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摊第一天没人买 小伙摆摊卖洗衣液,十几块一桶没人买,换个法子两小时卖光
地摊上买苹果,3.5元一斤和10元3斤,你会更愿意买哪一个?
今天,我就用一个小伙子卖洗衣液的故事,来跟大家分享一个非常有威力的“现场销售策略”:看起来很便宜。
欢迎进入今天的案例分享:小伙摆摊买洗衣液,15块一桶没人买,换个方式两小时卖光的逻辑。
【1】引子
在分享这个洗衣液故事之前,我给大家讲一个成语故事:朝三暮四。
朝三暮四讲的是什么呢?讲的是古时候有个玩猴子的人,类似于大街上牵猴子卖艺的那种。
他拿橡实喂猴子,跟猴子说:“早上吃4个,晚上吃3个。”
众猴子都怒了,问:“为什么晚上没有早上多?”
这个玩猴子的人就换过来说:“早上吃3个,晚上吃4个。”众猴子都笑逐颜开。
寓言故事:朝三暮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那就是做生意,你要顺着客户的心理走,让他们感觉自己占了便宜。
不管是早上4个晚上3个,还是早上3个晚上4个,玩猴子的人总共给出去多少橡实呢?7个对不对?
但是为什么猴子愿意接受早上3个晚上4个,但不能接受早上4个晚上3个呢?
主要是猴子的心理是“晚上要比早上吃得多”,所以不管早上是3个还是4个,只要晚上比早上多就行了。
只不过商人就是商人,他只愿意给出去7个,不然早上4个晚上5个,晚上比早上多,猴子不也是能够接受的吗?
为什么要跟大家分享这个成语故事呢?因为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这个卖洗衣液的故事,也是用到了同样的原理:看起来、感觉上占了便宜。下面开始分享。
【2】正文
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手里也没多少闲钱。有一次他去朋友家玩,发现朋友这里的同样的洗衣液只卖18,而自己住的那里卖25。
于是,他就想着批发二三十桶回去卖,最后他以批发价15,买了30桶。
回去以后,他就在小区楼下摆了个地摊叫卖,价格呢和其他人一样,卖25一桶,第一天晚上他搬了15桶下来,卖了几个小时,过路的人看都不怎么看他,所以也没卖出去。
第二天晚上他又来了,这次他只搬了10桶,机灵了一些,写了一个牌子:洗衣液20一桶。
路过的人有偶尔来问问,但是基本上都没有买的意思。为什么会这样呢?
回去以后他也各种思考,第三天晚上也直接没有再下来摆摊卖。
后来他看到了一个比例偏见的例子,例子是这样的:
有个火锅店做活动,砸金蛋。总共10个金蛋,其中一个金蛋里有一副最新款的蓝牙耳机,价值也是几百元了。
这个活动,看起来10%的中奖率,比起买彩票高得多得多。但是事实上他这个活动没几个人买账。
后来火锅店就调整策略,
剩余66%未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