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发帖 “南昌地铁上最疯狂一幕”被挂上热搜:中国年轻人大型发疯实录
来源:小椰子专栏(ID:)
01
前段时间,热搜上挂着这样一个视频,看得人神清气爽、乳腺都通了。
江西南昌,一位阿姨丝毫不顾忌他人眼光,舒舒服服地在地铁座椅上躺平玩手机。
她一个人就占了一排的座位。
旁边戴眼镜的大哥,眉头皱得可以夹死一只苍蝇。
而刚上来的另一位大哥,没有座位只能站着,正无奈地打量着阿姨。
用眼神骂得很彻底。
拍摄这段视频的大学生,此时决定做一件暖心的事,看着他对着镜头羞涩一笑,我就知道有好事要发生了。
他脱下自己的羽绒服外套,面露关怀之色,给躺平的阿姨盖上了:
“阿姨,您在睡觉冷吗,给您盖上吧。”
阿姨瞬间弹起,坐直了身子连连摆手:“不用不用”。
阿姨承受住了各种各样的眼光,唯独没承受住他的关心。
果然真诚才是必杀技。
这位整活的男大学生一下火出了圈,并获得了“地铁暖男”、“地铁盖被侠”的称号。
评论区里,所有人都对他的“高情商发疯”行为叹为观止:
“鲁莽和胆怯中你选择了智慧。”
“而你,我的朋友,是真正的英雄。”
“我时常在想人怎么可以聪明到这种地步。”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网络上悄悄出现了一个新型群体:
乳腺侠。
顾名思义,他们都是拯救别人的乳腺于水火之中的勇士,向世界表达着这样的态度:
忍人一时乳腺增生,发疯一步海阔天空。
与其内耗自己,不如发疯外耗别人。
02
你会看到各大社交平台上,充斥着网友喜闻乐见的当代年轻人大型“发疯”实录。
比如,在家族聚会上,婆婆抱着孙子阴阳怪气地说:
“你们看看我孙子,长的真是漂亮,像他爸。就是脾气有点臭,也不知道像谁,我们家里也没人这么大脾气。”
儿媳缓缓站起来,直接把桌子掀了,然后问亲戚们:“现在大家知道像谁了吗?”
爽,太爽了,对那些不怀好意的人,压抑自己只会变成妥协。
甚至是变相的鼓励,鼓励对方下次以更过分的行径对待你。
相比之下,适当的反击,才会让别人知道你的底线。
比如,有i人00后发帖人,一直以来都是重度内向+社恐+老好人,甚至患上了抑郁。
有天,她去一家豆浆店,点了份卤肉套餐,餐做好了叫号之后,却被隔壁座位的宝妈给拿走了。
发帖人起先特别礼貌地跟她沟通,但对方却语气不善,丝毫不肯承认,还大喊大叫说自己被欺负了。
发帖人瞬间崩溃了,当机立断开始发疯,掀翻了卤肉饭,把豆浆泼在宝妈身上,边哭边喊:
“为什么都来欺负我,明明是我出钱点的饭为什么我吃不到。”
事情结果大快人心,宝妈出钱给她重新点了餐并带着孩子落荒而逃,店家则送给了她100元代金券。
而发帖人从那以后,情绪也好了很多,没有之前那么抑郁了。
找一件“确实不是自己的错”的事情,理直气壮地发一次飚,真的会神清气爽,一切郁结烟消云散。
再比如,有人在麦当劳亲眼目睹了一场现场发疯。
有家长一直数落着自己那二十岁左右的女儿:
“你口红颜色太深了,你耳环太大了。”
“你口红能擦掉吗?你这种打扮好像变态,心理有问题一样!”
一直念一直念,女孩不断地说:
“好啦,别再说了”,甚至还道歉:“对不起好吧?我下次不穿了。”
但妈妈依旧不依不饶,嘴里念个不停。
那一刻,紧绷在女孩脑袋里的弦似乎断掉了。
她摔掉手里的可乐,掏出口红就在自己嘴上疯狂地涂,越涂越大,涂得满脸都是。
这场“发疯”的背后,是一个情绪压抑的年轻人,正在努力自救。
虚假的情绪稳定,忍久了只会生病,只有适当释放出来才不会伤害自己,获得真正的情绪自由。
所以啊,与其忍气吞声,不如直接发疯,与其自我指责,不如让别人当场发懵。
03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浏览量高达2041万的问题:
“发疯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点赞特别高的一条回答,一针见血地说穿了本质:
“一个正常人,如果被冠上了‘疯子’的称号,从此他就获得了绝对的自由。”
之前的大热韩剧《假面女郎》中,就有一个这样的片段。
女主角金貌美进了监狱,因看不惯监狱里的大姐大欺负别人,把自己的饭分给了被孤立的狱友。
大姐大就派出了自己的两个手下,来势汹汹地找金貌美的茬。
但金貌美却根本不怂,一顿疯狂输出,对准领头的猛打。
由于对方有靠山,金貌美被关进了暗无天日的禁闭室,按理说出来后应该会消停点
可是她不,见对方一次就打一次,吃饭的时候打,休息的时候打,锻炼的时候打。
直到对方闻风丧胆,彻底服软,女主终于靠着发疯,换来了监狱生活的安宁和平静。
当然,普通人的现实生活,肯定没有影视剧那么drama。
但从大家都喜欢看疯批爽文、爽剧这点,就足以窥见:我们真的被压抑了太久了。
总是被教育着:“为人处世要有修养、不能翻脸,忍一时就能风平浪静了”。
可有时候,往往越软弱、越好说话,就越容易被当成软柿子捏。
所有情绪都闷在心里得不到纾解,最后硬生生地把自己憋成了乳腺增生,憋出了各种心理问题。
就像作家毛姆所说:“要是你什么都能原谅,那你经历的都是活该。”
做人有时候确实没必要太正常,毕竟让你内耗的人和事,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04
当然,并不是鼓励你随时随地发疯。
毕竟一两次报复性地发疯,并不能让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真正重要的,是找出发疯背后的信号,并及时对身心进行调整。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概念,叫“反面个性”。
什么意思呢?
武志红老师曾在文章中提到:我们的人格其实就像光谱一样,是一条延绵不断的线。
线段左端,代表我们的主要个性,而右端,则代表与之相反的个性。
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完整的人,是能够随着外在环境的变化,在这条线上自如切换的。
比如,平时能够照顾他人的感受,但当自己的利益被严重侵犯时,也会坚决出来反抗。
所以,我们平时,可以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反面个性,而不是蜷缩在主要个性的状态。
具体怎么做呢?
比如应对经常叫你帮忙带早饭、却总是背后偷偷说你坏话的同事,你可以勇敢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