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平台不给出款怎么办? 中山第一法院淘宝直播和4800网友弹幕互动 细数从 “广东第一槌”到“七年老店”创新历程
2019年12月10日上午9点,中山第一法院在淘宝直播平台开展了一场接地气的网络司法拍卖“双十二”直播活动。
直播中,既有主播郑庆子和法院“普法姐姐”吴娟欢带网友了解美丽宜居中山,又有被誉为“网拍啥都懂”的执行员李勉对弹幕提问科普知识点,更有广东首个网拍“店小二”王念介绍“七年金牌老店”养成记,和网友们分享网拍那些有趣的故事。有颜、有料、有趣的直播让网友大呼“过瘾”、“法院好亲民”,纷纷点赞。
整个直播过程共吸引4830个网友观看,点赞数16764个,法院与网友累计互动17260次。
点击观看媒体聚焦
司法网拍“店小二”直播卖房
“这套房挺正的,可以贷款吗?”“原房主不搬怎么办?”12月10日上午9点,司法网拍直播间内,李勉在手机镜头前,图文并茂讲解参拍房产的注意事项,并对网友的提问实时回复。
这是中山第一法院首次尝试网络直播司法网拍房产,一共展示和介绍了四套本地房地产拍品。其中,价格最低的是位于石岐区的一套124万元的商品房,而最贵的是一间位于东凤镇的酒店。“东凤镇的一个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权面积12900平方米,地上建筑物面积18000平方米,大家猜一下这个价格会是多少?”李勉抛出的这个问题,网友们纷纷表示“不敢猜”。
李勉说:“我来给大家揭晓,这个惊爆价就是1亿400万,同比均价每平方米不到3000元。有很多竞买人可能会担心,买了拍卖品后续如果有纠纷怎么办?我们这里可以给出很明确的答复,根据‘债的相对性原则’,就是说被执行人的债务是不会波及到买受人的,但是每个房产都有自己的特点,一定要认真阅读拍卖公告知悉相关情况。”
主播郑庆子介绍,与平常的淘宝直播卖货不同,主持一场司法拍卖网络直播需要营造更加严谨和专业的直播风格。“除了这种严谨之外,也让大家拉近和法院之间的距离感,这就是庄重不失活泼,严肃不失风趣的风格。
百姓有所呼,法院有所应,回应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感受公平正义,既是中山第一法院初心的坚守,更是使命的担当。网络司法拍卖“七年老店”的发展历程,正是一个中山第一法院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故事。
2014年1月14日,一套位于中山汉基花园的房产作为第一批网络拍卖的房产开拍。这套房产是否拍卖成功,意味着李康永等60名工人能否在年前拿到工资款。工人们是第一次了解网络司法拍卖,他们围在电脑屏幕前观看了整个拍卖过程,每一次竞价都伴着一次欢呼,经15次激烈竞价,该房产最终以元的最高竞价一次拍卖成交!成交的那一刻,工人们对这种快捷、直观的互联网拍卖方式甚至有点儿不相信,问:“卖出去了?”这意味着他们的工资能够全额受偿。收到工资后,他们为法院送来写着“司法网拍服务群众 高效快捷保驾民生”的锦旗。
“七年金牌老店”在创新中成长
2013年以前,传统的司法拍卖过程中,竞拍者需要交纳拍卖佣金、拍卖难以突破地域限制、交易价格不理想、拍卖信息传播渠道有限等问题困扰着法院。如何让日益发展的互联网技术解决这些问题,探索出一种全新的、公开透明的网络司法拍卖模式,成了当年中山第一法院最关注的课题。
2013年12月23日,中山第一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网络司法拍卖平台正式在淘宝网上线,这标志着该院成为全广东首家推进网络司法拍卖的法院。2014年1月2日,两宗拍品均以高价首拍成交,广东省司法网拍“第一槌”取得开门红。
在当时,网络司法拍卖在全国是一个新生事物。为了让这一便民、利民的拍卖模式让更多的群众知悉,中山第一法院开通了网拍专线,拓展了现场看样服务,为拍品拍摄详尽细致的视频,制作温馨拍卖“小贴士”,开展了拍品交接“一站式服务”等措施。同时,利用微信平台传播能力广、宣传力强、用户多特点,运营了网络司法拍卖微信服务平台,大大拓宽了网络司法拍卖的传播渠道,这也是全国首例通过微信平台进行网络司法拍卖信息传播和在线答疑的尝试,当时共刊发一百多期网拍专题讯息,吸引“粉丝”上万人关注,阅读次数累计上百万次,成为网拍工作有力的助推器。
新生事物在最初发展难免遇到一些问题。那就是钻空子,比如说有一些“老赖”企图利用网拍规避执行,而如何应对当时在制度上是空白。为了把这个空子补上,中山第一法院首创“网拍黑名单”,对悔拍的买受人,依照法律规定在网络司法拍卖上予以公示,责令其不得参与重新拍卖。
2014年8月4日,中山第一法院作出“全国网拍第一罚”,对阻挠司法网拍、恶意竞价的被执行人杨某、苏某各处以罚款人民币50000元。同年8月18日,该院对某拒不协助法院执行的某单位发出《责令履行协助义务通知书》,促使其履行了协助义务。
因比邻港澳,中山的网络司法拍卖吸引了许多港澳人士参与。随着司法网拍的影响力增强,港澳居民对这种依据互联网足不出户且零佣金的拍卖模式产生极大兴趣及认可度,参拍人数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中山第一法院于2015年9月16日和中山市外侨局、香港工商联、侨商会联办了面向港澳居民的网络司法拍卖交流会及法律讲座,便捷高效的网拍模式获得到场的60余名港澳居民纷纷点赞。
2015年11月,为解决群众关切的拍卖贷款问题,中山第一法院率先推进互联网+司法拍卖贷款机制,并在当年双11期间推出17套可供司法拍卖贷款的房产,其中14套房产竞拍成功,取得良好反响。
网络司法拍卖创新的中山模式引起了各方关注。这种全新的司法拍卖模式将多年来无法解决的围标、串标和拍卖佣金过高等问题彻底解决,不仅获得群众点赞,《人民日报》、《人民法院报》、《南方日报》、《瞭望东方周刊》等媒体进行了聚焦报道,法院同行纷纷来调研交流,中山法院在充分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一系列网拍学术成果也获得认可,这些都推进了网络司法拍卖在全国多地法院的陆续启动和深入发展。
2015年5月8日,广东高院印发《关于推进网络司法拍卖的通知》。7月1日,网络司法拍卖在全省铺开。2017年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网络司法拍卖若干问题的规定》正式施行,网络司法拍卖在全国法院铺开。
2018年3月,中山第一法院的网拍工作迈出了新的步伐,继淘宝拍卖后,京东、保利等司法辅助拍卖团队陆续入驻该院,为法院提供拍卖全流程服务,全新的模式进一步解放了网拍“生产力”。以2018年为例,该院拍卖成交标的物1800宗,成交金额高达26.44亿,拍品数量是2013年的10倍。在当年,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015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记者到中山法院采访后,刊文《当司法拍卖遇上网络》,文末有这么一句话:
“从谨小慎微的尝试突破,到在质疑中经受检验,再到全国多数省份推广采用,司法网络拍卖的3年探索,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方便,给司法带来了公正高效。”
这就是中山第一法院网络司法拍卖这家“七年老店”的故事。2016年,中山敲响的这一记广东司法网拍“第一槌”,入选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创造的全国和全省第一”文史资料集。
创新、敢为人先的网络司法拍卖,就这样在中山的这片博爱、创新、包容、和谐的土地上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