的切入点并与整个文章相协调。
《人民日报》2016年12月25日发表记者马跃峰撰写的时事通讯《老郭扶贫故事》荣获第27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简讯的开头就引人注目,立即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 开头一段是:
贫困户领低保,这让别人愤怒不已,老郭却始终想脱身:“脱贫要靠劳动,不能躺在‘政策温床’上!”
短短三十个字,写出了老郭率直的性格、坚定的意志和脱贫的决心。 这样的老郭,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一定能摘掉贫困的标签。 然后,简讯讲述了老郭经历过的生活、生产、技术、销售经历,写了老郭脱贫致富的故事。
这篇简讯不长,只有一千多字。 紧紧抓住“政策包办一切,脱贫靠自己”的主线。 从典型事例出发,书写了一幅当代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图景。
人民日报记者董洪军撰写的通讯《沉岩:从技师到院士》的开头是这样的:
沉严说话很快,反应也很快; 他乐观、豁达、直率; 他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
值此新年之际,我来到中国医学科学院沉岩院士的办公室。 像熟人一样跟大家打招呼,沉妍坦诚透明的眼神给人一种温暖友善的氛围。
这种开头用最短的文字概括了人物的外貌、性格、气质、爱好,给人一个整体的印象,然后继续写下去就顺理成章了。 这种“提纲挈领”的文笔,为进一步描写人物内心奠定了基础。
问题和答案自然而然
在沟通中,问题和答案是不可避免的。 这些问题有的是记者提前准备的,有的是现场即兴提出的。 无论提问和回答是什么,都应该自然连贯,不能勉强,不能偏离主题。 问题必须恰当、深刻,答案必须准确、清晰。 这种自然的对话最受读者喜爱。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孔晓宁、赵永琪在采访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水利专家钱正英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你们从事水利工作这么多年,经历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 你有没有想过把它们写下来?
西大海子水库建于何时? 塔里木河下游什么时候停止流动的?
您告诉人们,您一生都在与水打交道,并学到了很多教训。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你不能谈谈你最杰出的人生感悟吗?
这些问题中有一般性的、专业性的、思想性的,都是有意义的、活跃的。 钱正英称这些问题是“引起我兴趣的问题”。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8月29日刊发通讯《马可昌:法律大师爱诗》。 这篇文章不仅讲依法治国,还讲古诗词。 其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张马克与记者的现场对话:
听到记者也擅长这个(指古诗词),马可昌放下手中的茶杯,说道:“我来考考你——人们常说‘司马文元良酒,右军书少陵诗’,袁良是谁?” ?”
记者沉思良久,诚实地承认:我不知道,请先生赐教。 张马克轻轻拍了拍扶手,说道:袁良就是陶渊明。
如果记者和受访者的谈话能够达到如此融洽的程度,那么采访一定是成功的。
描述主题
人物传达中的描写主要侧重于描写人物和描写环境,两方面都要下功夫。
人物描写可以描述人的外貌、动作、神态,从外貌了解人的性格。
环境描述可以包括建筑和室内装饰。 还可以写室外庭院、山川等,通过人的环境反映人的背景和情况。
无论哪种描写,描写的基本方法都是白描,文字优美但不夸张,句子生动但不做作,结合情境的描写更能显示写作技巧。
在大连海军舰艇学院教授方永刚的人物通讯中,他被描述为“渤海湾的晨光映照着攀登的身影”。
在写原长春军分区副司令员李首发回乡带领乡亲致富奔小康时,他这样描述:
青山遍地,夕阳灿烂。
这是老兵的第二战场,是离休干部的常青品格,是共产党员的气度。
在写给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的长信中,对环境的描述道出了人们内心的悲痛:
细雨绵绵,哭诉怨声,灵堂已撤,唯有诗墙犹存。
松月无语,映水低落。 雨如泪落,泪如雨倾。
这些场景的描写使读者对英雄模范人物产生敬佩之情,服务于文章的主题。
细节具体、生动
写出好的细节是人物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些人物交流中最动人的方面是细节。 发现细节、把握细节、写好细节并不容易。
在写任长霞事迹的时事通讯《人民心中的丰碑》中,有一个非常生动的细节:
记者在任长霞办公室的水槽上发现,她漂亮的照片下摆着许多女性化妆的必需品。 一瓶忘记拧紧瓶盖的化妆品仍然散发着淡淡的香味。
显然,这个细节足以说明任长霞不仅有钢铁般的意志,而且还是一个爱美之人。
在写数学家陈景润的简讯《陈景润的精神魅力永存》中,有这样一段话:
春节前,他(陈景润)经常给来看望他的同事和领导唱《小草》这首歌。 他说,他要像小草一样,奉献自己的春天。
将著名数学家与歌唱联系在一起,看似遥远,却又很近。 正是这个细节体现了陈景润的乐观和质朴。
结局未完待续
一次人物交流的结束非常重要,切不可仓促结束。 古人说,文章必须有“豹尾”,意思是文章必须有力、响亮、令人难忘。 请看以下四字通信的结尾,这是对通信中人物的很好的总结,可以参考:
1. 当我们走回家的时候,天已经很晚了; 但我们隐隐约约地看到,附近的树枝在严寒的春风中呈现出新的淡黄绿色……
2. 天色已晚,我们该告别了。 他再次伸出温暖的双手,微笑着告别。 他高大的身影和百年枫树一起定格在我们的数码镜头里。
3、这是他对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的总结,是他在历史舞台上的定位,也是他一生追求和信仰的愿望。 所谓“吾道一以贯之”,这种价值追求或者说“自知之明”一直伴随着江平的学术生涯和人生历程。
4、告别的时候我们说,照顾好于先生,等他百岁了我们一定会来拍照的。于先生举起双手认真地说:我不打算过百岁生日了,我想出版一百本书。
(作者系人民日报海外版培训部主任,文学硕士)
前锋:杨华
审稿人:林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