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台上赢了钱提不出怎么办 为什么中国资本系学不了巴菲特?
巴菲特又狂赚了!
二季度,伯克希尔营收925.03亿美元,增长21.4%,净利润359.12亿美元,去年同期亏损437.55亿美元。
伯克希尔股价也因此创下了54.2万元历史新高,股神威名再次被全球投资者所传颂,真正的名利双收。
目光回到国内,在近期,国内的资本集团却是一派惨烈大败退的景象:暴雷、败退、缄默,甚至有的在焦灼等待救命稻草。
同样是搞投资,彼此的业务模式也多有类似,但为什么国内外资本的命途走向,却是截然相反的冰火两重天?
究竟问题是出在哪?中国能不能,或者怎样才能诞生像伯克希尔这样的超级资本集团?
这个课题很大,大家不妨多思考。
看清问题的症结,即使没有解药,也会对投资有所帮助,起码可以避开很多雷和坑。
01
截至二季度末,伯克希尔约八成的公允价值都集中在六家公司——苹果公司(1176亿美元)、美国运通(264亿美元)、美国银行(296亿美元)、可口可乐(241亿美元)、雪佛龙(194亿美元)、西方石油(131.79亿美元)。
在其中,占伯克希尔股票投资组合近一半的苹果股价累涨17.6%,美国运通累涨5.6%,美国银行累涨0.3%,可口可乐累跌2.9%,雪佛龙累跌3.6%,西方石油累跌5.5%。同时,伯克希尔公司的股价也跟着持仓资产价格水涨船高。年初至今,公司股价已经上涨了13.84%,远远跑赢标普500指数。
如果以半年视角看,这些资产的整体涨幅更可观,单是苹果一家就涨了40.5%。
目前伯克希尔的现金资产1474亿美元,总资产规模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达10415.73亿美元,均创出历史新记录。
重仓股上涨,是巴菲特战绩成名的直接原因。
但它也是结果。
这个结果的背后,至少有两大极其关键、也是与国内资本家命途截然相反的根本原因。
一是,投资土壤。在于美国长期高增长的经济发展,以及非常成熟的金融市场监管和交易制度。
同时,资本主义天然容易导致寡头和垄断出现,巨头只要不搞恶性竞争,一般即使赚到了巨额利润也不会被反垄断监管扼杀,进而在长期竞争发展中越来越强。
这种土壤,难以破坏。
然后长期高增长的经济基础,强大的金融市场环境,加上近百年的科技爆发和全球化,让美国企业得以不断享受到多方面时代红利,这正是在美国做投资得以成功的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支撑。
另一个极关键的是环节在于金融市场的监管和交易制度。无论体系、标准还是执行力,都是所有国家中最成熟。
对于上市企业,如果有欺诈造假或其他违法犯罪,那么就要面临极其严厉的打击措施。绝对不是定格罚几十万元能比。这是打击震慑上市企业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环境、维护投资者利益的有力武器。
所以即使现在美国被惠誉下调主权评级进而引发信用危机,巴菲特依然敢狂买美国国债。
不仅巴菲特,在美国,还有大小摩、高盛、贝莱德、黑石等这样的超级资本巨头,他们都搭上了“美国顺风”。
这一块,但凡力度不够,或者缺失,那么整个市场就会容易变得乌烟瘴气,人心浮躁,这样的市场环境,难以培养出长期大牛。
第二,不作死。巴菲特和芒格坐镇伯克希尔哈撒韦几十年来,经营模式和投资风格从来没有变过,换言之,就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求激进。
一方面,通过保险业务源源不断沉淀庞大且极低廉的保险浮存金,然后用于投资增值从而不断做大做强。
另一方面,在投资上,他们从不作死,只挑选他们属性的领域,耐心观察资产波动,等到合适出手时才进场,买卖从不激进。
过去几十年,伯克希尔很少有对着一二级市场搞各种资本运作,没有海量买卖股票标的。尽管美国相继出现房地产、互联网、计算机、生物科技等超强成长赛道,但巴菲特宁愿手握海量现金一一错过也极少下手。
有人说但凡巴菲特重仓抓住其中一两波,或者能早十年投资苹果,那么他的投资神话绝对会比现在更加辉煌很多倍。
但这么多年长跑下来,也就只有巴菲特真正笑到最后。
而对比国内的资本集团呢?
短时一二十年,这些资本集团就玩了无数次的资本运作,进出了数不尽的股票,投资版图复杂到让人眼花缭乱。
这些资本,一二十年操作的运作,比经营了上百年的国际机构还要多,没有一点耐心。
甚至不仅野蛮冒险,还违规乱搞,岂有不败之由?
02
这段时间,国内资本圈雷声响动。
几年前就开始暴雷的中植系,一直遮遮掩掩到如今,随着旗下一个公司理财经理的自白书,轰然爆发。
涉及金额2300亿,涉及投资单个300万以上的投资人就高达15万人,单个客户最大投资50多亿。
尽管涉及总金额可能不是历史最大,但大概率是有史以来涉及高端投资客集体数量最庞大的一次暴雷。
2300亿,就是中植系的债务窟窿尽头吗?
现在没人知道。
前不久,恒大负债2.4万亿的财务数据才公布,已经严重资不抵债,至少账面差值近6千亿。
这个同样管理资产万亿的超级资本帝国,实际债务窟窿有多大?没人知道。
能撑到现在,比恒大还持久,已经说明足够厉害了。
但可惜,有些事情,就如恶性肿瘤,越拖到最后,危害越大,甚至无可挽救。
中植系的玩法是什么?
》
后文会有详细内容。简单来说,就是一边通过旗下的几大信托、私募、公募、资管和四大财富公司通过循环抵押贷款、高息理财等方式获得融资。
四大财富公司给客户的定融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从6%到10%不等,远超正常银行给的理财收益率。
融到资金后,就不断去各种买买买,把融资的钱变成各种各样的资产股权。也就是所谓的“明股实债”。
然后再把这些资产抵押再融资换钱,然后继续买买买。
如此循环,可以反复N轮。最终,几十亿的原始资本,摇身一变,变成了上万亿的资产管理公司。
最关键的是,整个中植系版图中实际进入实体经济干实事的业务比例稀少,几乎纯粹就是一个“玩资本”的模式。
这些年,中植系不仅买了大量层层嵌套但最终实际是以地产为底层资产的各种金融产品,还投资了大量的上市公司。
这种玩法,杠杆倍数何止百倍?实际风险比走钢丝,在刀尖上跳舞要危险一万倍。
只要监管对融资规则收紧、利率成本抬升、房地产转冷、所投的资产价格下跌、经济下行导致所投企业的利润无法达到预期,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出篓子,那就是只有暴雷的下场。
不幸的是,这几方面的问题,它在近几年来,全都遇上了。
这几年,中植系通过借新还旧,拆东墙补西墙的手法逐渐无法弥补流动性缺口,最终演化到如今一朝雷爆,一爆惊人。
它们,在金融弱监管时代和房地产黄金时代,不惜以高息代价疯狂加杠杆,几十亿资金撬动数千甚至上万亿资金去博时代会依旧如他们所愿。
但显然,时代变了。
说到底,这些资本家,无非都是一帮玩虚的、又菜又贪玩,最后玩过火把自己都赔进去的贪婪赌徒。
它们与巴菲特相比,无论理念,还是品行,差别如同两个物种,没有任何可比性。
甚至在它们心里,可能都没有想过要成为中国版的巴菲特,或者黑石。
03
平心而论,在中国,有合适资本集团成长为苍天大树那样的土壤环境吗?
说实话,这个我们毫不怀疑。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且经济和科技都在持续高速发展的经济体,未来必然也会形成强大而成熟的金融市场
在其中,必然会有很多行业产业,长期享受到时代发展的红利,进而然逐渐诞生出类似国际金融机构这样的超级巨头。
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以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并不排斥资本的良性发育,但必须排斥资本的野蛮生长。
现在的这些资本集团倒下,实际是一个非常积极健康的结果,意味着那个藐视监管、藐视实体经济、藐视发展规律的野蛮资本时代,要成为过去了。
我也丝毫不怀疑,在未来,中国照样能诞生巴菲特那样的真正的“股神”。
拓展阅读:
中植系的资本帝国是如何炼成的?
在A股上,有着几大著名的资本豪强,如中植系、安邦系、明天系、海航系、方正系等。
而今,海航系创始人陈峰被捕,海航破产;方正集团债务重整,方大证券、北大医药被打包卖给平安集团;明天系、安邦系也都告别往日荣光,资本的野蛮时代已经走远。由于中植系牵涉到的A股上市公司多达数十家,解直锟的死将对A股带来重大影响。但人们更好奇的是,中植系资本帝国到底是如何炼成的?
登场
何为资本?资本并不是指自己的钱很多,而是手里管控的钱多。但靠自己的钱,就算是李嘉诚,也永远比不上资本机构。就全球而言,资本帝国的形成一般有三种模式,一是银行资本,二是保险资本,三是证券资本。
中植系就是一个典型的主要发迹于证券市场的资本集团。当拆开中植系的资本帝国时,我们看到,这不仅仅是一个资本帝国,而是一个背靠央企、政商通吃、家族横跨政企教三界的超级资本豪门集团。
解直锟出生于1961年,中植集团创立于1995年。为什么叫“中植集团”?因为解直锟原名叫“解植坤”。因信风水五行,以“木克金”为由,改名“解直锟”。植旁边的木字去掉了,土字旁的坤改成了金字旁的锟。
就像他的改名一样,去掉了木和土,增加了金,从此解直锟鲲鹏展翅,一日千里,纵横中国的资本江湖,势不可挡。
最初,解直锟只是黑龙江伊春市的一家印刷厂的工人。后来,做木材生意,解直锟赚到了第一桶金。如果仅仅在木材领域扩张,解直锟是绝对创办不成万亿资本帝国——中植集团的。
要打造一个资本帝国,一定要有一个货币经营平台,要能够吸引大众资金,聚少成多,比如银行、保险或者证券等平台。
我国银行实施国营,私人资本就只能走保险和证券这两条渠道。中植系的壮大离不开一家核心的证券平台——中融信托。可以说,中融信托是中植系早期崛起的核心弹药库。
2002年,哈尔滨国际信托重组。哈尔滨国有资产管理局和哈慈股份有限公司将所持有的股份转让给哈尔滨经济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和中植集团。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中植集团正式入主哈尔滨国际信托,并将其改名为中融信托。
有了信托平台,就可以在公开市场发行信托基金,公开融资。外面的钱就能大量地吸入中植系。中融信托就成了中植集团早期的超级弹药库。
在弹药充足后,中植系开始对外资本扩张。中植系的扩张方式在今天看来,其实很常规,就是PE+上市公司的模式,但在当年,却很有效。
PE+上市公司,如何盈利呢?简单地说就是,并购热门概念产业,打包进入上市公司,推高上市公司的股价,吸引散户接盘,中植系套利退出。
旗下上市公司,想要踏上某个概念的风口,但自己又没有相关产业,怎么办呢?直接并购一家该产业的公司,顺着媒体端把概念炒起来,然后利用自己的大资金助推一把,就能把股价抬高,择机获利退出。
在原来监管不完善的年代,这套简单粗暴的玩法,获利颇丰。
那些购买该资本系信托产品的投资者也跟着大赚,年度回报率可以达到8%-9%,远超银行定存的利率。
值得一提的是,爆雷的九鼎集团、信中利集团主要也是走的这个模式。
中植系旗下形成四大财富管理公司,分别是恒天财富、新湖财富、大唐财富、高晟财富。这四大财富平台募资能力堪称业内顶尖,仅恒天财富在2021年新增的资产配置额就超过1055亿。为什么中植系吸金能力这么强?根源在于,它背靠真央企,信赖度高。
在2009年,解直锟将中融信托的1.17亿股本,合计36%股权转让给经纬纺织,让经纬纺织成为了中融信托的第一大股东,中植集团退居第二大股东。经纬纺织的背后则是航母级央企中国工业机械集团。
虽然中植系退居第二大股东,但中融信托的实际控制权仍在中植集团手中,其高管层全部由中植集团委派。这就像中植集团和经纬纺织达成的某种默契,经营权给中植集团,央企作为财务投资人只负责分钱。
有点类似于中科院和联想集团的关系,差别在于央企掌握大股权,可以把经营权给中植集团,也可以收回经营权。
同时,解直锟效仿中融信托的模式,恒天财富、新湖财富的股东名单中,都有经纬纺织。大唐财富背后有国企大唐集团、而高晟财富背后还有个辽宁沈抚投资集团。
这种“公私合营”的经营模式,让中植系的公募产品畅销于高净值人群之中,也不断地壮大了中植资本。中植系的资本扩张,不仅在业务上喜欢搞“公私合营”,在人员雇佣上,也很喜欢搞“公私合营”。中植集团的高管层很多都来源于政府。
中植系所渗透的领域还远不止这些,解直锟本人还是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的校董。他的哥哥解植春则一直隐身幕后,也担任黑龙江大学、深圳大学客座教授以及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研究生导师。
中植集团的扩张跟解植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解植春最开始在黑龙江省委办公厅任副处长、处长,后调任光大银行,正式踏足金融领域。解植春所担任过的职位,队长随便列举几个,都是如雷贯耳,光大集团执行董事、中国证券业协会副会长、中投公司副总经理、中央汇金公司总经理,横跨政界、金融、教育三大领域,全都处于食物链的最顶端......
中植系A股往事:资本运作屡屡受挫,曾踩雷康得新
在2014年到2016年前后,中植系将硅谷天堂创造的“PE+上市公司”模式发扬光大。彼时,中植系对上市公司奉行“二股东战略”,其通过中融信托等平台撬动资金杠杆,充当输血管道,再以二股东身份推动上市公司产业整合,并通过参与重组、股权转让等方式获得投资收益。
在这一资本运作模式下,中植系曾染指中南文化(,SZ)、*ST宝德(,SZ)、大名城(,SH)、康盛股份(,SZ)、凯恩股份(,SZ)、准油股份(,SZ)、美吉姆(,SZ)、法尔胜(,SZ)、达华智能(,SZ)、荃银高科(,SZ)等20多家上市公司。只可惜,中植系对这些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大多以失败告终,并曾在康得新身上损失不小。
中南文化前身中南重工是中植系“PE+上市公司”运作模式的代表作。中南重工原主营管道配件、钢管等业务,公司上市后业绩平平,净利润在5000万元上下徘徊。2014年3月,中南重工宣布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大唐辉煌100%股权。
大唐辉煌主要从事电视剧制作,股东中包括唐国强、陈建斌等知名演员,也包括中植系旗下中植资本。2011年4月,中植资本一致行动人北京嘉诚增资大唐辉煌;2013年7月,中植资本以1.9亿元认购大唐辉煌2384万股股份。大唐辉煌100%股权委身中南重工的价格为10亿元。在这场重组中,中植资本、北京嘉诚均获利不菲。
资产注入同时,中植资本耗资约1.5亿元受让中南重工时任控股股东中南集团所持上市公司1751.55万股股票。中植资本全资子公司常州京控则出面认购中南重工定增股份。一揽子交易下来,中植系对中南重工的合计持股比例接近20%。
但这并非结束。2015年4月,中南重工宣布以2.6亿收购千易志诚100%股权。这笔交易同样是:“中南重工收购、中植资本赚钱”。2014年8月,中南重工与中植资本、中南重工共同成立的中南文化基金以5400万元增资千易志诚,获得了其30%的股权。以中南重工的收购价格测算,中南文化基金获利超四成。
在中植系股权介入后,中南重工向着影视、游戏等大跨步前进。2016年,已经更名为中南文化的上市公司花费4.5亿元收购新华先锋文化100%股权;2017年2月,中南文化花费6.68亿元收购页游研发主体上海极光网络90%股权。
频繁并购的确在短期内提振了中南文化的业绩。但随着影视行业步入寒冬以及收购标的业绩不及预期,商誉雷最终引爆。2018年,中南文化计提商誉减值15.29亿元,公司净利润巨亏20.89亿元。
2019年4月,陷入泥潭的中南集团将其持有的中南文化25%股权对应的表决权、提名权、提案权等授予中植系。中植系由此入主中南文化。直到2020年5月,江阴国资拍卖得到中南集团所持中南文化24.5%股份,取代中植系入主公司。
中植系资本运作涉及的另一家上市公司是宝德股份。2015年,在资本市场上沉寂多时的宝德股份(现在的*ST宝德)突然宣布,以6.75亿元收购重庆中新融创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中融)所持庆汇租赁90%股权。在此之前,中植系通过资本腾挪,以大概3.37亿元拿到庆汇租赁100%股权。
在宝德股份重组中,中植系不仅收到了2.925亿元现金,而且还获得了宝德股份部分股权,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这一幕和中南重工的情况颇有些相似。更为相似的是,宝德股份收购庆汇租赁最终一败涂地,甚至将庆汇租赁转回给了中植系。
2019年前后,中植系遭遇诸多上市公司“退货”。2016年5月,大名城以25亿元现金收购中植系旗下的中程租赁,中植系入股成为大名城第三大股东。此后,中程租赁资产拨备计提大幅增加,资产风险显露。2018年11月,大名城将中程租赁原价“退回”给中植系,并由中植系为中程租赁的业绩承诺和资产损失承担连带责任担保。
2016年9月,达华智能以10亿元现金从中植手中收购润兴租赁40%股权,中植系成为达华智能第二大股东。2019年3月,达华智能以12.4亿元价格将润兴租赁全部回售给中植系。
2016年5月,法尔胜以12亿元现金收购摩山保理,中植系入股成为上市公司第二大股东。摩山保理在2016年、2017年完成了业绩承诺,2018年业绩不达标。2019年7月,罗静供应链融资诈骗案引爆,摩山保理踩雷。法尔胜虽然没向中植系退回摩山保理,但将摩山保理的29亿元债权转给了中植系企业深圳汇金创展。
中植系曾在2016年11月举牌康得新,并逐步增持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持股市值达60亿元。不过,此后康得新财务造假案爆发,中植系被迫在2021年上半年陆续割肉离场。
全剧终?
中植系涉足的上市公司不少在谋求重组。
值得一提的是,中植系与TCL科技(,SZ)之间有过业务合作。在2018年年末,资本运作受挫的中植系改变高举高打策略,业务收缩之外,还处置了一些资产。2018年,中植系将最重要的PE平台——中新融创的第一大股东之位让贤给了TCL科技。
双方的合作还可以继续往前追溯。2014年12月31日,TCL科技曾公告称,全资子公司TCL股权与中新融创将共同投资设立一家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从事股权投资等业务,并拟进一步设立规模为5亿元的产业整合与并购基金。中新融创董事长桂松蕾曾在2014年5月~2015年8月担任TCL科技非执行董事。2019年8月,TCL科技还曾宣布拟与中新融创的两家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重庆中新融鑫投资中心。
在中植集团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方大集团的影子,可以看到联想集团的影子,也可以看到信中利、九鼎等私募集团的影子,但它做的最正确的事,也许就是“公私合营”。
既解决了当时投资者对中植资本的信赖,也解决了政府对中植资本的信赖,央企还对中植资本拥有一定的控制权,在关键时候,可以防范资本风险的外溢。
可是,在金融杠杆收紧之下,在房地产降杠杆后,资本集团也同样迎来了自己的“去杠杆,降风险”的刮骨疗伤。
风险不能外溢。这无疑是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