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品牌推广公司 如何摊薄多品牌汽车金融SP的运营成本?规模化策略大揭秘!
设计/
摘要
今天斗胆谈谈多品牌汽车金融SP如何降低运营成本。个人经验有限,不当之处请您指正。
规模化
1.做大规模才能拿到更好的返佣政策。目前多数资方的返佣政策,SP的放款量越大,同等贷款金额下拿到的佣金比例越高。当然还有其他考核指标,但放款量永远占绝对的主导地位。
在同质化竞争的多品牌汽车金融市场中,SP给车商多少返利,不是由拿到较少佣金的SP决定的,而是由拿到较多佣金的SP决定的。而佣金的多少,又是车商选择SP最重要的因素。
所以,SP只有做大业务量,拿到资方的最高返佣,才能保证在市场上投放给车商和二级渠道的返佣处在最高挡的水平,才能保证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我的观点是,前期哪怕不赚钱,也要做大业务量,否则越做越难。当然,这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见仁见智。
2.摊薄运营成本。做大业务量可以通过规模效应,降低单笔贷款的成本。SP日常经营的一些费用(如办公室租赁等各种固定成本、行政人事费用、品牌推广等市场营销费用、车管所等政府部门公关、日常业务招待、差旅费用等)并不会随着业务量等比例变化,业务量大了,分摊到单笔的成本就小了。
3.规模化可以提升本公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车商更有吸引力,也更有利于人员招聘。
4.规模化可以选择更好的合作资方。资方在市场上选择SP时,会考虑SP的经营管理能力,放款规模较大的SP更有优势。
当然,谁都想做大业务量,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果实在无法规模化,可以“抱团取暖”,获取更好的资方政策。
专业化
1.按照业务流程进行“切割”,像“流水线”一样,每个人负责不同的业务环节,提高专业性和熟练程度;
2.通过培训和合理的薪酬激励,提高团队成员的专业水平,提高营运效率,降低沟通成本;
3.做好业务取舍。多品牌汽车金融现在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泛,但SP人员的能力和经验是有局限的,不了解的领域,谨慎进入,或者只在局部区域试点展业,以免大踏步进入新的领域,造成坏账,最终得不偿失。
优质化
1.目前的业务形势下,风险控制是SP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如果仅仅知道如何“获客”,而不知道如何控制风险,这样的SP迟早被淘汰;
2.降低逾期率,就是在给公司“挣钱”。目前各家资方的返佣政策都会和逾期率关联,逾期率高的SP,很难拿到最高的返佣,在市场竞争中就处于下风了;
3.选择优质的车商进行合作。各家资方为了抢客户,纷纷降低审批门槛,同时提高“一证贷”的额度(客户提供的书面材料越来越少),虽然后台可以参考大数据做出审批决策,但总体上来说,判断客户的风险越来越难。这就需要SP在前端选择优质的车商进行合作,并在收单时帮助资方做好客户风控。
平台化
具体来说,SP要做强“大中台”,以吸引车商和二级渠道合作。
优秀的销售人员很难招聘或培养出来,往往优秀的销售人员不愿意从事过多的内勤类工作,甚至有些销售人员会因为过多的内勤工作而辞职。
实际上,销售人员的有些工作是可以让中后台的人员去协助完成的,这样可以释放销售人员的精力,用其所长,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车商的开发和交流中。我们知道,一般来说内勤人员的工资是低于销售人员的,这样等于是变相的降低了运营成本。
一旦建好了“大平台”,跑通配合的流程,SP就可以作为一个“平台”去对接市场上的车商和人员,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吸引更多的车商和二级渠道来合作,进一步做大业务量。
最后总结一下:SP要做大业务规模,最大化的获取资方的返佣,打造专业团队,提高风险控制水平,打造“大中台”,整合资源,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