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如何营销推广 自媒体营销推广怎么做,如何营销推广自己的产品
我是【码云数智】的黄舵主,今天分享:自媒体营销推广怎么做,如何营销推广自己的产品
内容营销是指在各大主流社交媒体平台上,向自己的潜在用户输出他们所关心的、不同形式的内容,并进行良好的互动,然后连接用户、筛选用户,从而获得源源不断的精准流量或有效销售线索的营销行为。
内容营销不是简单的新媒体运营,发文章、发广告那么简单,它需要企业将内容营销提升到战略高度去重视,去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讲好自己的故事,打赢一场舆论战。
内容营销的核心是连接用户和筛选出真实的用户,即获取关注,赢得信任。内容是无限增长的流量入口。理论上来说,我们的用户都在互联网上,都在各个社交媒体平台上,怎么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他们,连接他们,靠的就是内容,靠的就是讲好故事的能力。
从19世纪至今,伴随着媒体的不断演变,内容营销经历了四个阶段: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内容营销从大公司的游戏变成小公司的利器,同时,内容形式不断更新、与时俱进。不管技术如何发展,内容的形式如何变化,“讲好自己的故事去连接用户、筛选用户”是企业内容营销永恒的主题。
讲好自己的故事的核心就是让用户知道你是谁,做什么的,代表什么,你能给用户带来什么价值。然后持续不断地做下去,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跟随者、支持者、拥护者。
《哈佛商业评论》有篇文章的观点是:“消费的未来是内容、游戏和互动服务的融合。”事实上,我们可以更进一步说,未来的每一家企业都需要像娱乐/媒体公司一样思考和行动。从一个生产产品和服务的世界,转变为一个被娱乐和传播所定义的世界,远非易事。要想在这个世界上取得成功,企业需要像艺人/媒体人一样思考,而不是像制造商或零售商那样思考。
为什么我们都需要建立一套“高频打低频”的自媒体内容营销体系?
因为交易是低频的,内容是高频的,我们要靠频次来吸引用户、建立口碑。内容越高频越好,通过高频的内容建立信任,销售低频的产品产生利润。也就是说高频抓用户,低频做利润。
内容营销是一家企业面对“消费升级”的当务之急,我认为所有的企业都应该是媒体公司,所有的行业都应该是内容产业。营销越来越等于传播,内容营销应该成为企业的战略。
我知道绝大多数的人还听不懂这句话或不认可这句话,这恰恰就是机会!当所有的企业都把内容营销当作战略时,都去做了,那就不是机会了。这个时代的竞争只需要“快半步”,便已经是遥遥领先了!
连接用户—筛选用户—经营用户,这是一个完整的私域流量池搭建的流程。
个人或企业要想在营销方面实现突破,就要把主流的社交媒体用起来,根据自己的精力选择一个或多个主流的社交媒体,在这些社交媒体上输出内容——“连接用户”。
把品牌、产品、服务变成内容,传送到用户的手机里,讲好自己行业的故事,再用内容来“筛选用户”;把这些主流社交媒体平台上筛选出来的精准流量装到个人微信里,搭建私域流量池去“经营用户”。
连接用户—筛选用户—经营用户,正是小米的营销核心。小米MIUI用户超过7000万,微信用户超过600万,QQ空间粉丝超过3000万,小米社区用户超过3000万,雷军新浪微博粉丝接近1000万,小米社区新浪微博粉丝518万,小米合伙人黎万强新浪微博500万粉丝,小米总裁林斌粉丝391万。所以,小米不需要按照传统方式做广告,这才是小米的营销核心。
小米努力的目标一直都是在大量创造用户、连接用户、经营用户。所以,想缔造平台型企业,必须构建企业的新媒体团队,搭建自己的私域流量池,这是未来营销的核心战略。
高明的传播者总会有意识地,把他的符号/标签植入内容中。既然内容记不住,那记住标签就可以了。
标签是什么?
标签就是告诉别人你是谁,你代表什么,你是做什么的,为什么你可以做好这件事。
我们要想打赢“内容营销”之战,就必须要有源源不断地输出内容的能力,讲好自己产品/公司/行业的故事,用“内容”构建起所在细分行业的势能。这是别人无法竞争和模仿的。内容本身就是壁垒,做好内容营销以后,自然而然的结果就是“把IP打造出来了”,而IP更是铜墙铁壁般的壁垒。
我们要想打赢“内容营销”之战,还要学好传播学,通过传播学不变的原理和规律,成百倍地放大传播/内容营销的效率。对传播学没有了解的人看不懂我上面说的“标签为王,内容为后”是什么意思,更不会具体应用,还只会停留在2015年之前的“内容为王”的认知阶段。
高明的传播者有两种:第一种是制造各种热点话题,让全民一起嗨,他在后面摘果子吃。这一种见效最快,风险也最大,一不小心就被封杀了。第二种是善于将自己的观点和倾向性隐含在精心选择的内容里。后一种是把营销做得润物细无声,这种持续累积而来的爆发力是最厉害的,是前一种比不了的,传播做到这种程度以后,广大的用户就会主动找上门来。
传播不是覆盖,而是穿透
覆盖是单向传播时代的概念,比如广播、电视媒介,那个时候也只能做到覆盖(多少人)。而如今传播变成了双向可互动,媒介本身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是媒介的去中心化,人人都是自媒体;
二是主流媒介从广播、电视让渡给了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
在这种情况下,再去讲上一个时代“覆盖”的概念,就不够用了。这个时候,多数人基于“覆盖”的理念,就会形成“追逐阅读量、粉丝量、播放量”的认知。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更大的前提:时间碎片化、营销碎片化、内容泛滥化。
今天要做好传播不能止于覆盖,更要考虑如何穿透!
我们不仅仅要在多个媒体平台发内容,还要考虑内容的优质度、精准度、原创度,更要考虑如何帮助受众“筛选信息/内容”,这就需要做好自己的IP记忆点,就是内容不仅要好,还要包含受众可识别的标签。
我过去几年做传播,就聚焦一个点。我深刻地践行了这句话——传播不是覆盖,而是穿透。就那一个点,你持续去传播,可以很快穿透。问题的关键是很多人找不到那个点,他们太急了,根本静不下心来找,所以很多年过去了,他们也没闲着,但做的传播几乎都是无用功。
传播不在于一城一地的得失,不在于一篇、两篇文章的阅读量有多大,即使100W+阅读量也没什么意义。
传播在于穿透,而不是覆盖!一次穿透抵得上10000人次的覆盖。传播是先完成覆盖,在覆盖中做精准的穿透。
传播的关键在于——通
无论是过去的传统媒体时代,还是现在的新媒体时代,传播的目的就是这10个字——传者传其意,受者晓其事。只有做到这点,传播才算做“通”。
作为传播主体的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所传播的内容与传播客体(受众/用户/内容的消费者)知晓的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则传播做了无用功。
码云数智
【码云数智】全域流量营销,数字化建设 免费试用体验请联系客服
产品包含:网站建设,商城,小程序,门店会员系统,教育系统,销售系统,H5互动营销,为海量中小企业用户提供优质的互联网产品与服务。
旗下【码上创客】全域流量营销
提供前沿网络推广引流方法,网络营销学习平台。致力于提供前沿的网络推广实战方法,为创业者提供全面的新媒体营销,引流拓客方法,精准营销,私域流量运营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