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平台不给取款 电信网络诈骗的防范方法
目前,对于反电信网络诈骗这项行动来说,“防”比“打”更加有效、更加切实,所以更加重要。如果人们了解了电信网络诈骗的本质,知晓了电信网络诈骗的手段,提高了电信网络诈骗的防范意识,与身边的朋友多沟通,电信网络诈骗就不会得逞。首先,电信网络诈骗的防范宣传针对人群更加广泛,受益群体更大;其次,电信网络诈骗防范在实施电信网络诈骗之前,使群众免于遭受不必要的损失,节省不必要的麻烦;最后,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更具有主动性,其实受害人往往在被骗的瞬间也能感觉到自己被骗的事实,被骗与否往往就在受害人一念之间,加强群众的防范意识往往比后期被动追査、打击更有效果。
电信网络诈骗的防范方法有公检法机关的相关法律打击及其关联的违法犯罪防范,也有金融银行部门制定的相关制度防范和电信运营商的相关技术防范等。但电信网络诈骗的方法很多,我们不可能只依靠国家的相关部门和政策就能让电信网络诈骗行为不再发生,但是我们只要把握住防范要点,做好自身的心理防范,就能有效地避免上当受骗,简单说来就是三点: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
一、不轻信
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管不法分子使用什么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要及时挂断电话,不回复手机短信,不熟悉的无线网络不要接入,也尽量不要在公共场所使用支付宝等网络支付方式,不给不法第二章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分子进一步布设圈套的机会。
【案例1】支付宝转账骗
2016年,权某考上了心仪的大学。由于家庭条件一般,入学的第一年,权某就从网上接一些刷单的任务挣钱。某天下午,权某在一个刷单的语音平台上找到一个任务,有人发布了刷単单任务,权某加了对方的QQ号,和对方说好后,对方让权某在淘宝上搜索男士短袖,找到他说的商品后购买了一件89元的男士短袖,买过后对方给权某返来了397元,按之前说的对方应该给权某返97元,所以权某又用支付宝给对方退回去300元。退回钱后对方让权某帮个忙,对方称自己支付宝上没钱了,给权某发了个載图,載图上显示对方给权某银行卡上转了800元,让权某用支付宝给他支付宝转800元,权某给他转过后,对方又给权某发过来截图,显示给权某网银上转了1000元,权某又给对方支付宝上转了1000元。转完后权某发现自己银行卡上的钱没有到账,并且对方把自己删了。
【案例2】蚂蚁花呗套现二维码诈骗
大学生王某沉迷于网络游戏,在游戏中冲点卡、买装备花费了很多钱2017年某天,王某为了买游戏中的一个道具,找到了淘宝上的一个店铺,店铺名是专业点卡销售100年,王某和店铺的客服聊天,对方说可以用“妈蚁花呗”套现购买,然后对方让王某加QQ,王某加了对方后聊了套现的相关事宜,对方给了王某一个1998元的二维码让王某扫描,王某扫描支付过后对方就把王某拉黑了。
【分析】
首先骗子利用“轻松挣钱”作诱饵,易受骗人群也多是家庭条件一般的大学生,他们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因为都是在校学生,希望以兼职的形式挣钱减轻家庭的负担或者满足自己的消费。骗子给这些学生提供假公司备案信息,以骗取信任,随后伪造后台交易记录,打消学生的疑惑。刚开始让学生做简单任务并迅速返款以消除戒备心,最后他们会以下单为由拒给学生返款。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安全快捷的支付方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二维码技术也就应运而生。二维条码具有储存量大、保密性高追踪性高、抗损性强、备援性大、成本便宜等特性,这些特性特别适用于表单、安全保密、追踪、证照、存货盘点、资料备援等方面。伴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二维码技术也应用到餐厅、手机购物、电子优惠券、二维码印章等支付的便利给骗子行骗也带来了便利,因为支付的便捷,可能受害人只是在手机上轻轻地一点,钱财就被骗子骗走了,留给人们思考的时间越来越少在人们还没有意识到上当的时候,往往骗子已经把我们口袋里的钱骗走了。到底什么是二维码知识?它又是怎么把钱骗走的呢?二维码又称,QR全称 Quick ,是一个近几年来移动设备上超流行的一种编码方式,它比传统的 Bar Code条形码能存更多的信息,也能表示更多的数据类型。2016年8月3日,支付清算协会向支付机构下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征求意见稿),意见稿中明确指出支付机构开展条码业务需要遵循的安全标准。这是央行在2014年叫停二维码支付以后首次官方承认二维码支付地位。
二维码具有信息获取(名片、地图、Wi-Fi密码、资料)、网站跳转(跳转到微博、手机网站、网站)、广告推送(用户扫码,直接浏览商家推送的视频、音频广告)、手机电商(用户扫码,手机直接购物下单)防伪溯源(用户扫码,即可查看生产地,同时后台可以获取最终消费地)、优惠促销(用户扫码,下载电子优惠券、抽奖)、会员管理(用户手机上获取电子会员信息、VIP服务)、手机支付(扫描商品二维码,通过银行或第三方支付提供的手机端通道完成支付)的功能。
优点
(1)高密度编码,信息容量大。(2)编码范围广。(3)容错能力强,具有纠错功能。(4)译码可靠性高。(5)可引入加密措施。(6)成本低,易制作,持久耐用。
缺点
二维码技术成为手机病毒、钓鱼网站传播的新渠道。扫描二维码有时候会刷出一条链接,提示下载软件,而有的软件可能藏有病毒。其中一部分病毒下载安装后会对手机、平板电脑造成影响;还有部分病毒则是犯罪分子伪装成应用的吸费木马,一旦下载就会导致手机自动发送信息并扣取大量话费。
防范方法
首先,刷单本身就属于一种欺骗行为,大学生们在选择兼职的时候应着眼于对自己长期发展有帮助的,切不可贪图小利而落入骗子的圈套。在选择网上兼职工作时,一定要理智,不要被骗子提出的所谓高额回报所迷惑,切记贪小便宜吃大亏的道理。
其次,要提高防范意识,扫描前先判断二维码发布来源是否权威可信,般来说,正规的报纸、杂志,以及知名商场的海报上提供的二维码是安全的,但在网站上发布的不知来源的二维码需要引起警惕。应该选用专业的加入了监测功能的扫码工具,扫到可疑网址时,会有安全提醒。如果通过二维码来安装软件,安装好以后,最好先用杀毒软件扫描一遍再打开。其实绝大部分的恶意二维码都很难直接扣除手机费,而是通过引诱人们安装程序来实施诈骗。一定要认真阅读手机给出的安装提示。不要为了图方便就一路OK到底。
【案例3】大学生陷“网络直播”骗局
2017年4月,某高校学生小程收到“某国内大型网络互动直播平台”发来的私信,称只要给直播间某主播挂机顶人气就可以轻松挣钱。小程心想,反正大多数时间都在上网,何不利用这些时间玩着赚钱。于是接照对方要求,先交98元注册了一个基础账号,再给对方转账800元,买400个“水军”账号,连同系统赠送的200个“水军”账号,用于给主播顶人气,接着登录网页进行操作,系统提示顶人气的同时会计时,按购买的任务和时间长短返还酬劳,于是小程又转账1280元做任务,随后又以激活资金为由,诱骗小程继续转账。眼见转账金額越来越大,小程开始怀疑对方身份,想要退出,对方却以放弃任务没有计时不能领取当日工资为由,拒绝小程的退款要求。小程这才意识到被骗,立即打电话报警
【分析】
利用学生“反正大多数时间都在上网,何不利用这些时间玩着赚钱”的心理,以时下比较活跃的“直播间某主播挂机顶人气”为由,设下圈套让学生上当受骗。
防范方法
在进行网游、网购和网赚的时候,切不可轻信网页弹出的诱人广告和不明链接,不要轻易向陌生人透露身份证号、手机号、银行卡号、支付账户及密码等隐私信息,也不要随意扫码,以免遭遇诈骗和钓鱼链接。对于主动“打赏”给主播这类事情也需要提高警惕,在直播平台主动送礼物给主播的,期间如并未发生任何诈骗行为,公安机关不能受理案件。
【案例4】网上办理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诈骗
2017年5月,已经是大四的学生贾某一直没有通过英语的四级考试,眼看就要毕业找工作的他心急如焚。某天,他在上网时在贴吧看见一个可以办理英语四、六级等级证书的帖子,贾某就跟这个帖子上留的电话联系上了。对方称可以办证而且在网上可査,并要求贾某交納操作费、办证费、郎寄费等各项费用5000元。贾某觉得只要能办成证多花一点钱也可以接受,双方协商后,贾某先交了2000块钱的定金。过了一天,对方又说他如果再加1000块钱的话可以再帮其办理一张计算机二级的证书,这张证书单独办理的话需要3000块。贾某考虑过后同意办理,又给对方转了1000块钱。结果贾某转过账后,就再也联系不上对方了。
【分析】
骗子抓住部分学生急于得到相关证书等心理,通过网上贴吧、论坛等渠道以办理各种合格证书为理由,向学生们行骗。
防范方法
不要轻易相信网络信息,非正规网站的信息可信度不高;不轻易相信办理各类证书的信息,如需要合格证书,请端正态度,参加国家相关考试。
【案例5】盗QQ或其他社交账号
2017年某天,杜某发现自己的QQ异地登录了,对方是用手机登录的,不显示IP地址,并且对方给自己的所有好友都发了信息,内容是说我朋友有急事要用钱,让对方打1800块钱到他说的微信上。杜某有两个朋友给对方回信息了,对方给杜某的朋友发了一张假的图片,显示钱打到杜某朋友的号上了,还说因为有延迟得等会才能收到,杜某的两个朋友每个人给对方所提供的号上打了800元。
【分析】
嫌疑人盗取受害人的社交账号,通过社交账号向受害人的关系人发送信息,用受害人常用的网络虚拟身份向别人进行诈骗,因为是自己平时熟悉的社交账号发来的消息,受害人朋友也就轻信了信息,没有核实对方的真实身份。骗子利用盗取的账号对该账号内不特定的人发送消息,且不与账号中的朋友过多地聊天,避免让朋友发觉自己的虚假身份,抓住为朋友解决燃眉之急的心理实施诈骗行为。
防范方法
首先保护好自身的账号信息,不打开有隐患的网址链接,不下载非正规果道的软件,不浏览明显带有引诱性质的网站,遥免自己的电脑中病毒。自身的账号不要轻易借给他人使用,在公用电脑上登录个人账号时要注意打开安全登录,要注意电脑应用进程中是否有可疑的程序运行,不要点击“自动登录”,公用电脑使用结東后要及时退出自己的账号,必要时选择删除自己账号的登录记录和个人信息。对于需要帮助的朋友信息,一定要打电话或者通过别的渠道联系上朋友本人,核实用虚拟账号人员的身份,跟朋友确认事情的真实性,万不能因为着急就不去核实,也不能为了面子就不去落实。
二、不透露
巩固自己的心理防线,不要因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诱惑短信的蒙骗。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如有疑间,可拨打110求助咨询,或向亲戚、朋友、同事核实。
【案例1】诱骗大学生帮忙贷款、教育、消费诈骗
2016年,在湖南上大学的唐某看见有人在学校的广场上宣传学生信用贷款,唐某就留了自己的联系方式给他们。过了几天,一个工作人员称自己为了完成公司分配的任务可以提供校园贷,承诺首次可以免费领取2000元后期贷款利率减半,但需要提供其身份信息和头像照片等。唐某信以为真,就将自己的身份信息告诉了这个工作人员并配合这个工作人员的要求拍了几张照片发了过去,这个工作人员随后转账给他2000元人民币。过了一段时间,“分期乐”“名校贷”“优分期”“99分期”“人人分期”“拍来贷”等多家大学生网络贷款平台给他打电话或者发短信催其偿还贷款,唐某这时候才知道自己的信息被骗子利用,而此时,这个エ作人员也已经联系不上了。
【分析】
骗子利用唐某贪图小利的心理,使用“好处费”来诱骗学生上当,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法律意识淡薄,在金钱诱惑下难以自持,加上骗子的蛊惑,不知不觉地走进陷阱。骗子选择在广场这种人流量多、社会关系复杂的地方,针对大学生这一群体进行诈骗。
对于大学生来说,向网络贷款平台伸手借钱的行为也是饮鸠止渴。网络媒体的虛假宣传、大学生们的超前消费和虚荣心理、社会上的拜金享乐主义都是大学生进行网络贷款的动机,而这些网络贷款平台又十分混乱,国家层面又存在征信体系的缺失,大学生网络信贷平台行业充斥着野蛮生长、无序扩张、虚假宣传、高利贷陷阱等乱象,没有统一、严格的行业标准和监管标准,对大学生的货款基本没有审核,借款限额一般都超过大学生的还款能力最后都要父母去买单,而且偿还利息和手续费都很高。因为通常无抵押,这些平台催偿还款往往伴随着**扰、恐吓、公布**照等违法行为,已经成为校园内的不稳定因素之
防范方法
大学生们应提高个人信息的自我保护意识,涉及到金钱、个人信息的事情要提高警惕。不能因为眼前的利益因小失大,特别是在并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下,不要轻易使用自己的个人信息替别人贷款。而且贷款是用自身的社会信用借钱,个人信用虽然不能直接消费,但也是我们的资产,千万不要随便透支自己的信用。
【案例2】冒充公检法人员诈骗
2017年某天,钱某接到一个号码为0012***来的电话,对方说钱某在上海有张信用卡因为欠费、要把钱某的全部资产冻结,钱某说在上海没卡,对方说帮钱某转接上海市松江区公安局经侦支队,然后钱某拔114查询,查询后号码是***、一会***的号码给钱某打过来电话,说钱某牵涉到一起案件里了,还给了钱某一个网址:1105***.com,钱某进入网址看了下竟是自己的网上通缉令,有自己个人信息和护照。之后对方说要对钱某的财产进行清查,问钱某有多少钱,钱某回答说一共有15000元,对方让钱某把钱全取出来,到自动取款机打款。钱某把银行里15000元全取出来,到当地某银行自动取款机,按对方所说的操作,把15000元打到了对方的卡上。
【分析】
从上述案例看出,受害人往往在被骗后短时间内都能发现骗局本身。说明我们如果被骗时有一定的防范意识或者有一定的思考时间就能拆穿骗局,但是骗子就是在人们还在犹豫期间一直拨打电话干扰受害人,使受害人在紧张害怕的心理状态下来不及思考。有的受害人已经有了一定的防范意识,比如查询所称单位的电话号码,但没有进一步核实就再次陷入骗子的骗局中来,一旦进入了骗子的节奏,再想从骗局中脱离就困难了。
防范方法
公检法机关对任何一起案件所涉及的款项的保全、扣押、收缴、追缴都需出具正式的法律文书,不出具法律文书的财产处置都是不合法的。平时我们应多关注法制读物、刊物,多看看法制类的节目,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和公检法机关基本的办案程序,接到类似电话一定要问清办案单位和办案人员的信息,通过正规渠道对案件情况、办案单位、办案人员进行核实,核实清楚后再做判断。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的个人信息稍加伪装就变成欺骗的工具,平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及其家人的个人信息,即使对方提供的信息都对也要冷静判断,没必要为没有做过的事情感到恐慌,遇到自己不确信或者核实不了的情况时,可咨询当地的公检法机关,骗局自然不攻自破。
【案例3】冒充熟人、领导诈骗
2016年某天下午,张某在宿含玩手机,一个人通过QQ号加其为好友,张某以为该人是之前认识的一个朋友国某,便在QQ里和对方聊了一会ル,对方说出海在船上没有信号,让张某替其缴纳护照和船员证的费用,并让张某跟一个海南的手机号联系。张某打通电话后,对方称需要费用12800元张某说手里只有2800元,对方说可以先缴纳一部分,并发过来一个招商银行的卡号,张某通过支付宝向这个卡号转过去2800元后,感觉不对劲,询问国某的妹妹,国某的妹妹说国某根本没有出海,张某发现自己上当受骗。
【案例4】交纳各种费用诈骗
2016年3月份的某天,李某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称是中央电视台国宝栏目组工作人员刘某,让其购买一套1380元猴年银币就能成为会员。几天后,对方又打电话称能给其办一个文化部文化代表,需要交納手续费40000元,李某说自己没有那么多钱就不办了。几分钟后,李某又接到一个电话,对方称是财政部的高部长,说能减免1000元,李某说自己没有那么钱,没有交纳这个费用。过了几天,对方又打来电话,称文化代表的名额已经不多了,如果不抓紧办理可能就没有名额了,问李某还考虑不考虑,并称如果李某真想办理的话就特事特办,可以先行交纳15000元,后期的费用可以在办理好文化代表以后支付。李某听后不想错过这个机会,就将15000手续费转入了对方提供的账号,几天后李某电话跟对方联系时,对方称他的文化代表名额已经报上去了,等待审批,文化代表需要集中培训,还需要交纳培训费用9000元,李某这时候觉得自己上当了,随后向中央电视台的工作人员拔打电话进行询问,电视台的工作人员称根本没有这样的事情,李某才确认自己上当受骗了。
【分析】
这与上述的盗用Q号实施诈骟的案例类似,盗用账号的骗子往往不过多地与账号中的朋友聊天,而是采取“广撒网”不特定的方式给账号内的每个朋友都转发诈骗消息。而此案例中骗子并不掌握我们熟悉人员的账号,而是通过陌生账号和我们聊天时让我们产生与熟人聊天的感觉,让我们把对方当成某个人或者某些人。当我们与陌生人聊天、做事时,我们思想上会产生自我保护的潜意识,这种潜意识会让我们产生警戒心,会让我们聊天、做事时更加谨慎。当我们和熟人聊天、做事时,我们会因为熟悉对方而放下警戒第二章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心,相对于陌生人更有亲近感。特别是相熟的朋友、亲人遇到困难、着急的事情时,会让人们放下戒心,尽力援手。骗子正是抓住人们这个心理,强调事情的严重性、紧迫性,给受害人心理造成压力,即使有时想去核实情况也会碍于时间、面子而放弃,从而受骗。
冒充领导正是因为社会上一些人相信“有领导好办事”的思想。相信领导手里的某些“特权”能帮助自己得到便宜,骗子会让受害人觉得这是领导特殊“照顾”自己,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自己是幸运的、得到垂青的。受害人在得到地位上或者名誉上的“满足感”“成就感”时降低戒心,使骗子达到欺骗受害人钱财的目的
防范方法
识破这种骗局首先要明确网络身份和真实身份是有区别的,不能因为感情因素就对网络身份有强烈的代人感,特别是遇到重要、着急的事情时更要弄清事情的始末,万不能不问前因后果就给予钱财上的帮助。遇到此类情况时,我们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联系到本人或者本人的近亲属询问情况,对方如果是微信、QQ联系你的,你就可以通过电话或者见面等其他途径核实情况,不要把多问一句当作没面子,要把多问一句当作关心朋友,这样就很容易能识破骗子设下的骗局了。
做事情不要相信领导熟人好办事,在社会信息越来越透明、规章制度越来越完善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不会为某件事“开后门”。对人们正常办理的业务和合理诉求,都能通过公开、透明的渠道进行办理。我们也不要相信“内部名额”“特事特办”,更不能有“给钱能办事”的思想。
【案例5】虚假中奖类作骗
2016年,王某的妻子金某接到155的陌生短息称:金某的手机号码被《奔跑吧,兄弟》栏目抽中获奖,奖品为现全16万元及苹果电脑一部,需进入网站办理。金某信以为真,便与其丈夫王某联系,让王某向***的支付宝账户转账5000元钱手续费。王某接到妻子金某亲自打来的电话,开始也没有多想,按照金某要求打款。但是过了一会,王某又接到妻子金某的电话,让其继续打款3500元,王某感觉不对,遂报警。
【分析及防范方法】
不要抱有“天上掉馅饼”的思想,就像笑话书里讲的,如果哪天天上突然掉下来一块大“馅饼”,那你要小心了,因为这“馅饼”不是圈套就是陷阱。现在的商家和电视节目为了盈利和博得收视率,有时会以购物中奖返利和发送短信抽中幸运观众的形式吸引人们消费和关注。骗子正是利用了这种手段对一些受害人实施诈骗,让受害人觉得幸运中奖,飞来横财。
其实我们识破这种骗局也很容易,就是要克制自己的贪心,任对方怎样花言巧语,我们不打款、不转账,就不会上当受骗,如果真是幸运来临,就让幸运直接砸到我们头上,而不是为这份幸运付出钱财的代价。
【案例6】冒充电信银行客服类诈骗
2016年某天,文某在家收到建设银行(95533)发送的短信,说要进行个人信息核实认证,请登录wap. ,未核实账户将于24小时冻结,其点击链接打开中国建设银行的官网后将个人信息都输入了,然后收到短信让输入支付验证码,结果银行卡显示消费1645元(备注为北京百付宝科技有限公司),发现信用卡被盗用。
【分析及防范方法】
收到95533发来的短信未必是建设银行发来的短信。为什么这么说呢?手机接打电话、收发短信都要通过基站来完成,正规的基站都有固定的运营商,如移动、联通、电信。而伪基站却是个人组装的,一般情况下,一部无线电发射设备加上一个笔记本电脑,再配上相应的软件就可简单组成,伪基站也因组装简易、体积小、易携带,经常被不法分子放入汽车后座或放入旅行箱中带至人口密集的商业街或银行附近,发送诈骗短信。
我们使用的手机又是如何接收这些垃圾短信的呢?手机大约每5秒钟寻找一次基站,当伪基站打开时,不断调大功率,如果大于附近基站发射的功率,就会使这一范围内的手机优先接收伪基站的信号,手机会自动连上伪基站,中断与正规基站的联系。如果当您的手机信号满格,却不能正常对外拨打电话、收发短信时,那么就很有可能是接入了伪基站。此时不要慌张,伪基站会导致用户8-12秒短暂的断网时间,尽可能等一段时间或换个地点再拨打电话。“和以前常见的诈骗短信相比,伪基站的危害特别大。”无线电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往的诈骗短信很“低级”,都是用一个陌生的手机号码群发短信,但伪基站的运作原理完全不一样,这种高科技设备可以控制每天发送的广告条数,编辑好的垃圾短信,随便一发就是几十万次,而且可控制发送短信频次和时段。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辨别哪些短信是伪基站发出的呢?伪基站发出的短信通常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双卡双待手机同时收到来源不明的垃圾短信;
(2)收到以官方号码(运营商、银行)发出的短信,但内容与平时收到的消息相差很大;
(3)垃圾短信中提到的地点你正好经过;