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天府·菁蓉汇 ”启动成都现代农业“智慧模式”!
以色列驻成都总领事馆总领事蓝天铭,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副司长王小兵,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会长戴中久,中国蔬菜流通协会副会长陈明均,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道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李跃建,四川省农业厅党组成员、总经济师肖小余,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建军,成都特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永等出席活动。
每个领域都有出类拔萃的人物代表,从他们那里,总能学到许多新鲜又实用的专业知识和行业经验。今天到场的三位大咖,带来了农业发展中的转型升级、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及新型农业产业分析等方面的观点和论述,为农业创新创业者指点迷津,答疑解惑。
李道亮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道亮教授主要围绕“农业转型的压力”、“互联网+”与现代农业、“农业转型的举措”三个方面展开演讲。他系统阐释了“互联网+”农业的作用。他认为,“互联网+”农业,本质就是创新,最终的目标就是提质、增效、增收,为农民、市民带来便利。
王小兵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副司长
王小兵在演讲伊始,就提到自己是彭州人,他对家乡的变化感到无比欣喜。演讲中,他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很多人都认为电子商务就是农业信息化,他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全面。农业信息化最主要、最本质、最核心的就在于生产的信息化,或者说全产业链的信息化。
蓝天铭
以色列驻成都总领事馆总领事
他首先指出,以色列和中国有很多共同点,农业在两个国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接着,蓝天铭分享了以色列在农业发展方面的经验。最后,他介绍了中以农业合作及目前以色列在中国西南的合作情况,也展望了以色列与四川农业合作的美好未来。
“成都市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授牌仪式
活动还举行了“成都市十佳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授牌仪式和“精准扶贫帮扶计划”路演展示及合作签约。
创新创业,彭州农业开启“智慧模式”
彭州都市现代农业现已领跑全国,成功获批全国唯一的部省共建国家级彭州蔬菜市场,荣获“中国蔬菜之乡”“全国十佳最具投资竞争力城市”“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等称号,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并连续四年获“四川省粮食生产‘丰收杯’奖”。
近年来,彭州突出种子研发、工厂化育苗、规模化生产、冷链物流与精深加工,完善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积极创建“彭州蔬菜”国家级品牌,形成了以彭州蔬菜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位于濛阳镇的四川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年交易额已突破360亿元,成为成都都市现代农业对外开放交流的核心窗口。
彭州积极融入成都“创新天府”行动计划2.0,借力“互联网、农业、旅游”战略,把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作为核心引擎,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搭建创新创业载体,助推科技成果转化
搭建创新创业载体,助推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彭州市创新创业大楼投入使用,现已入驻剑桥归国创业项目及北大、陕西科大等科研项目;新增各类科技企业50余家,新增省级工程实验室1家(新绿色药业),新增成都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成都杰晟蜀),中顺洁柔等3家企业已通过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初审,累积建成各级创新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研究室、企业技术中心)19家;依托各类各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发机构等,积极开展科技创新项目研究。截至目前,彭州高新技术企业完成产值68.7亿元,技术合同交易额8125万元,专利申请量达到55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119件。
优化科技金融服务,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优化科技金融服务,缓解企业融资难题。为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缓解资金不足的问题,推出信贷规模4亿元的“壮大贷”、“科创贷”创新金融产品,建立规模为10亿元的“彭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投资基金”,不断改善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
引进专家人才
做实科技人才引进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引进海归人才5人,硕士研究生18人,拥有发明专利或自主知识产权人才2人,大学生自主创业新增320人,创新创业人员达到600余人。引导和鼓励企业探寻校企合作模式,聘请专家顾问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与18所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聘请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附院等专家教授作技术指导。成都第一制药有限公司与全国10余家知名高等医药类院校建立了人才输入的长期合作关系,并已正式成为华西大学暑期实习基地。
农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本产业。时代的变迁与科技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农业技术的发展进程,愿以今天这场“创业天府 菁蓉汇·农业”为起点,开启成都现代农业与“双创”珠联璧合的发展新路,碰撞出最美的产业火花。
文字:《今日彭州》 李继军
图片:张水清 郭建平 刘晓冀 罗国杨 杰士 李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