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论文必须有单位吗 超全面!论文发表填写作者单位最全指南
在学术出版界,作者工作单位是指论文作者开展项目研究的场所/机构。然而,由于学术界人才流动频繁,开展研究的单位与作者投稿时的所在单位可能并不一致。作者可能不确定到底应该填哪个单位,本文将针对各种情况给出解决方案。
本文将回答以下6个问题:
为什么填工作单位很重要?
工作单位信息一般在论文的哪个部分?
工作单位和通讯地址一样吗?到底应该怎么填?
单位有变更时如何提供工作单位信息?
多作者论文怎么填工作单位信息?
同行评审时如何处理工作单位信息?
工作单位的重要性
在某些情况下,作者的工作单位关系到论文的真实性。试想一下,某位作者发表了一篇关于水稻田间授粉的学术论文,然而这位作者工作的单位竟然位于极地地区。虽然并非怀疑该研究的真实性,但是看起来似乎不太合理,令人生疑。
在许多情况下,这关系到学术声望。科学界也许是民主的,但是对所有的研究机构和实验室并非一视同仁。
某些科研单位可能具备优异的科研条件和设备。
某些单位可能精英云集,著述颇丰,甚至屡获殊荣。
某些单位可能坐拥丰富的学术馆藏或研究资料,令人称羡。
因此,相较于在鲜为人知的科研单位开展的项目,在上述的优秀科研单位开展的项目会更受重视,至少在论文初审阶段是如此。
and Ceci(1982)研究发现,选取12篇业已发表的论文,把作者的工作单位从原来的学术界翘楚篡改为杜撰的名不见经传的机构,然后重新投稿,结果其中的8篇论文被拒稿。
在论文中提供工作单位信息
在几乎所有已发表的论文中,作者的工作单位出现在作者姓名之后,摘要之前。典型的排版顺序如下:
论文标题
作者姓名
工作单位
摘要和关键词
包含标题、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摘要和关键词等信息的论文
同时提供工作单位和通讯地址信息
学术论文作者必须牢记一个重要的事实,即作者工作单位并不等同于通讯地址( )。前者指的是开展相关科研工作的机构,而后者只是提供作者目前的联系方式。
例如:
如果一名博士生投稿的论文是基于其博士研究项目,则应将读博的大学/机构列为工作单位。然而,该作者可能随后转到另一家机构从事博士后工作。那么博士后单位只能充当该作者目前的联系方式,而不应被视为工作单位。
因此,有必要在论文中同时提供两个机构的名称,如下所示:
*工作单位:开展科研项目(形成研究课题)的机构。
*通讯地址:投稿时的工作单位。如果已经退休,请提供家庭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