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八字 为什么看了很多书听了许多课仍然学不会看八字?
八字作为玄学和易学中争议最大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最为普及的一门学科。几乎所有的易学培训班都开设八字课程,从初级中级到高级,从旺衰法为主到格局为主,从传统子平派到新派和盲派,绝对是产能过剩。八字尽管不受国家待见,但是从古书到现代出版的书,数量并不少。古书中从经典的《渊海子平》、《三命通会》、《子平真诠》、《滴天髓》,到教材《千里命稿》、《子平教材讲义》、《鹊桥命理》,到国内出版的邵伟华先生的《四柱预测学》、李顺祥先生的《经世易学真诠》等,段建业等盲派的著作,还有陆极致博士《命运的求索》这样的命理学史著作,可以说汗牛充栋,应有尽有。
但是,让很多人困惑的是,读了这么多书,听了这么多课,但是仍然没有学会批八字。不断实践有困难,在学习中跟同仁交流也经常出现观点的争执。针对是什么样的格局,身强还是身弱,某断语是否有效等吵得不可开交。还有很多人苦苦追求简单的公式,希望可以学会之后就可以百分百断事如神。认为至今仍然没有学会的原因是没有遇到好的师傅,或者是师傅不教。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没有遇到明师?还是自己资质不足?还是努力程度不够?还是钱没有花到位?
学习八字的几个常见盲区别的学科就是一学就会吗?
八字和奇门、风水等学问一样,确实存在秘诀不外传的问题。
但是,请大家思考一下,对于语文、数学、英语、物理这样的学科,别说藏私了,老师恨不得掏心掏肺把一切都教给学生,各种教辅为了卖钱也是拼了老命把知识讲清楚,为什么还是有很多学生学不好这些学科?
不管是中国的教育部还是美国等国家的教育机构,无不希望给学习减轻负担。也有无数的教育家和教培行业从业者试图解决这一问题,还催生了像新东方和学而思这样的教培巨头,但是最终也没有办法从根本改变复杂的学科就是难学的问题。
八字作为一门同样复杂的学科,期望只学几句口诀就可以神断,只会遇上骗子。
你读的书是为初学者自学设计的吗?
大多数人学习八字并没有师承,所以主要靠读书和听课这两种方式来学习。我们先来说读书。
我们还是以公开得不能公开的数理化来做参考。在1978年中国恢复高考的时候,包括未来的著名的物理学家张首晟在内,靠的并不是读教材而考上清华复旦等名校,而是一套名为《数理化自学丛书》的自学参考书。
这是因为,教材是为了老师教学而准备的材料,主要是配合老师讲课所使用的。教材的作用并不完全是讲解知识,另外还可能兼顾培养能力。比如,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教材可能会留白,点到为止,更多的希望学生自己去探索。教材中的例题,一般也不会有过于详细的解题过程,因为教的是思路,并不是过程。教材中的习题,往往也不配答案,更没有解题过程。需要配套的教辅书籍来辅助教材。而且需要有老师或者助教答疑。
而为了自学的书就完全不一样了,它必须有完整的逻辑体系,详尽的讲解,甚至知识点反复讲,大量的例题和详细的解题过程。基本上看完了做做真题就可以去考试了。
而大多数的八字著作,尤其是古书,并不是为初学者写的,更谈不上是自学的教材。所以对于多数人来说,有问题读不懂才是正常的。把基础打好之后,回头再来读这些经典著作可能才是更好的选择。
如果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自学教材,那么书读起来会有地方看不懂就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可能需要通过实践验证,可能需要读其他参考书,也可能需要问老师或者同仁。
教材或课程是不是为了取悦读者而过度简化了?
上节说了,八字的专门著作是为了阐述理论,目标是如何算得准的,初学者看不看得懂并在考量之内。于是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详详细细地把知识讲透,就像一些美国的教材一样厚厚一大书,还配辅导书。国内也有这种的八字教材,本体上下册900多页,配答疑书又400多页。但是这种教材会劝退很多小白,而且书厚肯定价格贵,读起来花的时间也长。于是另一种思路就出现了,就是不管准确率,把复杂的东西简化成初学者容易听懂的模型。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三得法”。
在梁湘润先生的《子平教材讲义》(第一级次)中就说,三得法是40年前一位吴君根据《三命通会》改编而成。可以作为论命的“入门”的一种“权宜之法”。但是不可久久泥困于此。
三得法最大的好处就是简单,只看五行是同党和异党,直接用公式计算即可。至于五行的旺相状态,天干五合地支三合六合,地支的余气杂气和与天干的通根,大运流年的影响,格局和调候之类的统统不管。不但算法简单,而且极大地降低了对于基础知识需求的强度。但是唯一的问题就是准确率大大下降。而且,习惯三得法后,再学更复杂的方法会相当不适应。
教材或课程是不是只挑容易的讲?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八字书或者课程从一开始设计的时候,就没有打算教会看八字,只是打算讲部分基础知识。
同样还是为了降低难度,让更多的人能够看懂听懂,所以干脆不讲复杂的部分,只挑简单的细节来抠。
比如讲天干地支,就空对空的讲,绝对不跟断命结合在一起。讲天干五合,只讲甲与戊合,乙与庚合等等,比如隔位合不合,多个要跟哪个合,合了之后什么条件下可以化,化成什么五行,对于格局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些就都不讲了。
上面是从让读者体验好的角度来说的。另外一种就是从作者的角度来说。
大家是不是经常看到理论一讲就是长篇大论,但是例子就是很少的情况?这并不是作者不知道要多讲例子,而是例子并不是凭空编出来的,到找到合适的例子非常不容易。这就像医院里的病人并不按照教科书的要求一样生病,病例是碰上的,而不是造出来的。
你是不是在用标准答案思维来学八字?
总结下前面几个盲区,八字本来就比普通人想象中要复杂,不光是学习八字的头疼,教八字的也头疼,各种正招邪招都拿出来了。高手写的书小白还看不懂。
上面这些会产生什么结果呢?学习难度大,学习材料不给力,所以练习时出错的可能性非常大。
教材要么太厚到你看到这里还没讲全,要么是作者简化了,要么干脆就没讲,高手写的书又希望小白举一反三,这样的难度下一直不出错就怪了,后面看到书里讲到了,或者自己悟到了,或者是请教老师学到了再改过来就是了呗。
但是很多同学就是受不了出错,一定要精密推导出一个准确的结论。这导致拿到一个稍复杂一点的命造之后迟迟不敢得出任何结论。看得越少,越没自信,然后积累经验的速度又慢。最后就只敢讨论理论了。
怎么办?尽快给人断事来验证
学习八字最重要的就是建立反馈链路。只有两种办法:一种是问老师,另外一种是问求测者。当然,如果有一天,进步到可以辅助学习八字了,那么问AI应该也是一种好方法。
老师如果问不烦的话,问老师是反馈最快的方法。不过话说既然你都有师承了,按说也没有自学者的这么多问题。
没有师承主要靠自学的话,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实践来验证。以终为始,通过断事的断语去反推你需要什么样的基础知识。
给合实践学习基础知识
学习基础知识跟断事相比,肯定是有点枯燥的。但是想多断准,少丢脸,就只能多看书多领悟基础知识。这也是先打通断事的链路的好处,会倒逼你更刻苦学习基础知识,而不是放下就忘了。
有了实践验证的通路,现在什么书都可以读。当然最好是系统性地啃掉一套教材。
螺旋式上升学习
其实每一个知识点都是分层次的,不可能一次性全部理解。
所以学习八字很重要的一种方法就是大循环反复学习。
如果暂时有一处不能理解,可以先绕过去,后面再回来看,可能就发现非常简单。而有些自认为理解的东西,可以在积累了一定的实战经验之后再回头去复习,说不定就有新的体会。
小结
总之,面对八字这样公认比较复杂的一个学科,不能指望找到登天的捷径。而且,由于八字的影响遍布其他学科,不学还影响看懂别的学科的书籍,就算真有批命的更好方法,也绕不过八字。
抛弃幻想,做好规划,立足实战,迭代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