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与品牌推广 小米商业营销熊艳:产品、渠道、品牌,新市场格局下增长底层逻辑
11月29、30日,第八届·灵眸大赏 在中国·上海成功召开。
第八届灵眸大赏以「回归」为主题,围绕“深耕国内市场·回归”与“放眼全球战略 ·未来”两大主题日,共设7个分会场,开展为期两天的议程。大会聚集近80位全球营销商业生态高管进行主旨分享和panel讨论,参会者高达2000+行业从业者。
当下,无论是品牌方还是服务商,大家都在寻找一种确定性的增长。根据《2023年中国消费者市场洞察与展望白皮书》显示,购买真实需要、高性价和环保可持续的产品已成为更多消费者的选择。
显然,回归理性已是共识。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回归理性又不仅仅代表单纯的性价比,他们对个性化服务的需求和提升体验的诉求也在显著升高,这需要企业从产品到服务到营销进行系统化升级。这也意味着,企业需要从产品到服务到营销进行系统化升级,以撬动品牌增长。那么,当市场从人口红利转向创新驱动,当消费决策更加谨慎和理性,当品牌增长逻辑发生重构时,企业应该如何准确洞察消费格局并重塑增长能力?如何打通营销链路,帮助品牌重获消费者?
在第八届 灵眸大赏,29日上午「深耕国内市场·回归」宏观论坛中,小米互联网业务部商业营销品牌部 资源策略总经理熊艳以《屏硬核实力 聚焦新增长》为题进行了分享。
以下为演讲实录,编辑整理:
大家上午好,感谢主办方邀请。今年,第八届灵眸大赏的主题是回归,在小米商业营销看来,2023年的营销关键词是“颠覆与重建”,某种程度上,这和“回归”也有异曲同工之处。接下来,我将分享一些小米营销商业在今年的一些趋势与洞察。
产品、渠道、品牌
新市场格局下的三个增长底层逻辑
一个明显的共识是,在当前经济周期下,无论是品牌方还是服务商,企业都在寻求一种确定性的增长,然后才是继续向上求生。在我看来,在这个全新的市场格局下,有3个关键词是始终不变的:产品、渠道、品牌。
首先,从产品策略来看。消费市场在回归理性,行业也愈发内卷。因此,对于品牌来讲,想要产品出圈,就一定要为用户提供超预期的服务与体验。
消费者理念正在从追求物质的功能满足转向追求物质、精神和趣味的三重满足。年轻一代追求的不再仅仅是“划算”、“超值”的性价比,而是产品与生活的适配度、品质感、价值感和体验感,是既要又要的“质价比”。
以徕芬吹风机为例,它在高速吹风机赛道上走的是“技术普惠”的发展路线,打造出体积更小、声音更小的产品,用行业头部品牌五分之一的价格优势,成功做到行业赛道TOP1,用2年时间超越了做了10年的品牌,一跃成为国内高速吹风机行业领军品牌。
其次,渠道策略。当下,无论是产品渠道还是营销场景,留给品牌的选择都很多,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局部最优≠全局最优,企业需要结合阶段做渠道布局。
对于企业来讲,其不仅要布局线上线下平台经营,满足消费者“自主选择渠道”的需求,还要注意平衡线上主播与线下经销商的优势互补,形成差异化,避免定价和优惠措施的不平衡。根据品牌的不同发展阶段,合理分配品牌推广与营销推广的比重,打造全渠道、全媒体、全链路、全洞察的强竞争力。
最后,品牌策略方面。比产品和渠道更为关键的,便是品牌策略。对于企业来讲,始终要把构建品牌资产,放在一号位工程。
凯度指出,强大的品牌往往具备三个基本优势:有意义——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联系、差异化——提供独特需求体验,活跃度——品牌心智识别。
同时,根据监测显示,品牌活跃度与品牌价值相关度最高,提升品牌价值、构建品牌资产的关键在于品牌能在多大程度上打入用户心智。显然,品牌认知才是驱动转化的关键因素。
同时,构建品牌力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战略的需要。事实上,中国产品在销量上的表现始终很优异,但从整个国家政策来看,2月6日,《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发布,其中“品牌”一词总计出现38次。文件开头即明确提出要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并设立了到2025年“形成一大批质量过硬、优势明显的中国品牌”这一宏大目标。
因此,我们一定要做到从中国产品到中国品牌的升级,品牌力建设正在成为企业寻求下一阶段增长的关键突破口。
从流量指标转向质量指标
品牌营销新模型:流量价值x(场景价值+质量价值)
那么,在当下的中国市场,广告主们到底在进行哪些投放?对用户的决策路径影响到底有多大?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47%的投放预算都给到了电商,35%是效果广告,品牌广告只有18%的份额。再回到对于用户决策路径的底层漏斗,根据自上而下的渗透逻辑,只有利用品牌广告进行品牌认知打造,才能让在更多用户心中建立品牌认知,找到机会人群进行拉新促活,不断把活水越做越大。
同时,随着品牌增长从流量导向转向品牌导向,企业也在重新审视营销环境与策略——从过度关注流量指标转向注重内容质量指标。即:投放后,到底有没有真正打动用户,是否在用户心中建立了品牌认知,以及到底是在哪个场景下打动的他们。
在小米商业营销看来,优质的内容是提升用户体验的关键,而选取具备高投放价值的媒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步骤。作为内容质量指标体系的组成部分,优质的媒介场景、媒介内容和媒介质量是实现高效增长的重要指标。
高质量媒介在哪里?
在新媒介价值衡量指标下,OTT大屏作为品牌力建设的新阵地,正受到市场的关注。秒针在《2023智能电视价值定位研究报告》中显示,大屏去重用户量已达到10.3亿,OTT媒介触达率达86.7%,均仅次于手机端。随着消费者观看兴趣的迁移,OTT正在从流量洼地走向营销主场,成为品牌不能错过的环节。
一方面,相比移动端而言,OTT大多面对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多人场景,其显著的集客优势和凝聚作用也是广告主青睐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从媒介质量表现看,OTT大屏在品牌认知度提高方面具有优势。在广告记忆度、广告完播率和产品喜好度方面均达到了更强的认知卷入效果。
4大案例,
看高价值媒介如何助力品牌力建设
实际上,凭借OTT大屏高清、沉浸视听、智能交互技术等优势,小米OTT也在不断探索创新,聚焦多维度以高质量投放引爆品牌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