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能写别人写过的吗 写不出论文的人基本都是“读”和“写”的能力有问题
你不行,你要知道你哪里不行!
又到一年毕业季,无数学生又要延期,这本来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因为博士毕业就是很困难。但是这一现象又变得不正常,很多写不出来论文的人,并不去思考他们写不出来论文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有些人把写不出来论文的原因归结为老师不行,这一点有影响,但是我们今天不讨论。有些人把写不出来论文的原因归结为博士学位取得的制度,怪这个制度太严厉,又是发表小论文,又是教育部盲审。但是他们从来不反思,为什么有的人能够顺利毕业,而有的人却要一拖再拖。这里根本上的原因其实是在于个人,根据美国的一个教育学家的研究,学习效果其实一半是来源于学习者自己,老师能起到的作用不超过30%;家长、学校、同伴以及校长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累计不超过20%。我们今天就着重说说,受教育者自己需要具备怎样的能力才能在攻读博士论文的过程当中顺利上岸。
从本质上说,博士期间的学习主要是自学,虽然各个学校也安排了一些课程,但是这些课程主要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等等。它并不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写论文的过程,也就是说它并不能直接为学生的研究过程起作用,真正能够对学生博士论文写作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活动,其实是学生自学。博士论文的写作需要的大量内容都是学生通过在图书馆、阅览室、自习室甚至是走路吃饭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而积累形成的。因为大学只能教你怎样渔不能直接给你一条鱼。教给你怎样渔之后,你需要自己打一条鱼,写博士论文,或者发表资格小论文,其实就是一个打鱼的过程。
那么在你自己打鱼的过程当中有两项基本的能力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是读,另一个是写。读不是指我们看到字能认识,那是国家扫除文盲的要求,博士论文的读要求达到几个层面:1.要能读得出,读得通顺,也就是要读出所有文字,要保证没有知识障碍,没有术语不懂,没有背景知识不了解。2.要读得明白,就是要知道作者说了哪些事,对文章的内容没有理解上的障碍。3.要读得透彻,也就是说作者要解决的是啥问题,提供了啥结论,依据的是啥前提。一般我们写论文都要读文献,文献一般都是议论文,议论文是解决问题的文体,都包含有作者要解决的问题,作者的观点以及依据。我们读一篇文献,至少要把上述三个层面上的阅读问题全部都解决掉,这才叫做真正的阅读。现实呢,就是我们的学生,可能连第1个层次都读不明白。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一篇文献当中,他可能不了解这篇文献所探讨问题发生的背景,也有可能有很多概念、名词、术语学生是不清晰的。但是在博览群书,不求甚解的指导思想下,这篇文章就这么被稀里糊涂的当作已经被攻克的文章列在参考目录里了。但是实际上,学生在写作过程当中遇到了很多问题,都是因为阅读是不过关的。如果你的阅读是不过关的,就相当于你在打鱼的时候,手里根本就没有网。所以学生首先要反思自己的阅读能力是否过关。
自己打鱼的过程中,还有另外一项最为重要的能力,就是写。很多同学在写博士论文之前就写过一篇硕士论文,而且由于硕士论文从难度和体量上,根本没有办法与博士论文相比,所以学生们的写作经历可以忽略为零,也就是说学生根本都不会写。博士论文的写作和我们日常生活的写作是不一样的,不仅在于它要求的字数多,还在于它要求逻辑结构严密,论证深入,而是在于它要求用学术语言,对某个学术问题进行学术探讨。这对于学生来讲是非常困惑的,他们由于经常认识不到学术写作和日常写作之间的区别,以及在难度上的巨大差异,而误以为自己具备了写作能力,其实写作能力根本就不过关。
而缺乏了读和写这两个最基本的能力,再加耗时比较长的读博过程缺乏管理,导致学生根本没有能力去完成一本合乎要求的博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