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文章 如何帮助刚上一年级的孩子写好作文?
今天在网上看到一位一年级孩子的家长提出这个问题,而当我看到一些网友提出的建议后,吓了我一跳,这哪是对一年级孩子的建议啊,就算是再高年级的孩子及其父母往往也是做不到的……
在我看来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大多数孩子连基本的造句都做不好的前提下,你让他写好作文这不是天方夜谭吗?
学习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就好比我们在学习语文一样,先从字开始,然后到词,然后到句,然后才到段和全文。纵然是学习一整篇课文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发现同样是从这个顺序去学起的。
这是规律违背了这个规律,怎么可能让孩子更好的提高呢?
当然事无绝对,你就是非要这么练也行,总是会练出来的嘛,因为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他还是在不断的积累,只不过说你把顺序给调乱了而已。
准备工作
我觉得我们在谈论如何去学习的时候,最好要先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先要去了解教学大纲的要求是怎样的?
这一点是很多人在谈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培养的时候都非常容易忽视的问题。
但是在我看来这么做虽然也可能会达到一些不错的效果,但是长远来看这种方式还是比较低效率的,是属于那种事倍功半的方法。
要知道,孩子们正在接受的教育是由无数专家倾尽所能设计规划出来的,符合大多数孩子学习规律的一个教学步骤,或者说是学习过程。
这个过程适合绝大多数孩子。
如果说理科的学习存在天赋的区别——有些孩子可能会在能力上超前大纲的要求,这点是比较常见的情况。但是在语文的学习上,大多数人所谓的“天赋”其实更多的是取决于上学之前他的阅读量以及表达能力的培养。
也就是说同样是一年级的孩子,有的孩子他在上学之前阅读量是比较大的,而且父母非常鼓励孩子进行表述完整的表述,例如这本书讲了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情,你读完之后有什么样的感受……做过这种训练的孩子,他们在写作上表现出来的能力一定会强于那些几乎没有什么阅读量的孩子。而且前者明显在识字量以及组词造句上的能力会高于后者。
尽管现在很多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阅读,但是我们还是有理由相信,绝大多数的孩子在上学之后所表现出来的语文素养还是比较低的,因此我今天的回答主要是侧重这一部分的孩子,至于那些已经具备完整表述自己想法以及能够完整、准确描述事物能力的孩子我这里就不做讨论了。
从造句练起
如前文所说,再美的一篇文章,它是由段落组成的,而段落是由句子组成的。
之所以不说字和词,因为这个东西太基础了,我只提一点就行了,日常让孩子组词的时候,尽可能的让孩子多读几个,自己不会没关系,去查字典,同时去理解一下这些词的含义。
造句对于孩子来说,这是进行语言表述能力培养的第一关!
孩子能够把每一个句子说的意思准确、合理,这就是我们首要的任务!
日常练习的时候,可以帮助、启发孩子,去造一些积极的、健康的、语言丰富的句子!
天真--今天真热十分--又过了十分钟,老师还没来人参--老师号召人人参加植树活动报名--人民日报名扬四海,举世皆知新闻--那只袜子虽然看起来很新,闻起来却很臭。团结--今天早上吃了一个饭团结果拉肚子!电视--两个人若不再来电,视而不见的情形是显而易见的。
上面这些比较搞笑的造句,虽然有很大的调侃成分,但是却也提醒了我们造好一个句子的前提是一定要把这个词的意思理解透彻,然后尽可能的结合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去造句。
加强阅读和积累
关于阅读这一点,我想就不用再怎么强调了。孩子们的语言素养,其实是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汲取养分的,这是一个海量输入的过程,正是因为有了这个输入的保障,才能够让孩子们在未来应通过合适的方式将其输出。
我在这里想分享一个经验:这个阶段因为大量的阅读是以亲子阅读方式呈现的,那么在这个阅读的过程中,大人如果发现哪一个句子描写。的特别好,哪个词的意思还是可能不懂,像这种情况遇到了之后,父母可以反复给孩子强调一下。同时可以让孩子也反复读一读,孩子的记忆力是非常好的,尤其是当他理解了之后他们能够记住很长很长时间。
这就好比我们每一个人去背诵自己比较熟悉的唐诗宋词之类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往往脱口而出的都是我们小时候学的。
当孩子上学了之后,遇到那些比较好的句子,可以让孩子摘抄一下这个过程,既能让孩子识字又能让孩子练字,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孩子理解并且加深印象。
摘抄这件事情我个人建议宁缺毋滥,不要大量的抄写,这没有什么太多的好处,理解是第1位的摘抄只是辅助的,如果我们觉得有必要让孩子去很好的掌握,那么可以通过交流的方式让孩子去做。
而日常我们进行一些比如说成语接龙,或者是以你问我答的方式出词,让对方造句这种练习也是非常有意义的。这都是非常好的积累,而且非常有趣微性,一般的孩子都是会喜欢的,家长可以尝试一下。
从模仿练起
句子仿写是一个非常好的练习方式。
实际上不光是句子仿写,在后面我们还要给孩子进行段落仿写,甚至是整篇文章的仿写练习。
这种方式是非常有利于孩子对于那些比较经典的好的文章,段落句子理解和掌握的,尤其是在一些修辞、结构、细节描写等等方面都会有明显的针对性训练意义。
当然这种事情欲速则不达,家长不要太过焦虑着急你可以看一看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大纲,其实要求是非常简单的,不要太慌张,不要太焦虑,把每一个基础打好了,孩子自然而然就会提高的。
“完整表述”、“语句连贯”为第一目标
一年级写作文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把语句写通顺了,把几句话写得连贯了。不能东一句西一句让几句拼凑起来的小文章,看起来是支离破碎的。
在这里我有如下几个建议:
1、可以参考“模板”
一小学低年级主要写的文章,就是看图写话,而看图写话主要用到的就是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孩子只要能够搞清楚这六要素是什么,实际上这篇作文就是“完形填空”了。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而言,这种练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他可以有助于孩子能够完整的把想要表达的内容表述清楚!
2、不要去纠结孩子写的语句是否优美!
这个阶段不要去阻止孩子的创作、创意、想象。
我们过多的干预和指责,甚至是善意的纠正都会限制孩子们的思维,使得他们不敢去想,不敢去尝试。
在我看来,我们就应该鼓励孩子去多写多表述,然后如果哪里不合适我们再去做修改,而不是孩子写一点我们就去评价一点,这种方式要不得。
3、尽可能的让孩子去多写一些
这点是我个人的经验,我不知道是不是适合,所有人之所以说出来,我觉得还是非常有效果的。
在我辅导我孩子写作文的过程中,我最初的要求就是希望孩子尽可能的把文章写的越多越好,而且哪怕就是有很多废话在里面,也没有关系。
因为在我看来让孩子们最头痛写作文的事情之一,有一项就是字数的要求。而对字数的要求,之所以让孩子们痛苦不堪,最重要的原因一个就是他们无话可写,另外一个就是不知道怎么写。
我要求孩子尽可能的多写,实际上就像是打拳一样,你先把拳头打出去再说。因为打出去之后,我们才能看到效果——我们可以根据打出去之后的效果进行优化,例如,我们可以对写好的文章进行删减修改。但是如果你连拳都不能挥得出去,还谈什么下一步?
4、鼓励孩子口头作文
这种方式是基于一年级孩子识字量以及书写能力比较差,但是孩子表达能力却不受限制的条件,给出的建议。
我们可以观察一下,如果是一篇作文让孩子去用语言表达的时候,他会说很多很多内容,但是如果让他落到纸面上去写的时候,他可能就写不出来了。
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于孩子对语言尤其是书面语言表述能力的练习不足导致的,换句话说就是他们用口语的方式能够说清楚一件事情,但是很难用书面语表达清楚。
在这里我的建议就是家长最好花一点时间采取思维导图或者鱼骨图,或者是大纲的这种方式让孩子有一定的思考顺序进行表述。
例如就是记叙文的六要素,我们可以提醒着孩子去把这六要素的内容进行表述。
孩子在这种情况下是会表达很多内容的,但是他们有一个特点,往往是说完了之后,自己都忘了自己曾经说过什么。所以这个时候父母需要辅助孩子把孩子曾经说过的话串起来,再帮孩子进行复述一遍总结一遍,甚至于说初期你可以帮孩子把孩子说的内容简单的记录下来,再让孩子结合这些记录下来的内容去完善、完整、完成这篇作文也是非常好的。
5、无论孩子写到什么程度,都要去肯定、鼓励孩子
这点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实际上在我看来,很多学生到了后期不愿意写作文的原因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因为:他们总是认为自己写不出好的作文来。
关于这一点,我曾经在我孩子练字的时候跟孩子总结过这些问题——比如在孩子练字初期的时候,他写的每一个字都感觉自我良好,因为这种进步是非常直观的他会比较现在练习的时候比他过去写的时候的样子是怎样的,因此他非常容易得到满足。
但是随着孩子练字时间长了之后,他的审美观,对字的理解和认识对什么是美的认识得到了不断提高,而且这种提高的速度会比他手写的能力还要快!
这个时候就会出现这种情况:无论孩子写成什么样,即便我们说已经非常好了,孩子总是自己非常不满意!
其实在写作文上我认为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那就是有一部分不愿意写作文的孩子,是因为他们有了很强的欣赏作文的能力(例如他们能够分辨的出哪些文章写得非常好,怎么好,如何的好),但是他们自己却写不出来这种作文,使得他们面对自己写的文章总是非常不满意,进而不愿意去写。
这种情况解决起来其实还是比较容易的,那就是鼓励孩子去多做积累,多去模仿,多去练笔,想写好作文,不多动笔是不可能的!
6、多练
如上所言,想要写好作文,不多练是不可能的。
孩子这才一年级你就开始范畴作文了,等孩子到了高年级的时候,没准你还会问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孩子读了那么多书,可是还是写不好作文呢?”。
这个问题在小学的中高年级是非常非常普遍的。
其实这个问题你可以找出一堆的理由,但是你说再多再多还是会归结到一点——你练的少了!
因为只有在练习过程中才能够把孩子学过的,积累过的东西转换成自己的东西表达出来。
而且多练习还有另外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给孩子未来的写作积累更多的素材。如果你发现让孩子去练习的素材不够多的时候,那么就可以让孩子进行仿写。
7、好作文是改出来的
在生活中我们见到非常多的写作是这样的:前期非常痛苦,好不容易憋出来之后,写完了也就写完了,老师批改之后也就放那放着呢……
我这里强烈建议孩子写完作文之后,家长如果有能力的话,一定要让孩子进行修改,也就是说初期最好养成让孩子打草稿或者是写导图写大纲的习惯(因为孩子如果完整的写完一篇作文之后,他是不太愿意去大改的)。老师批改完了之后,也一定要针对老师的批改做出相应的修改,如果老师不检查,也要主动的拿去给老师看。
好作文都是改出来的,真正能够做到一气呵成的好作文,多数情况下,要么是可遇不可求,要么就是经过大量训练之后,一气呵成的“考场作文”。
最后
孩子写作文这件事情会困扰大多数孩子以及他们的父母很多年,面对这个问题我们是绕不过去的,早期给孩子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比如多阅读,多表述,多表达,多思考,多分析,多练笔,多修改……那么孩子的进步是绝对可以看得见的速度提高的。
家长不要太过焦虑,多给孩子一些时间,多给孩子一些引导,多给孩子一些鼓励,积极配合好老师的各项要求,这对孩子的提高是有巨大好处的。
最后声明一下我上面说的这种方式,只能保证你的孩子作文日后还不错,但是很难达到非常美的程度!换句话说,通过上面的这种方式,我能保证的是你孩子写的作文,最起码是能够在日程里获得一个比较高的分数,但是如果你想让孩子写出那种各种获奖作文的水平,那么这种情况我就帮不了你了,你需要找的可能是更加专业的作文辅导老师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