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发论文 论文造假,医生被取消主任医师资格,17名医生被通报背后是谁耗去了临床医生的时间
淡**水:
小小的县城医院升职称要的论文几乎100%全是第三方代写,本来升职称就要努力学习要考的过,和各位领导搞好关系要评的过,还要花大笔钱去买自己都不会看的论文,一个字苦啊!
**每*天:
从走上医疗这行业,考不完的试,五年本科毕业还得两年后考执业医师证,才有处方权,拿到执业证还有两年考核!也就说执业证还不一定就一劳永逸!为医师一主治医师一付主任一主任!要付出多少奔波折腾!可以说退休之前都在考试考核!考试考核!你爭我斗!没完没了!下辈子决不会走医学界这行业!
论文为什么要医生写,为什么还要和职称挂钩。
*瓅:
只问责这些医生,为什么不问责职称评审的制度,临床医生每天在一线就已经够忙的了,还得为了晋升搞研究,还让不让人活了。要是把晋升跟科研、论文分开,谁还去花钱造假?只处分医生的行为就是避重就轻!
Lee**:
升职称要论文,临床不够时间搞,为了生存,被现实打败,造假成了很大一部分人无奈的选择,只是有的人小造有的人大造畸形的制度,只能畸形发展。
能不**南:
真是少见多怪,天天上班加班,哪有时间精力折腾鬼论文,就是抄也费头发呢。
*贝:
凡是要进职称就必须得有论文,高级职称必须3篇,还得有课题。如果细审细查真正有多少是自己写的呢?。职称制度的弊端,让临床大夫不能把精力全部投入临床,而要逼着去写论文,不造假才怪。这已经是一个透明的产业链了。
**文:
吾辈当自强,不能因为别人造假自己就造假!学医虽然苦虽然累,但是你付出的努力和收获还相对是公平的。不良之风总会改善,还是有很多真正的专家,一直在医学的发展道路上探索着。
科研还是临床?这个难以抉择的选择题一直困惑着青年医生。
在我国,从个人发展来讲,职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医生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对医疗机构来说,为了赢得学术地位,同时获得科研经费,各级医院都将论文列为医生考核的“硬指标”。有不少医生反映,有的医院对医生要求极为苛刻,不发论文不仅会影响到各种考评,甚至还会被扣工资。
中国医生,尤其是青年医生,常年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出门诊、做手术,繁重的临床工作之余,还要挤出时间来写论文,早已不堪重负。大医院医生与优秀的临床医生工作繁重没时间写论文,而基层医生平时接触的多是常见病,没有机会写论文……
今年4月,饶毅发表文章称,“这就造成了中国可能是世界上论文工厂服务的最大对象。这一现象,有可能世界其他国家没出现过。”
知名心脏专家胡大一教授曾对中国医生职称制度发出呼吁:职称评审要有区分,当医生不要重SCI而是重临床,晋到主治医生就行了,别再搞副正主任医师了。
火箭军总医院副院长姜卫剑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对于一个医生来说,做到主治医生其实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而在中国的主治医生只是一个中级职称,让主治医生的职责大打折扣,我们目前的职称制度是一种培养懒汉的工程,必须要改革。
正如胡大一教授所言:医的好病,手术做的精湛,既受社会尊重,又有合法合理收入,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医生,让病人放心、家属安心、年青医生佩服,以之为学习榜样。中国的临床医学才大有希望。
但是,现在的临床科研完全变了味。本是一个学术上的事情,却上升到行政强制的层面,以此作为一个评价医生价值体系的重要指标。这就不再是科研了,而是赤****的功利。
而与之对应的是,医生工作压力大,一周一天的休息时间已经比其他职业的人休息时间要少。同时还需要精力高度集中,并且谨小慎微,以防频繁医闹,耗费了医生大量的精力。不少医生整天只知道扑在临床上,临床基本功扎实,但是学历一般,没有什么科研功底。
于是,各种论文代写机构应运而生,一些杂志社也收取高额版面有偿发表。这背后,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链。
在多重的因素促使之下,如果你不想论文造假,专心搞论文,临床反而一般。因此出现了很多外科主任,副主任医生只会写论文,不会做手术的笑话。
可以说,国内的医疗问题不是孤立的,而是一环扣一环累积成如今的结果。大家只看到了论文造假的表现,冰山下面潜藏着的其实是无数纠结和苦闷。
要想解决这些,至少要回答三个问题:
一是谁耗去了临床医生的时间?
医生在临床整日忙碌,真的每分每秒都是完全用在研究治病救人上了吗?那些知情同意书,有多少是画蛇添足,那些病历书写,有多少是纯粹预防打官司的。这些“无用功”占去了医生绝大多数时间,疲如应对,不堪重负,还能有多少时间,剩给医生去做临床科学研究?
二是职称为什么和医生的收入与地位密切挂钩?
不升为副高,你就做不了一些级别的手术;职称上不去,你的工资就上不去;高级职称聘不了,你就带不了组,成不了专家。至于你治愈了多少病人,那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想职称上去,就必须要有论文。这样的职称制度,怎么会不把人逼上论文造假的梁山?
三是什么样的文章才对临床有帮助?
为什么一个搞外科的医生,天天不得不去研究怎么发基础科学文章,不去研究手术怎么做容易成功和没有并发症,却去研究某个基因?因为基础的好发,容易出“成果”。但问题是这个基础的“成果”,是为了满足临床需要发表需要,没人去追问。
为什么医生论文造假这事,在国外并不多见。
因为在国外,医生发表论文除了学术价值,没有任何价值,与晋升职称更是没有半点关系。而与之相比的是,在中国,论文的作用就大了去了。
在中国医疗体系中,有着“一千台手术不如一篇SCI论文”的硬性标准之说。没有论文,患者口碑再好的医生,也一辈子职称都混不上去。
可以说,正是中国医生的晋升制度,催生出了一条完整的造假产业链,不仅包括文章造假本身,还包括后续流程:论文提交,买通同行评审,最终发表……这些都能与钱一起,交给论文公司搞定。
甚至,一些期刊的编辑也是造假产业链的一环。有的专业期刊为收取更多版面费而纵容论文造假,也是导致造假产业日益红火的原因。
而且,每次出现大规模造假论文,期刊都会选择置身事外,云淡风轻地发表调查声明,然后一拖再拖,直到热度被时间冲淡。文章是假的,撤稿就好,期刊可是货真价实清清白白的。
虽然,早在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鉴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对临床医生的评价,进行新的改革和新的规定。对临床医生的评价,不再单单以论文作为指标,而更多的结合临床医生的实际医疗水平,病历等实际相关指标作为评判标准。
但是,从这一次这么多医院这么多医生因论文造假而被通报来看,这一指导意见,几年来,在实施过程中依然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变了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