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创业项目大赛 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你来挑战!
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等你来挑战!
科技创新的道路
离不开青年的矢志不渝
红色筑梦的旅途
因青春而焕发光彩
在这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
你准备好接受“互联网+”的挑战了吗
为进一步营造学校创新创业氛围、提升师生创新创业意识、以期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加快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目标,结合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相关要求,现决定举办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州商学院经济学院初赛。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大赛宗旨
(一)落实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激发大学生投身创新创业的热情和创造力,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三)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四)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社会资源对接展示平台,推动赛事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推进项目成果转化;
(五)为省、市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尤其是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培育优秀选手和项目;完成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要求的参赛项目数、人数等覆盖性任务。
大赛时间
2023年2月-6月
一、参赛内容
参赛赛道、组别和对象:
本届大赛分为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所有创新创业项目均可参加高教主赛道,符合在推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城乡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有创新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的项目可参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对企业提出的创新需求有针对性解决方案的项目可参赛产业命题赛道。三个赛道均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并允许跨校组建团队,其中产业命题赛道允许师生共建团队报名参赛。参赛申报人须为广州商学院在校生或毕业生,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高教主赛道
根据参赛项目所处的创业阶段、已获投资情况和项目特点,分为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具体参赛条件如下:
1、创意组
(1)团队负责人及成员须均在校学生,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
(2)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报名阶段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3)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本组比赛(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
2、初创组
(1)参赛申报人须为在校学生或毕业5年内(2018年之后的毕业生)毕业生,同时须为项目负责人且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
(2)参赛项目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未满3年(2020年3月1日后注册)。企业股权结构中,企业法人代表的股权不得少于1/3,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51%。
(3)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含基于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可以参加初创组,其中项目负责人所持股权比例不得低于1/3,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51%。
3、成长组
(1)参赛申报人须为在校学生或毕业5年内(2018年之后的毕业生)毕业生,同时须为项目负责人且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
(2)参赛项目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3年以上(2020年3月1日前注册)。企业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3)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含基于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可以参加成长组,其中项目负责人所持股权比例不得低于10%,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项目需符合在推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城乡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有创新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等要求。根据项目性质和特点,分为公益组、创意组、创业组。具体参赛条件如下:
1、公益组
(1)在校学生或毕业5年内(2018年之后的毕业生)毕业生。
(2)参赛申报主体为独立的公益项目或社会组织,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益机构(或社会组织)的项目均可参赛。
(3)参赛项目以社会价值为导向,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业计划和实践,项目收益主要用于项目再投入。
2、创意组
(1)在校学生或毕业5年内(2018年之后的毕业生)毕业生。
(2)参赛项目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的痛点问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融合,项目收益使用与普通企业一样。
(3)参赛项目在报名阶段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3、创业组
(1)在校学生或毕业5年内(2018年之后的毕业生)毕业生。
(2)参赛项目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的痛点问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融合,项目收益使用与普通企业一样。
(3)参赛项目在报名阶段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学生须为法定代表人。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产业命题赛道
本赛道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每支参赛团队只能选择一题参加比赛,允许跨校组建、师生共同组建参赛团队,每个团队的成员不少于3人,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揭榜答题的实际核心成员。具体要求如下:
(1)项目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包括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学生(即2018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
(2)参赛团队所提交的命题对策须符合所答企业命题要求。参赛团队须对提交的应答材料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物权
二、参赛项目类型与要求
(一)项目类型
参赛项目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下一代通讯技术、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服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的作用,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互联网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创新网络化服务模式,促进互联网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等深度融合。参赛项目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1、“互联网+”现代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等;
2、“互联网+”制造业,包括先进制造、智能硬件、工业自动化、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军工等;
3、“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包括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工具软件、社交网络、媒体门户、企业服务、下一代通讯技术、区块链等;
4、“互联网+”文化创意服务,包括广播影视、设计服务、文化艺术、旅游休闲、艺术品交易、广告会展、动漫娱乐、体育竞技等;
5、“互联网+”社会服务,包括电子商务、消费生活、金融、财经法务、房产家居、高效物流、教育培训、医疗健康、交通、人力资源服务等。
6、参赛项目应结合以上分类及自身项目实际,合理选择项目类型。参赛项目不只限于“互联网+”项目,鼓励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参赛,根据行业背景选择相应类型。
(二)项目要求
1、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项目立意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赛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抄袭盗用他人成果、提供虚假材料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2、参赛项目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报名时须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等;已在主管部门完成登记注册的创业项目,报名时须提交营业执照、登记证书、组织机构代码证等相关证件的扫描件、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股权结构等。参赛项目可提供当前真实财务数据、已获投资情况、带动就业情况等相关证明材料。
3、参赛项目不得含有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须尊重中国文化,符合公序良俗。
4、参赛项目根据各赛道相应的要求,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报名参赛。已获本大赛及其他任何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等项目均可参加本届大赛。
5、参赛人员(不含师生共创参赛项目成员中的教师)年龄不超过35岁(1988年3月1日之后出生)
三、赛程安排
(一)参赛报名(2月27日—3月21日)
1、报名方式:
经项目指导老师审阅后,参赛项目负责人向经济学院提交参赛项目报名材料,待“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开放今年报名通道后,再登录上述网站完成网上报名工作。
2、报名材料包含以下部分:
(1)参赛报名表:
按《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州商学院校赛参赛项目报名表》(附件 1,以下简称《参赛报名表》)格式要求填写;
(2)项目计划书(创业/商业计划书):
由参赛团队根据项目实际需要自拟格式,完整地阐释项目的产品服务介绍、技术、核心优势、市场前景、经营策略、资金需求、未来规划、团队成员情况等。
(3)路演PPT:
参赛团队需提前制作用于项目路演所使用的PPT。PPT应简明扼要、突出重点,能够准确表现项目概况、特点、市场前景等要素。
3、截止时间:3月21日
(二)二级学院初赛(3月22日—4月8日)
1、资格审查
二级学院对参赛团队和参赛项目进行资格审查,不符合条件和要求的项目,予以淘汰。
2、院级初赛
遴选出参加学校复赛的候选项目,赛程安排、比赛环节、评审方式等需参照往届省赛方式进行。
3、项目推荐
各学院按实际报名数的20%推荐项目进入学校复赛,最多不超过5个。以二级学院为单位报送晋级项目,不接受个人或团队报送参赛材料。
4、学院报送材料
(1)推荐项目材料:《参赛报名表》(附件1) 、项目计划书、项目PPT等参赛项目材料电子版。
(2)《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州商学院校赛参赛项目汇总表》(附件2)电子版。
5、奖项设置
1、一等奖2名,颁发荣誉证书;
2、二等奖3名,颁发荣誉证书;
3、三等奖7名;颁发荣誉证书;
4、优秀奖若干名,颁发荣誉证书。
(三)校级复赛及培训(4月11日-4月30日)
专家评委会对项目材料进行网上评审,评审产生10个项目晋级校级决赛;对进入决赛的团队进行专业的项目路演及项目内容培训,为校赛决赛做准备。
(四)校级决赛(5月上旬)
大赛决赛以路演方式进行,具体内容另行通知。
1、时间:待定
2、地点:待定
3、报送材料
(1)项目材料:《参赛报名表》(附件1)、项目计划书、项目PPT等参赛项目材料电子版。
(2)项目及团队简介:文字材料300字左右,有关项目和团队的高清图片各2张。
4、决赛形式
项目路演、参赛团队通过PPT、实物展示、模拟操作等方式讲解参赛项目;专家评委将就市场潜力、行业优势、营销推广手法、物流、财务、技术等方面对团队进行提问,团队进行相应回答。评委根据参赛项目的内容与参赛选手现场表现进行评分。
(五)大赛结果推荐阶段(6月前)
比赛组委会将结合校赛结果推选出优秀项目参加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广东“众创杯”大学生启航赛、“赢在广州”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比赛,参赛者视为同意上述省、市相关比赛和活动章程,若获推荐,应珍惜机会,全力争取更高成绩,不得无故退赛或不参加大赛相关活动。优秀创业项目可优先入驻学校创业空间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
参赛报名材料及报名方式
项目负责人将报名材料(包括《参赛报名表》(附件1)、项目计划书、路演PPT等)及汇总表(附件2)压缩命名为【参赛赛道+项目名称+负责人】,于3月21日22:00前发送至经济学院团委实践部邮箱:
扫描上方百度网盘二维码获取附件
附件1: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州商学院校赛项目报名表
附件2: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州商学院校赛推荐项目汇总表
附件3: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计划书模板
附件4: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评审规则
以下是本次第九届“互联网+”咨询群
有意向的同学可以进群咨询
文字 | 实践部
图片 | 实践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