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微博上发帖 对微博阳光信用超话的网络民族志研究
微博超话社区于2016年推出,已经吸引了大量的微博用户加入,作为微博内部嵌入的平台,它具有多样性、趣缘性和强交互性的特点。其中,阳光信用超话用户主要通过提升阳光信用积分来提高个人账号质量,本文就以阳光信用超话为目标,采用网络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分析探讨超话的特点以及超话用户的加入动机。
一、阳光信用超话的兴起
阳光信用超话于2019年创建,目前已有235万用户,是微博用户“养号”的场域空间,所谓“养号”主要是提升阳光信用值,从而提升账号质量和权重并增强用户发布的评论在评论区被看见的可能性。微博阳光信用值是每个微博用户的固有价值属性,它通过直观清晰的数据,结合了内容贡献度、个人身份完善性、信用历史、社交关系以及消费偏向等方面,成为微博用户在网络上阳光讨论、积极表达、理性交流的衡量标尺。
图1 阳光信用超话
一方面,超话内多是正能量、鸡汤式的帖子,且配图或视频均以鲜花、风景、动物等,创造了一个特殊的网络空间。另一方面,超话内设有发帖、视频和互动专区三个板块,其中互动专区多是信用分值较高的用户发布帖子,其他用户进行互动,形成了仪式化的互动行为,将评论互动这一行为赋予了提升信用值的意义。
二、阳光信用超话的特点
1.成员基数大
阳光信用超话自创建以来已经吸引了众多用户加入,热度居于第一且互动量高达二十万,基于庞大的成员基数,该超话也位居行业类超话第一。每个用户在此超话内都像是进入了一个全景式的舞台,人人成为了演员,在表演自己的同时也观看着别人的表演。
2.均为正向积极的内容
该超话拥有庞大的基数,但是超话里的内容风格却是具有高度的统一性,无一例外皆是正面积极的,甚至鸡汤式的内容。这也形成了该超话的一大特点,作为该超话的观察者,该现象具有全新独特性。
图2 超话内发布的帖子
3.全天时更新
超话内容更新呈现出全时性,通过观察帖子发布时间可以看出从0:00—24:00均有新帖子更新,成为了一个不眠不休的线上空间,在该空间内,每时每刻都有“打更人”,他们通过发布帖子,留存每时每刻的用户足迹。
4.拥有一定的运行规则
该超话创建者“阳光信用”以及6位主持人作为该超话权力掌控者,拥有着制定规则以及审判的能力。在超话公告一栏,主持人“打工人在冲浪”发布了科普贴以及处理帖。另一方面,该超话又有一定的隐性运行规则,比如互动要满十五字,图文要充满正能量,文字更要贴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此规则下,用户成为了一定意义上的数字劳工,为该超话付出时间资本时,也得到了相应的报酬即信用积分的提高。
三、阳光信用超话内展现的传播特点
1.复制机器:内容单调乏味
通过七天左右的观察,发现该超话发布的内容具有高度相似性,阿多诺与霍克海默在《启蒙辩证法》中提出了“文化工业”理论,认为文化工业是将文化产业标准化、模式化、商业化的行为,“文化工业”的重点在于工业逻辑而非工业本身,指的是标准划一性的机械复制技术,两人认为文化工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具有同质性和可预见性。而该超话内部发布的帖子也一样具有同质性和可预见性,其内容清一色的具有“鸡汤”性质,呈现出机械复制感而非独特的创造性,同样也失去了本雅明所提到的灵韵,缺少其本质的文化意涵。而处在文化工业生产逻辑下的用户也成为了“复制机器”,每天进行着“流水线”工作,化身成了超话内的数字劳工。
研究也发现,在其他社交平台上搜索阳光信用超话,会出现“阳光信用分提升指南”、“阳光信用超话文案”“阳光信用超话图片”等内容,这也印证了该超话的帖子具有一定的复制性和同质性。
2.信用崇拜:较多用户选择与信用分值高者互动
研究发现,在超话互动板块,用户更愿意和信用分值在七百以上的博主积极互动,并且这种互动呈现出单向性的特点。例如博主“”的信用分值为710,其帖子的转评赞数据分别为295、1485、962;博主“-Clear小魚”信用分值为704,其帖子的转评赞数据为852、4934、2006;而博主“对白对白吧”在超话互动板块发布的帖子仅有5评论2点赞,与前面两名超话用户的帖子互动数据形成了极大反差。仔细对比三名博主发布的帖子发现,前两位提到了个人阳光信用值,而第三位则仅仅提到了“信用极好”,并没有具体的展示个人阳光信用分值。通过对比发现,超话内的部分用户存在着信用崇拜,他们会尽可能的与信用分值高的用户进行互动,以此增涨自己的信用分值。
图3 三位用户的转评赞数据
3.用户互联网身份多元
超话内的用户身份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阳光信用超话有着一定的等级制度,用户达到12级可称为超话大咖,笔者选取超话大咖榜位前二十名为样本,分析他们的身份特征发现其中16位用户均有着其他身份,包括娱乐博主、其他超话大咖或主持人、视频博主等。在传播情景中,不同的网络空间提供了不同的语境,使个人可以更加灵活地表达和塑造自己的身份。社会学家戈夫曼在《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中》,借助戏剧表演的术语对社会互动进行了诠释,提出了“拟剧论”,他认为人们在日常交往和生活中,人人都是表演者,也就是说,人们会在特定的场景或者舞台上表现出特定的行为,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在阳光信用超话中,这些用户扮演的角色是努力提高阳光信用值的人,而在其他场景下,他们是某某明星粉丝大咖,需要为偶像的职业发展做贡献,这种行为的变化伴随着场景的不同而趋向于复杂和随机。
图4 超话大咖榜前20
结语
福柯认为话语即权利。在一个社会中,谁掌握了话语权,谁就能反映自己的利益。阳光信用超话作为微博平台中的空间之一,承载了微博用户提升话语权力的本质愿望,他们渴望通过提高信用积分来提升自己“被看见”的可能性,同时也能获取一定的话语空间。在此逻辑下,阳光信用超话的存在是用户渴望打破微博内置算法控制的工具,但遗憾的是,用户依然要处在算法规训之中。
参考文献
[1](法)福柯.陈怡含编译.福柯说权力与话语[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年.
[2]晏青,刘钰.社交媒体平台抑郁群体的社会支持寻求研究:基于对微博“抑郁症超话”的考察[J].新闻界,2022(06):45-56+64.
[3]杨梦思.权力、空间、认同:社会学视角下的微博超话研究[J].国际公关,2023,(14):161-163.
[4]陆韵雯.社交媒体时代的身份认同重构与跨文化传播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20):70-72.
[5]于凤静,王文权.代际更迭与需求之变:跨境传播视域下在韩中国朝鲜族受众特征的再认识[J].民族学刊,2023,14(05):82-90+126.
[作者刘亚欣系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3级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
[本文系新传知识星球传播研究方法课程暨“沙曼屯工作坊”研究成果,指导教师: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