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黑平台不给提款怎么办 别让“熟人借贷”成为你的财务陷阱
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金钱问题往往成为人际关系的试金石。尤其是当“熟人”找你借钱时,你是否会陷入两难的境地?据调查统计,超过70%的熟人借贷最终都以关系破裂或金钱纠纷告终。这是因为,当金钱与感情交织在一起时,人性的弱点往往会被无情地放大。
想象一下,你的一个朋友突然找你借钱,她声称自己遇到了暂时的困难,急需一笔资金周转。你出于对朋友的信任和同情,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手。然而,当还款期限到来时,她却以各种理由推脱不还。这时,你会如何选择?是继续追讨欠款,还是为了维护友情而选择忍气吞声?
有个词叫“杀熟”,这世上只有“熟人”才会找你“借”。陌生人,哪能用“感情”、“闺蜜情”、“兄弟情”、“友情”什么的作为幌子,管你借钱呢?借是什么?借是需要还的,是有借有还的。听过这么一句“玩笑话”,说是:自己凭本事借到的钱,凭什么要我还?虽然只是一句笑话,却并不妨碍有些人,心里就是这么想的。她可以口头上说“还”,但就是不在行为上兑现。你能拿她怎么办呢?这类人,虽然用的词语是“借”。然而实际上,就是“坑蒙拐骗”。能坑几个是几个,能蒙几个是几个。
真正“借钱”,且“知恩图报”的人。是不会只想着,如何“保障她的利益”。却对如何“保障你的利益”,视而不见的。当然,也只有吃过亏,踩过坑,撞过南墙的人,才能看懂。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某些人,她能看懂,但是她装不懂。因为,她是“既得利益者”,她是“向别人借钱的人”。而不是“出借方”。
有可能对方欠了好几家银行,以及欠了很多人的钱。哪怕凭她自己努力,又攒下了一些钱。你觉得,她会先还银行的,还是还你的?一样的道理,很多消费主义的人,攒了1万块,就先给自己换个新手机,攒了3万块,就想是不是给自己换个新车。你等她攒到5万8万,一次性还给你,非常难。更有甚者,当你讨债讨多了,催债催久了,她实在无法了,直接给你翻脸,否认你这钱是借的,干脆信口雌黄瞎编一个,你这钱是投资她的,至于投资了什么公司,什么项目,多少股权,盈亏如何,别说是你,就她自己,也一无所知……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所谓“相互”,这个意思大家都懂。但总有那么一些人,就是打着“友谊”的名号,在“占别人便宜”罢了。毕竟,你之前也没帮助过,这个“你现在去借钱和求助”的人。只是用所谓的话术说什么,“我是个感恩的人”,“我是个言而有信的人”“我以后会报答你的”之类的话。可事实是你们之间,哪有什么“相互”?不过是你在占对方的便宜罢了。
“真正想还钱的做法”,一定是设身处地去考虑出借方的利益,比如将借条“往有利于对方的方向写”,而不是“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包括借款金额、用途、利率、还款日期、还款方式、纠纷管辖法院什么的。签字画押后,人手一份。当然,你的身份证复印件,也要给对方。更重要的,是根据你的借款金额,提供相应的抵押物和担保人。再说得狠一点,你要是更有诚意。就给对方提供一份自己最新的征信报告。
这能充分显示出你的诚信,到底是怎么样的。你查询了多少次征信,欠了几家平台的钱,有几张信用卡,个人的总债务是多少,逾期还款记录是怎样的等等。都有相应的记录。而不是空口白牙地说:“我一定会按时还款的”。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对正常人来说,欠着的钱一天不还,心口就如同压了一块巨石一天难安,若没按时归还,见到出借人,难免心生愧疚心内难安,而不还钱后果也蛮严重,毕竟,光天化日之下,没人愿意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但也有一些人,别说“考虑对方利益”了。利息都不给,欠条也不打。甚至哪怕对方主动提出了“要利息”、“要欠条”,都找种种理由推脱。
这里面最常见的就是“感情牌”了。如果“感情不够深”,就要“打其它的牌”了。比如,“慈悲心”、“善恶有报”、“福气” 、“福报”、“恩德”之类的。反正,推到“老天爷”、“下辈子”身上就对了。只要不是让她把“这份恩情”还了就可以。听过最好笑的一句:“我爹”经常教导我的一句话是做人不要欠来生债。嗯,亲爹都搬出来了,到最后追债的时候提醒她,人家回了一句:你放心,我才三十多岁,还不会那么快就死……所谓“朋友间的相互帮助”,是这种“相互”吗?“熟人”间的“礼尚往来”,是这种“礼尚往来”吗?不过就是某一方在“吸另一方的血”罢了。
为什么是“吸血”?因为每一个人赚的钱,都是辛苦钱和血汗钱。你所谓的“借”,就是“有借无还”。还振振有词地说什么:“我没说不还啊”。而这个“还”,可能真是猴年马月,是“一万年以后了”。所以,千万不要让这样的“熟人”,把你的血汗钱“借”走了。哪怕她口口声声表明自己是有“还款意愿”,“还款能力”什么的,也是要考虑和考察的。而这些只要你亲身经历过几次“站着借钱,跪着要债”这种事情。你就懂了,你会深刻理解什么叫“欠钱的是祖宗,要钱的是孙子,还有,人无耻的时候,是可以不要脸泼皮无赖到何等程度”。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那些占尽便宜的家伙,就是会用各种手段和方式,将真相掩盖起来,毕竟见不得光的事越少的人知道越好。否则,大家都知道了,她们还怎么继续将好处占尽?借钱容易,要钱难。钱在自己的银行账户,想用的话,几分钟就能拿来用。但不管是借到了谁那儿,朋友也好,亲戚也好,甚至是父母和子女。你自己想用的话,就不是几分钟的时间,马上能拿回来的了。
说回诚心向别人借钱这回事,借条也好,抵押物也罢,哪怕是对方提供了担保人,你咋就能提前预判,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万一,到了还款时间,找不到她人了呢?
万一,她要是因病或因故,意外死亡了呢?
万一,她其实欠了很多债,骗了不少人,你申请执行的时候,法官告诉你还得先排队,在你前面申请执行的还有好几个,而她名下没有任何财产可供执行,其它等等情况呢?
有些规则,只适合人品好的人,比如体谅别人,人品好就会真的为对方考虑,为对方好,人品不好就会以体谅别人为借口,要求对方体谅自己,自己想干嘛就干嘛,事事为自己着想,轮到她体谅别人的时候就只会装聋作哑。甚至于借了你的钱,你还不能对别人说,要考虑对方的颜面,对方的自尊和对外的人设,一旦众所周知,沸沸扬扬,那这故事就会被别出心裁的演绎成让你目瞪口呆的另一版本。
人性很多时候,是经不起考验的。如果你非要用借钱这种行为,去考验人性。那么,你不失望谁失望呢?大家赚钱,其实都不容易。你手里的每一分钱,都是用自己的汗水、时间、甚至面子和尊严换来的。所以,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永远不要拿借钱去考验人性。除非,你有让对方“逾期不还”的“反制手段”,你能让对方在“违约”后付出更大的代价。
最后,永远不要对那些欠钱不还的人讲客气。欠钱不还的人,都是故意的。试探你、拿捏你、欺负你、拖着你。用你的钱,去办她的事,根本不考虑你的处境和难处。
特别是那些有还款能力,却没还款意愿的人,就更加可恶了。她们在朋友圈发的那些东西,根本就看不出来是“缺钱的样子”。不是四处旅游打卡,就是每天吃喝玩乐。不是刚买了新的衣服,就是好烟好酒不断。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但就是不和你提还钱的事。你要是问了,对方要么是冷嘲热讽,一副大爷做派。要么是告诉你“没钱”,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
再无耻一些的,就是开始在朋友圈屏蔽你。
或是微信拉黑,手机设置成黑名单。
你本以为自己是“出于好心”,你本以为“你们关系好”,但现实却给了你一记响亮的耳光。你根本就不知道,你在对方心目中的地位。或许对方,就是把你当成提款机而已。想借钱了,想找人帮忙了,就会联系你。借个几百几千也行,借到上万十几万就更好了。钱一到手,就拿去挥霍了。
而你现在,或许恰好需要这笔钱“救急”。每天不舍得吃不舍得花,节衣缩食地过日子。但她们呢,并不在乎你的现状,也不关系你的感受。她们在乎的,是自己能不能“借到钱”。能“借到”,就说明自己有本事。凭她们自己本事“借到的钱”,自然是“不用还的了”。更或者她心里想的可能是:“我愿意管你借,已经是给你面子了”,“你愿意借,那是你活该,我凭什么要还”。就是这种心理状态。她才不管你的死活呢,甚至你死了更好,“耳边清静了”。
对于这种人,你的善良、你的妥协、你的忍让,统统是在助纣为虐。一个人如果真值得帮,哪怕是她因为某些原因,暂时没有了还款能力。她也会提前表示歉意,告诉你相应的情况。而不是一句话也不说,能拖多久拖多久。还需要你去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人与人交往,很多东西同样不是语言能“完全表达”的。也包括动作、神态、行为等“额外意思”。甚至说,语言是会骗人的,但行为很难。对方要是嘴上说“现在手头紧,后面宽松了马上还你”,但你却看到她整天游山玩水。那其实是证明她,不想还你钱而已。
再比如,对方说“我是个守信用的人”、“我是个懂得感恩的人”,但却没有如期还款也没提前告知。那其实是证明她,就是忽悠你而已。面对这种欠钱不还的人,就没必要讲什么客气了。因为你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良性的,只是她在单方面向你索取而已,你可以善良,但是这善良需要给那些值得的人,而不是狼心狗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