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平台被黑怎么办不给取款 电信诈骗事件频发 电信诈骗怎么防范?
随着中国金融、通信业的快速发展,虚假信息诈骗犯罪迅速在中国发展蔓延,山东临沂的准大学生徐玉玉被电信骗分子骗取学费9900元,之后因心脏骤停离世;临沂另一名大学生宋振宁也在被骗1996元生活费后,心脏骤停猝死;不久后清华大学一名教授被电信诈骗骗取了1760万元。电信诈骗事件频发,你知道你的信息是怎么被卖掉的吗?你的个人信息“值”多少钱?电信诈骗该如何防范?
360发布电信诈骗形势分析报告
金融理财类与身份冒充类诈骗占比近七成
固定电话呼出的诈骗电话数量最多
**扰电话基本类型分布
骗子们的作息很规律
什么是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此类犯罪在原有作案手法的基础上手段翻新,作案者冒充电信局、公安局等单位工作人员,使用任意显号软件、VOIP电话等技术,以受害人电话欠费、被他人盗用身份涉嫌经济犯罪,以没收受害人所有银行存款进行恫吓威胁,骗取受害人汇转资金。诈骗人员主要来自我国台湾地区。
电信诈骗的特点
1.作案时空跨度大,跨省、跨境、跨国比较突出
2.团伙作案,反侦查能力强
3.科技含量高,手法隐蔽
4.诈骗手段多,防不胜防
5.转账取款迅速,难以查控
电信诈骗案例
徐玉玉诈骗案
2016年8月19日下午4时30分左右,一个陌生手机号码打到山东准大学生徐玉玉的手机上,对方声称有一笔助学金要发给徐玉玉。因为之前曾接到过教育部门发放助学金的通知,徐玉玉信以为真,就按对方的要求赶到附近一家银行,准备通过自动取款机领款。对方告诉徐玉玉,由于交学费的银行卡未激活,她取不出卡里的助学金。于是徐玉玉按照对方的指示,将自己银行卡里的9900元取出来,汇到指定账户。但是,半小时后,这个号码打过去已是关机。被诈骗电话骗走了9900元学费的徐玉玉郁结于心号啕大哭,在报案回家的路上,她在父亲的三轮车上突然倒下,不省人事,最终不治身亡。2016年8月26日晚上8点,福建省公安机关经缜密侦查,组织警力抓获公安部A级通缉令通缉的山东徐玉玉案犯罪嫌疑人熊超。8月28日,山东临沂徐玉玉电信诈骗案的头号犯罪嫌疑人陈文辉落网。A级通缉令最后一名嫌疑人郑贤聪投案自首,全部涉案嫌疑人悉数到案。
谁在泄露你的个人信息?
泄露个人信息案件中犯罪所属机构
受害者之所以信以为真,很大程度是因为骗子能够精确说出受害人的个人信息,徐玉玉案件中,骗子冒充了教育部门人员,宋振宁案件中对方假扮公安人员,而被骗的清华教授则是相信了对方是公检法人员。个人信息泄露是一切欺骗行为的开始,那么这些信息最初是怎么泄露的呢?常理来说不外乎两类渠道:一种是有人“黑”进相关网站数据库等,盗取个人信息;另一种则是监守自盗,有“内部人员”泄露了我们的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的灰色交易链
常见电信诈骗手段有哪些
冒充公检法机关诈骗
罪分子使用任意显号网络电话,冒充邮政、工商、电信、银行以及公检法等单位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受害人邮寄包裹涉毒、有线电视或电话欠费、信用卡恶意透支等由头,以没收受害人银行存款进行威胁,骗取受害人汇转资金到指定账户。
扫二维码诈骗
犯罪分子向网店商户、消费者等群体推送二维码图形,该二维码伪装成打折、促销广告、热门游戏或者系统升级软件,诱导用户扫描,扫描后手机就会中毒,手机里存储的通讯录、银行卡号等隐私信息泄露后,犯罪分子利用网银进行转账。
QQ冒充熟人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技术手段盗取他人QQ号码、MSN账号等,然后以主人的身份登录,通过播放视频聊天录像等方式,冒充受害人的亲友与其聊天,并向其借钱诈骗。
网络购物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互联网发布极具诱惑力的车、电脑、衣物等物品的转让信息,一旦事主与其联系,就以缴纳定金、缴纳手续费等方式骗取钱财。
网银密码器升级诈骗
犯罪分子搭建与银行网站极为相似的虚假网站,通过群发网银密码器升级短信诱使受害人登录虚假网站,输入银行账号、密码等信息,犯罪分子在后台获取后,再骗取动态口令,迅速通过网银转账方式将受害人银行账户内资金转移。
提供低息贷款诈骗
犯罪分子以贷款公司名义向受害人手机上发送低息、无需担保贷款短信或者通过网络发布类似信息,利用部分人员急需周转资金的心理,以低息贷款诱人上钩,然后以支付手续费、预付利息等名义骗钱。
补办手机卡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钓鱼”网站获得受害人银行账号信息后,伪造身份证,补办受害人的手机卡,通过网银快捷支付渠道,进行消费或者转账。
冒充部队采购人员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部队采购人员,谎称要购买某种特定产品,需要受害人帮助订货,共同赚取差价,并提供对方联系方式,诱使受害人订货付款。
虚构消费退税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购房、购车人信息后,谎称国家税收政策调整,可办理交易税、购置税退税,要求受害人进行“绑定”退税账号操作,实际是将银行卡内存款转入了嫌疑人账户。
冒充熟人诈骗
犯罪分子拨打受害人电话以“猜猜我是谁”的方式冒充熟人,之后再以出车祸、**娼被抓等理由要求受害人汇款。目前,也出现了犯罪分子事先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公民个人信息,之后有针对性地冒充熟人诈骗。
换账号汇款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群发“我原来的账号不用了,请把款打入此账户,**行,***,户名***”短信的方式,或者冒充房东诈骗房客租金的诈骗方式,骗取即将汇款人员不加识别地把钱款打入涉案账号。
网络征婚、交友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征婚交友网站,编造“高富帅”或“白富美”的虚假身份,与受害人进行网络交流,在骗取对方信任、确立交往关系后,选择时机提出开店送花篮、借钱周转、急需医疗、家庭遭遇变故等各种理由,骗取钱财。
虚构中奖诈骗
通过向QQ、MSN、邮箱、网络游戏、淘宝等用户发送中奖信息,诱骗网民访问其开设的虚假中奖网站,再以支付个人所得税、保证金等名义骗取网民钱财。
炒股分红诈骗
犯罪分子制作虚假网页,以证券公司名义发布股票虚假内幕信息,以炒股分红的名义,骗取股民将资金转入其账户实施诈骗。
开设虚假网站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开设网址与真实网站极为相似的虚假网站,利用网上支付平台行骗。
冒充“黑社会”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黑社会”拨打受害人电话,以受人之托进行报复或暴力讨债等名义,恐吓要伤害受害人及其家人,威胁受害人向其指定的账户汇款。
子女出事诈骗
犯罪分子向受害人发送“爸妈,我的钱包手机被偷了或我出了点意外现在在医院,等钱急用,请速汇款***元到我的朋友***卡上,切记要快”,受害人往往因处于紧张状态而上当受骗。
虚构绑架事实诈骗
犯罪分子利用网络电话任意显号技术虚拟受害人亲人电话号码来电,谎称其亲人被绑架,为防止受害人作出反应,要求电话不能挂断,速汇赎金,否则即“撕票”,部分事主因惊慌失措而上当受骗。
电话诈骗怎样防范?
不轻信
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信息。不管诈骗分子使用什么甜言蜜语、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要及时挂掉电话,不回复短信,不给诈骗分子进一步布设圈套的机会。
不透露
筑牢自己的心理防线,不因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违法短信的诱惑。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如有疑问,可拨打110求助咨询,或向亲戚、朋友、同时核实。
不转账
要学习了解银行卡常识,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绝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尤其是中老年人和妇女要格外引起注意。还有一些公司财会人员和经常有资金往来的人群等,在汇款、转账前,要再三核实对方的账户,不要让不法分子得逞。
民警提示
遇到不明电话时不要慌张,遇到要转账汇款更需谨慎,必要时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咨询或者拨打“110”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