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研一就发论文 考研复试到底要不要发论文?——发核心有用,发普刊意义不大
这几年考研发论文竟然成为了热门话题,想当年我考研的时候,也没见谁发个论文什么的。
之所以会形成这一热潮,主要还是考研大军的进一步内卷,特别在目前受疫情经济下调的大背景下,考研难度其实并不小,有很多本科生会去发一篇论文来提高通过复试的把握。
此外,还有一些论文中介也在推波助澜,他们告诉作者大家都发了,你也要发,利用从众心理,让很多人误以为考研复试必须要发论文。
但真的是这样么?并非如此。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问题,为啥大家认为 考研发论文能提高复试通过率?
说白了是大家普遍认为 发论文能展现自己的科研能力,从而提升导师的印象分。
那为啥发论文能展现自己的科研能力呢?
这是因为不管你是在期刊、集刊还是会议上发表论文,都需要相应的审核,只有审核通过了,论文才会被发表出来。
说白了,就是借助期刊、集刊等发表平台的审核要求、质量要求,在为自己论文提供质量证明的同时,给自己的科研能力提供证明。
好,弄清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再来回答考研复试到底要不要发论文的问题。
回答这个问题,你不能从你一个本科生的视角来思考,因为对大部分的本科生来说,能写出一篇能证明自己实力的论文,本身就是一件不那么容易的事情。且由于大部分本科生没有接触过期刊,所以往往对发表论文这件事往往一知半解。很多时候甚至会沦为被一些黑心中介肆意宰割的对象,他们会告诉你发普刊就行,只要发表出来就有用。
但事实是这样么?
当然不是。
你应该转换到面试导师的视角来看考研发表论文这件事。
在面试导师眼里,几乎所有的普刊,特别是那些给钱就发的水刊,一期好几百篇文章的期刊本身就是垃圾。
如果说是平时论文不太好发核心等层次的文科和社科类,毕竟很多社科研究生发核心的难度也比较大,那么普刊或许还有一定的说服力,当然前提是期刊的水平档次不能很差。
但如果是理工科,读研阶段发表论文的最低要求就是核心,很多都要求SCI EI 这个级别的刊物,那在这些导师眼里,你发个普刊就是垃圾,和你自己打印出来带过去其实区别不是很大。特别是你要报考的高校是985院校的时候!
因此,如果你是社科,如果有论文的前提下,可以找个比较好点的,文章数量比较少,审核比较严格的刊物发一篇,如果是工科,且报考的是985的话,还是最好发核心,如果发不了核心,就不用非要发一篇普刊。
而且如果你要发表论文,不管是普刊还是核心,只要你要带过去的,就一定要把论文背后的知识点吃透,如果吃不透,会被导师怀疑不是自己写的,甚至会被怀疑学术不端的。千万不要写发论文!!!
之前听闻有个案例,三个人参加复试,两个发的水刊,一个啥都没发,结果发的水刊的人现场一问三不知,没发的人回答的很好,结果你们觉得是谁被录取了?当然是这个啥都没发的。
因而,你们千万不要被一些论文中介所误导,他们是为了挣钱,至于你是否能凭借论文考上研,和他们没有半毛钱利益关系,所以他们有些时候会瞎说鼓励你发表。
最稳妥的建议是,如果你在准备初试的过程中有余力,或之前已经通过大创或实验组准备了一篇论文,那可以在过程中抽出一部分时间来发表论文,如果发不了好的刊物,不发,直接打印出来带到面试现场就好。
就我的经验来说,很多人其实不是倒在复试,而是倒在了初试上,你有精力考虑这些,还不如去好好背单词和学长难句的语法,或者攻下高数,顺便多涉猎一些专业课书籍,毕竟现在很多专业都不给具体的参考书目了。
真的别为一篇论文,而耽误你准备考研初试!!
另外就是你如果你同时满足保研条件的话,如果保研要求里面有发核心的要求,那么可以发,但如果只有考研一条路,其实发或者不发并不会对复试的最终结果带来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