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怎么发表文章 山东晋升副高的医生注意!科普作品千万不要乱发!
近日,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发布《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组织做好2023年度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
今年的职称评审条件和以往不同的是,原来政策文件中“有论文或著作的”这类字眼,都换成了“以下至少2项”。
也就是说,2021年以后,医护药技不管是晋升副主任还是主任,论文、专著、科普作品、专题报告等成果代表作都从加分项变成了必选项?
除了第一项临床案例为必备项,再任选一项就可以参与评审了,其中第七项健康科普是最简单最好完成的一项。
不少山东的网友私信来问小编,“按照文件上的要求,我是不是只要把科普文章发表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就可以了”!
如果你真的这样做了,那就是大错特错,白白浪费一篇科普文章,而且还不能够加分!
这是为什么呢?
根据上面文件上的要求,健康科普形式分很多种,其中健康讲座需要一定的社会地位和人脉才可以,并不是所有医生都可以做到的,参加电视节目更是普通医生难以触及的,对比前两项,在公开发行的报纸期刊上发表本专业科普文章和在公众号上发表科普文章是最适合普通医生的,也是最容易操作的。
但是将文章发表到报纸期刊上还是有一点弊端,就是限制字数,发表过论文的老师都知道,报纸和期刊都是有版面限制的,一般都限制1200-1500字符。
虽然文件上并未规定科普文章需要达到多少字符,但综合北京、上海、广东来看,肯定是不能少于2000个字符的,北京和上海要求科普文章必须达到2000字以上,广东要求提交2000字以内的科普简介,简介都要2000字了,文章还能少于2000字吗?
如果你的文章超出这个字符,就要多花一份版面的钱,况且现在发表期刊,一版难求,性价比委实不高,不推荐各位老师去发表。
将文章发表在公众号上,可以避开文字的限制。那又回到刚才粉丝网友提的问题的,那我发在自建的公众号上可以吧,又省钱又省力。
是可以,但是别忘了,文件前面还有提到了“官方微信公众号”然后才是自建微信公众号,这里的官方微信,指的是卫健委、学术组织这种带有一定行政级别的公众平台。
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试想一下,你的同事在省级官方平台发表一篇科普文章,你在自己公众号上发表一篇文章,评审专家会更青睐哪个,虽然都符合政策要求,但是含金量不同。
在有一定行政级别的平台上发表的文章更有权威性,平台有审核机制,文章可信度更高,传播效果更好。
而自建平台,缺乏审核机制,可信度低,没有权威性,没有含金量,不易说服评职专家,很难用于获取加分。
那肯定有老师会说,那我发我们医院公众号呢!
根据小编多年评审操作经验,不建议各位老师去投自家院内公众号,自家院内公众号属于共享资源,人人可投,评审时你的竞争对手都是你的同事,很难形成差异化,没有竞争优势,那这项成果就是无效的。
在此小编建议各位准备晋升的老师,科普文章发表还是选择有一定行政级别的医学组织或官方平台投稿。这样才能在一众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取得竞争优势,提高晋升的机率。
如果各位老师有需求可评论区留言,省级科普平台、科普期刊征稿,发表作品永久保存,提供数据截图,以供职称评审所需材料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