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创业与传统创业的相同点包括 10年3度创业,他总结了7条保持企业韧性的经验 |【经纬低调分享】
用更加直观的方式来表达:产品市场匹配度,是你所打造的产品与任何时候市场现状之间的差距。上图中,横轴代表时间,纵轴代表市场变化。你的产品(红线)与市场(蓝线)是两条独立的线条,彼此的变化幅度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在公司,两条线在最完美的时刻贴合在一起,让我们创造出了许多价值。但随后,我们就迷失了方向。如果你长期保持原地踏步,或者在产品迭代方面没有跟上市场变化的节奏幅度,那你只会离产品市场匹配度越来越远。
3. 发现最大的竞争威胁?跟随关键信号,不要盲目随大流
在创业过程中,虽然了解宏观行业竞争情况是非常重要的,但莫尔从自身经历中发现,更加重要的是,一定要仔细复盘公司的发展路径,如果害怕自己走偏的话,就要及时调整和更新。莫尔说,如果要保持公司的韧性,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断地去测试和验证自己的假设。
这条经验教训,可能会让人觉得有点意外。毕竟,从莫尔自身的经验教训来看,他如今对行业竞争对手的格外关注,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但莫尔认为,公司之所以没有关注到的发展,是因为其根本没有完整地关注其竞争格局。“当在2013年低调问世以后,我们并没有把它当作我们的竞争对手。但六年后的今天,我和联合创始人才意识到,他们原来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功,而我们却根本没有踏上那艘船。”莫尔说。
“大部分时间,我们都用于观察和了解身边那些高调的CEO以及行业内的大牛人物。我们总是会去关注下一个创业加速器Y 孵化出的企业,以及其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威胁。然而,到最后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却是一群默默无闻、辛勤付出的视野更加敏锐的运营者。”莫尔说,“在所有年轻有为、试图打破传统的创业者背后,都有一群同等数量的默默无闻的专业人士,他们也可能会带来同等效果的威胁。当我们全力以赴地勇拼铜牌的时候,他们却直接把金牌抱回了家。”
至于为什么是这个结局呢?莫尔回忆称,是因为“在2008年的时候,他们在朝着其自认为是好想法的方向奋力拼搏,但在随后的八年时间里,整个行业格局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需要用全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
“我当时非常担心来自和Domo等数据公司的竞争,因为这些公司的业务与我们几乎是一样的。但遗憾的是,我们没有意识到,也是在服务和我们相同的客户群体,为他们提供相同的价值,但他们所采用的产品方式,却比我们更有吸引力。当我们还在打造一匹‘快马’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在造车了。”莫尔补充说。
我从来不担心竞争,我只担心自己的双眼被蒙蔽,阻挡我的视野,从而让其它竞争对手有获得成功的机会窗口。要说真有什么的话,我认为我们在随大流方面、在行业聚焦点以及大牛人物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和时间,但几乎没有认真思考我们自己在真实市场中的具体地位。
“要想变得更加有策略性,我认为我们应该随时保持紧张的姿态,将精力投入和关注到更加有效的方面。”莫尔说,“例如,在经营公司的后期,我们开始反问自己这样一个简单问题:如果明天有一款全新的产品会上市,那到底什么样的产品才会让我们感到恐慌?对此,我们的答案是,一个能够将现在零散的全新云端数据仓库业务整合起来并且抢占市场份额的产品,同时,这个产品能够像一样能够用更好的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用户体验。这一次,与其坐以待毙,或者直接复制的现有模式,的一个小团队开启了一场编程马拉松(即一群程序员在一段特定时间内合作编程,以极快的速度开发计算机程序的行为)。最后,我们做出的产品就是。这款产品在随后也成功地发展了起来,并且在被收购后,也成功地以独立项目公司运作了起来。”
具有韧性的创始人不会提出“我们惧怕哪个行业竞争者?”这样的问题。相比之下,他们更关注的问题是“什么样的公司可能会成为我们潜在的威胁,市面上目前是否存在这样的公司?如果不存在的话,我们能不能成为这样的公司?”
4. 韧性是自上而下的,绝对不能靠外包来实现
在面对确定长期愿景、外部复杂情况以及寻找产品市场匹配的同时,莫尔还依赖了一个其自认为是创始人都应该采取的创业智慧:凡事不要一个人来做。于是,他将注意力放在招募管理人员,来协助他经营管理公司。
“在我们发现原因出在产品身上之前,我们已经换了两位销售副总裁。于是,我们又将注意力放在寻找合适的产品副总裁来解决我们的产品问题。经过数月的招募、入职和产品测试等过程,结果又发现这个产品问题实际上和更深层次的公司愿景有关。”莫尔说,“于是,我们又回到了起点。早知道,我们应该把用于人员招募的那些精力放在调整愿景这个根本问题上。这样一来,招募到的优秀人才也可以有更好的产品去打造、去销售。”
自己做还是授权给他人做,这两者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别。你不应该去依赖于全新面孔的管理人员,从而让自己忽视自身作为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的职责。
“作为企业创始人或者CEO,在核心业务方面,你不可能也不应该只靠他人。如果你认为当你在遇到困难时,总是会有人出面并魔法般地为你解决问题的话,那你所处的境地实际上是非常危险的。当你寄希望于他人的帮助时,你实际上就是在推卸转移责任,甚至没有起到CEO本应该起到的作用。这是一个极大的错误。”莫尔说。
例如,如果你是一名技术型创始人,而你刚好聘请了一名负责销售的管理人员。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完全信任于其专业性,而两手空空地坐等他帮你销售产品。
“即便你在产品销售方案方面没有任何头绪、不了解线上营销方面的具体操作,或者也不了解哪些营销策略才是好的,你也不应该直接撒手不管。你至少需要有一个期待值,希望对方能交付什么样的成绩,以此来激励他们,同时让他们感受到责任的重担。对于这条经验,如果你的团队规模非常小的话,就更加不能撒手让其它人去做。”莫尔说。
作为创始人,你不可能将最核心的工作外包给其它人去完成。投资人和高级管理人员不是你在面对艰难抉择时的避风港。没有人能够帮助你,只有你自己能帮助你。
5. 重新思考“远程办公”
由于莫尔创立的所有公司都不在硅谷,你可能会以为他会完全支持远程办公。但实际上,事实也并非总是如此。
“我第一份工作是在金融行业,那个时候我们的工作必须面对面沟通和处理,这也让我养成了固定的工作习惯。因此,在我早期创业期间,我作为创始人也会要求所有人到公司上班。”莫尔说,“然而,就我所了解的情况,以及在自身创业经历中,也遇到过签订多年办公场地租约还没到期之前,公司就破产或者倒闭的情况。因此,渐渐地,我自己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莫尔说。
莫尔还提到,随着如今各种基于云端的软件和工具的推出与普及,我们所处的环境已经完全不同于十多年前创业时的环境了。
“哪怕是五年前,当时普遍接受的做法都是,要么全部远程办公,要么全部到公司上班,要么你就完蛋了。但随着新一代协作工具的推出,以及对现代办公的观念转变,原来普遍接受的做法也在变化。对于公司而言,我们在这方面就很好地结合了两者,既为本地员工提供了到公司上班的环境和条件,也为更大群体的远程办公员工提供了妥当的工作条件。”莫尔说。
莫尔还表示,随着像新型冠状病毒等不可预测的全球性大事件的发生,远程办公的趋势只会变得愈加明显。
“远程办公,实际上也能够体现公司的韧性。无论是经济衰退期还是办公室租约的麻烦,甚至是来回通勤方面,远程办公都有其特定的优势。在成立初期,由于搬换新的办公室,我们要求所有员工都在家办公一周,整体而言也并没有遇到太大的麻烦。当团队成员需要参加全球各地办公室的会议时,我们也知道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毕竟大家都已经习惯了远程办公模式。对所有员工而言,不同的地理位置之间,也不会造成任何隔阂。”莫尔说。
要让远程办公文化全年内都保持高效运行,其关键就在于要全力投入及实行,即便是有员工到公司上班的情况。具体而言,莫尔总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实践:
6. 汇集有意向收购公司的人物名单,尽快与他们建立真正的人际关系
“许多创始人可能都会说,我们创立这家公司,并不是想让它卖个好价钱。我们之前也一直在说这样的话。”莫尔说,“但是,我们就像喝下迷魂汤一样,盲目地相信这是一件不值得相信的事,直到出售这家公司可能是我们面对的最好选择时,我们才发现我们有点措手不及。从公司成立之际,我们就应该去跟潜在的收购者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而面对一个我们明显会吃亏的报价,我们却没有时间和人际网络快速地回应,最终的成交价可能也不尽人意。”
“于是,在我们二次创业、创立公司的时候,我的合伙人斯坦就立即着手去做这件事了。从早期开始,他就与许多我们的意向收购公司的CEO和公司部门负责人建立起了友好的人际关系。当我们发现与某公司处境相似的时候,斯坦会快速高效地让我们坚信,我们的选择是对于公司和团队成员而言的最佳方案。”
莫尔说,“如今在运营公司的过程中,我们也是采用了相同的做法。”
“你不必一开始就对人家说,‘你好,总有一天你可能会有兴趣来收购我们。’你应该从你自身的公司业务和其公司业务之间,真正去发现能够协同奋进的因素,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去与之建立人际关系。至于这个协同因素,它可能是产品整合,也可能是走向市场的合作关系,或者仅仅是信息共享。无论怎样,这些关系都需要基于真诚沟通,而不带任何刻意目的性。你也不可能一夜之间就与对方建立起友好关系。”莫尔说。
7. 化自我调整为动力,尽快走出失败困境
一条不尽人意的出路,或者一系列艰难的困境会对你未来的发展产生较长久深渊的影响。“当你被击败时,当你的策略不管用时,当你必须要裁员时,当你宣告被其它公司收购时,这些时刻都容易让人感到难过甚至羞耻。”莫尔说,“当你发现自己首次用心创办的企业走向一条不尽人意的出路时,是非常打击自信的。在公司被收购后,我一度质疑过自己,如果我再次创业的话,是否还能够募集到资金。另外,这种结果对个人也会产生不小的影响。你可能会想,过去这几年时间是不是白白浪费了,或者我作为企业家的这条路是不是走到尽头了?”
作为首次创业者,你很容易轻信的是,在创业公司上的唯一投资回报,就是从出路中能获得多少实际收益。“结果我发现,自己的经历是相当值得的。”莫尔说,“直到我开始二次创业后,我才发现,在首次创业过程中的那些多次碰壁和艰难时刻,也可以有那么多的好处。”
对于如何面对和走出失败困局,莫尔强调了自我调整策略的重要性。就他个人而言,他喜欢通过体育运动和即兴喜剧内容来辅助调节。“千万不要忽略自我调整的重要性。”莫尔说,“有时候,公司的运营失败,实际上是由于创始人面对各种决策疲劳时的不作为导致的,也有可能是因为过度偏执和压力骤增所致。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你可能根本没有足够的精力,去打造支撑你成功的支持系统。”
对于如何走出失败这个问题,实际上有许多因素都是在自身控制范围之外的。但所有创始人都能够控制的,是诚实面对自己,了解自己需要全力以赴地去做什么,这其中还包括什么时候(以及如何)让自己恢复精力。
自我调整是当你在经历失败时可以保护你的“安全网”。它不仅能够让你在事情不如意时保护你自己,更重要的是,当时机成熟时,它还能够让你将精力集中在自己的核心优势上,让你东山再起。
最后一条经验,可能是莫尔如今最有深刻体会的经验。“如今,我开始尝试始终保持清醒的态度,了解自己在这些因素影响下的具体变化。对于现在经营的公司,我也是全身心投入其中,没有一丝松懈。在今年如此‘动荡不安’的背景下,我也不知道怎样才能打造一个最成功的公司。不过,商业基础永远都是重中之重,而产品市场匹配仍然是值得期待的重要成果之一。”莫尔说,“过去经历给我造成的长久影响一直没有消去,如今我年纪也不小了,也开始长白头发了。我家里还有一个漂亮的女儿,她也时刻需要爸爸的陪伴。所以,我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挥霍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再度创业者就不会再犯错了。事实上,你可能还会犯一些与之前完全不同的错误。如果你要我总结如今在经营公司时的不同做法,可能就是我在日常经营和管理方面更大的自信吧。十余年创业经历带给我的肌肉记忆,会让我在日常经营管理决策方面少了一些疲劳,从而有更多的精力去向前看,面对全新的未知领域。”莫尔说。
最后,要保持在创业方面的韧性,十年三度创业的莫尔,有如下7条宝贵经验及建议:
本文来自First Round ,原标题This Built in 2008, 2016 and 2018. Here’s What He’s About ,题图来自,授权基于CC0协议,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也许你还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