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数据未回传提不了 【独家观点】李进元、曹青云 | 顺丰、菜鸟之争 : 意在数据
顺丰、菜鸟之争: 意在数据
作者:李进元,华东政法大学民商法硕士研究生,数据法律研究中心成员
曹青云,华东政法大学传媒法硕士研究生,数据法律研究中心成员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升级和大数据时代的到临,一方面,相关行业公司受益于这一领域的迅猛发展,通过对用户消费习惯充分了解和分析,从而可以实现高效配置和资源节约;另一方面,电商平台之间逐渐结束了传统的硬件战,而围绕用户数据保管权的信息战正激烈展开。作为电商领域息息相关的行业巨头,顺丰公司与菜鸟网络的争端亦是如此。
事件经过
2017年6月1日,菜鸟网络发出声明,表示顺丰速递在2017年6月1日凌晨,关闭了自提柜数据的信息回传,同时在2017年6月1日中午,又进一步关闭了整个淘宝平台的物流信息回传。顺丰的物流回传端口在2017年6月1日下午暂停。
对于此,顺丰方面回应:在2017年5月,“菜鸟基于自身商业利益出发,要求丰巢提供与其无关的客户隐私数据,此类信息隶属于客户,丰巢本着‘客户第一’的原则,拒绝这一不合理要求。菜鸟随后单方面于2017年6月1日0点切断丰巢信息接口”。同时,顺丰还表示,阿里系统平台已将顺丰从物流选项中剔除,菜鸟同时封杀第三方平台接口,已对商家发货造成困扰。
2017年6月2日晚,国家邮政局召集菜鸟网络和顺丰速运高层来京,就双方关闭互通数据接口问题进行协调。双方同意从6月3日12时起,全面恢复业务合作和数据传输。
事件分析
1、顺丰、菜鸟争的是什么?
菜鸟向顺丰索取的是顺丰参与的快递自助柜系统的回传数据,虽然这并不是以上门投递的高附加值快件为主的顺丰快递的主营业务,数据总量并不大,但对菜鸟而言通过这部分数据的交叉分析可以提高平台物流供应链条的完整性,从而实现不同服务商、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高效连接,提升物流效率和服务品质,降低物流成本。
另一方面,顺丰的反应确实出乎菜鸟的意料。按照菜鸟的逻辑,顺丰自助柜的业务绝大部分是淘宝的业务,其中非淘宝的业务仅占极小部分,故而认为这顶多算一场局部战役;但是顺丰激烈的回击显然让其措手不及,且抛开那些保护用户隐私信息一腔热血的说法,顺丰之所以宁愿放弃高价值的淘宝业务,直接切断数据接口,更多的原因应该是这种看似合理实则霸道的请求背后实际隐藏了巨大的商业风险,因为真正的物流以用户数据为核心,大数据是快递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旦菜鸟物流掌握所有物流公司的有关个人隐私以及其他信息在内的快递数据,竟会导致快递公司将不得不进一步根据菜鸟平台的算法、标准来进行业务运营,从而逐渐沦为菜鸟公司的傀儡。
2、为什么要争这些数据?——快递数据的价值
(1)自主价值
快递用户个人信息包括寄件人、收件人身份信息和快件信息,具言之,涵盖用户身份证件号码、姓名、地址、电话号码,快件单号、种类、体积、重量、价值、保价金额等信息。一方面是因为用户身份信息的高度可识别性能够侧面刻画用户的真实面貌,使其人格特征鲜明显现。另一方面,将运单上用户的身份信息与快件信息相结合,能够进一步推断出用户的需求偏好,其商业价值不容小觑。
(2)社会价值
个人信息商业价值的发掘与商业运作尤其是营销模式的改变有重大关联。经营者可以更高效地发布广告,享受营销回应比率提升带来的经济回报。对于物流企业,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提高企业运营管理效率,降低物流库存率,提高商品处理效率、运输效率、送达准确率等方面。此外,个人信息对于整个商业环境的健康运行也至关重要。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全部联系都以信用为基础,信用己经成为维护市场秩序和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
(3)公共价值
物流大数据可以从“人、社会、环境”的角度反映区域污染、能耗、社会行为、交通违法、行政执法、行业信用等问题。快递物流指数中业务量、成本、人员等核心指标,可以反映整体、局部以及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态势与景气度,有利于科学合理判断整体经济形势,指导经济健康有序平稳发展。
3、数据的归属
尽管在这场战争中,菜鸟反复强调,“菜鸟与所有物流伙伴是合作关系,而不是竞争。菜鸟不碰具体物流配送,没有一辆快递车,没有一个快递员,是凭借物流合作伙伴的支持合作,共同提升了中国的快递物流效率。”但事实上,顺丰显然并不认可菜鸟的定义。物流公司背后的支撑是数据流,一旦失去了对数据的控制权,任何组织的创新基本上就是空话。
(1)被记录方单方个人数据
企业通过用户授权取得个人数据之后,很多情况下是将其作为被记录方单方个人数据进行分析,让企业能够在对用户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为其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按照《网络安全法》第 76 条定义,“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自然人个人身份的各种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等。”虽然本案例分析着眼点是在数据的商业应用中的数据归属问题,但并不能排除个人对个人数据享有的经济利益。目前我国法律环境下,并未明确表示,不能出售个人信息。在美国,有个人将自己信息在网站成功拍卖的实例。个人信息的市场价值可以货币化,那么,建立在个人信息抓取上的大数据,势必是也应当为抓取这类素材支付成本,而且这种支付应是指向被记录者的。所以,对于这部分数据而言,多元相关利益方均享有相应的权利,应当对其进行妥善协调。
(2)匿名化数据
企业可以对采集利用的数据集进行匿名化处理,从而显著提升自身的决策、创新与运营的水平。对于后一类数据即匿名化数据集而言,当前,我国不管是在立法上还是司法上承认企业对该信息产品享有所有权,其他机构试图收集使用该数据,必须经过权利人同意,菜鸟平台需要向用户提供顺丰包裹回传物流数据必须得到顺丰公司的授权。原因除了传统的洛克在《政府论》中提出劳动财产权理论——“我的劳动使它们脱离原来所处的共同状态,确定了我对于它们的财产权”;亦有从促进数据交易与利用的角度考量以为,如果法律上承认企业对于匿名化数据的权利,有助于激励企业投入人力物力进行数据处理,推动企业研发先进大数据产品,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确立对匿名数据所有权的同时,企业亦存在数据匿名化后的使用限制,包括以下三点:
(1)要确保数据始终处于匿名状态;
(2)对数据的匿名安全性作出评估,如果数据交易的对象具备对数据复原身份属性的能力,则应当限制此类交易。
(3)在交易协议中,需要通过协议来明确交易各方对于数据安全的责任,尤其约束交易方不得再进行身份识别性的利用。
小结
在一个智慧物流崛起的大时代背景下,再强大的企业也很难与大时代和消费者为敌。未来快递业的顶级服务是建立在整个生态环境的开放和协同之上,如果自己死守数据、系统,而不是用更加开放包容的思想去包容整个大数据环境,很可能会形成一个数据孤岛,从而没有办法提供顶级服务。顺丰和菜鸟的战争在国家邮政局的协调下似乎达成了双方妥协的局面,实则并没有正视数据财产浪潮中数据流通和数据安全的切实需要。大数据时代,数据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提升企业经营能力和政府治理水平,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新动力。数据产业的健康发展,亟需建立清晰权属设定和有效的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