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物货运物流推广 白云区物流货运站场大洗牌初见成效,已有51家完成关停并转!
自去年10月21日起,白云区对纳入整治范围的10个镇街共145家物流货运站场进行全面整治和提升。其中,81家初步符合整治标准的货运站场纳入标准化建设验收,64家达不到开办要求的原则上予以关停。目前,已有51家通过关停、产业转移升级、兼并重组等方式获得“新生”,开拓经济发展新渠道。
专项整治将81家货运站场纳入标准化建设。图为石门街西城黄金围货运站场装卸工系好高空作业安全带进行装卸货。(资料图片)杨凯 摄
瓶颈
物流企业规模偏小 抗风险能力较弱
去年10月15日,位于石门街石沙路的八方物流园C7、C8栋发生重大火灾,这两栋连排档口货物燃烧, 30辆消防车经过约4小时才将大火扑灭,造成2人受伤及直接的财产损失。
记者了解到,起火建筑为单层物流仓库,主要燃烧化妆品、汽车配件等易燃物品,事后初步查明发现,一档口因电路短路引燃档口内货物。而在救援过程中,因现场物流仓库断电,水泵房无法启动,室内消火栓无法取水,消防员只能采取消防车接力铺设水带长距离供水,或采取消防车运水方式进行供水。痛定思痛,白云区随即启动全区145家物流货运站场专项整治。
然而,白云区物流货运站场长期被诟病“散小乱弱”,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区域城市管理的难点和重点。业内人士分析,尽管白云区各种物流方式齐全,但总体物流结构不合理,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物流、冷链物流、空港物流等高端物流企业比较欠缺,主要物流业态以货运站场、普通物流园区为主,基础设施落后,品牌打造滞后。
白云区科工商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区内大部分物流企业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较弱。绝大多数企业以运输、货代和仓储为主营业务,传统的单一化物流服务占较大比例,物流服务的专业化和集约化程度有待提高。
整治
51家已完成关停并转 提升物流行业整体形象
包括八方物流园在内,白云区物流货运站场原本粗放式管理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这也一度让我区物流业在发展中吃了亏,物流货运站场的规范管理及有序安全发展迫在眉睫。
去年10月,白云区科工商信局牵头制定了《白云区物流货运站场专项整治对象、原则及整治标准》,全区145家物流货运站场迎来大洗牌。据了解,白云区决定对全区范围内所有按照货运站场经营管理模式开展生产经营的,具有仓储、保管、配载、信息服务、装载、理货等功能的综合货运站(场)和物流中心等经营场所以及场所的开办主体展开专项整治。
在145家物流货运站场中,
64家企业列入拟关停、转型、兼并
51家落实关停并转,
13家正在推进。
其中,对于19家关停企业,白云区各执法部门及镇街将各负其责、从严执法,通过行政处罚对违法行为形成强大的震慑,迫使企业停止违法经营行为。
规范
81家开展标准化建设 规范行业发展秩序
专项整治为白云区群众做了一件好事,不但清理低端低效物流货运站场,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发展新业态,而且一并解决了治安、禁毒、公共卫生、消防隐患等一系列问题。经过数月的整治,如今成效显著,总结了一定经验,甚至被上级要求在全市推广。
目前,白云区内涌现出一批标准化建设的物流货运站场,这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全区物流货运站场的经营秩序。日前,记者走进石门街西城黄金围货运站场看到,场内货车停放有序,车顶的装卸工也都系着安全绳进行装卸货,场内叉车使用都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安全保护措施比较全面。
白云区科工商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包括西城黄金围货运站场在内的81家企业,被列入此次白云区推进标准化货运站场建设的行列。接下来,白云区有关执法部门将对照标准督促企业整改直至规范。
目标
巩固专项整治成果 引导物流走上规模化发展
时间服从质量,原本计划为期两个月的整治期,延长至半年时间。“前两个月基本摸查了全区物流货运站场的底数和问题清单,将时间继续拉长全力做好整治和提升,以达到引导物流行业规范发展的预期效果。”白云区科工商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白云区鼓励规范大企业就近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扩大规模、集中经营,将我区货运站场数量和规模控制在合理范围。
以太和镇为例,该镇的物流货运行业既要做好减量,规范和清理一批不适应新常态经济发展的传统货运站场,同时也要做大做强存量,鼓励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引进一批优质增量,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带动全镇的物流行业转型升级。目前,该镇已联合白云区科工商信局制定该镇物流产业规划,拟在石湖地区选址建设现代物流产业园,打造集现代物流、物流快递、电商运营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性平台。
“整治关停不是目的,规范管理、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才是关键。”上述负责人表示,接下来,白云区将引导各镇街做好产业谋划,主要是做好土地收储工作及产业规划,做到用地更省、产出更大,鼓励、引导关停企业招商引资、转型升级,帮助优质企业做大做强。
接下来
↓↓↓↓
文|刘喜冰
图|杨凯
通讯员|何明星
编辑|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