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产品推广 作风建设年丨区市场监管局推进产品“一品一码”落地,提升区域食品安全水平
找准突破口 在全行业推广
我区有食品生产企业57家,涉及糕点、肉食制品、桶装水等23种食品种类,“一品一码”的建设应该从哪个类别入手?“辖区有部分企业在‘一品一码’建设方面已经具备较好的基础,对于这类企业,我们将其作为范本,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重点推进。而对于其他企业,则需要从零开始。”区市场监管局食品生产科科长王辉说。
作为昌平区最大的食品生产企业,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稻香村”)早在2017年就建立了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升级,目前该公司实现了全品类产品批次追溯和礼盒产品溯源防伪,系统功能也实现了管理者的正向追踪、消费者的反向溯源及物料平衡管理。为方便其他企业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区市场监管局专门组织了一次现场交流会,邀请技术开发人员和稻香村相关负责人详细介绍电子追溯系统和智慧云管理平台情况;围绕电子追溯系统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应用等问题,与食品生产企业展开了深入交流和讨论。
对于辖区其他从零起步的食品生产企业,经多次调研后,区市场监管局决定从桶装水生产行业入手建设“一品一码”。“桶装水生产原料单一、工艺简单、市场假冒风险高,但其技术改造成本低,所以我们决定首先在该行业对‘一品一码’进行重点推广。”王辉告诉记者。
我区共有景田、宇亚、天周、水优美、居庸关、燕峰给水、益生泉7家桶装水生产企业,由于每家企业情况不同,实际推广难易程度不一。北京宇亚麦饭石矿泉饮料有限责任公司产品销量较小,结合企业特点,技术开发公司开发手机App激活溯源码,可轻松使二维码关联食品信息。企业只需将关联好信息的二维码加贴到食品外包装上,消费者扫描该二维码,输入两位暗码后就可以获取生产日期、检验报告以及投诉举报服务热线等信息。
然而,对于产量较大的桶装水生产企业,比如北京景田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则很难通过人工贴码的方式实现追溯防伪。“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多次进行调研,组织企业与技术开发公司不断讨论研究,最后完成了技术上的升级改造。”王辉介绍,技术开发公司将二维码交给企业,企业通过包材供应商将二维码印制在桶盖上,生产时在线使用数据采集器将桶盖上的二维码与产品信息进行关联,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即可查询到产品具体信息。“这种形式的‘一品一码’由于投入成本低、操作简便,得到了辖区所有桶装水生产企业的认可”。
2021年11月,我区桶装水生产行业实现全行业产品“一品一码”落地。“一品一码”不仅实现了食品安全电子追溯,还帮助桶装水生产行业解决了多年以来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的难题。在此基础上,区市场监管局将“一品一码”建设经验在各食品生产企业中推广。
目前,昌平区在产43家食品生产企业的产品初步实现了“一品一码”。
持续完善建设 发挥更大功效
“建设食品安全电子追溯体系,需要市场监管部门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但对某些企业而言,意味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和时间成本,无疑也是一项考验。”王辉介绍,辖区有一家外资企业,在复配食品添加剂行业处于“头部”位置,其设计“一品一码”建设方案时,要考虑与现有的管理系统相匹配,故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大。据悉,该企业“一品一码”建设自2021年4月启动,计划2023年5月全面完工,预计耗资300余万元。“如何鼓励企业积极性,让他们愿意投入更多的管理、技术等成本,是我们下一步需要做的工作。”王辉说。
“目前,我们的食品安全电子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与某些起步较早的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产品类别尚未全覆盖、内容形式不够丰富等问题亟需进一步解决。”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区市场监管局将结合“作风建设年”主题活动,继续学习先进经验,在政府统一领导下,搭建生产企业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到成品销售的全程可追溯平台,使“一品一码”发挥更大功效。
图文/王星月 聂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